为进一步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结合当前夏季来临、天气变热等实际情况,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今天印发《低风险地区夏季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修订版)》,并发出通知,明确修改后的《防护指南》只适用于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中、高风险地区仍参照原版指南实施。 《防护指南》从整体上对公众日常防护、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员防护措施提出指导意见。类别由原来的50类增加到65类,增加了展览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健身运动场所、旅游景点、游泳场所、公共浴室、进口物资转运、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等场所,以及影剧院、游艺厅、歌舞厅(KTV)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的防护要求,另增加了售货员、食品消费者、食品从业人员、伤残人士、教师的个人防护指南。在防护措施上,根据季节、场所等差异化特点,完善了夏季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细化了合理使用空调的方法,按照不同场景、不同场所和不同人群调整了体温检测和戴口罩、戴手套等具体防护措施。 在食品消费者的个人防护方面,《防护指南》要求家庭制备食物注意关键环节卫生,特别是处理生的肉、禽、水产品等之后,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的肉制品,防止溅洒污染。购买、制作过程接触生鲜食材时避免用手直接揉眼鼻。生熟食品分开加工和存放,尤其在处理生肉、生水产品等食品时应格外小心,避免交叉污染。尽量不吃生的水产品等。 通知强调,各地按照分区分级标准,依据本地疫情形势,及时调整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一旦从低风险调整为中高风险地区,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实施精准防控。在划定防控区域范围内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要从严从紧落实防控措施,及时调整转换卫生防护要求。 一是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建议暂停营业;生活服务类场所,应缩短营业时间、限制人员数量和停留时间,减少人群聚集;开放式活动场所,在做好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健康监测、减少人群聚集的前提下正常营业;客运场站和公共交通工具,要按照指南严格落实体温测量、戴口罩、通风消毒、分区分级客座率(满载率、人员聚集度)控制等措施。 二是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采取错时上下班、弹性工作制或居家办公方式,实施分区作业、分散错峰就餐,控制会议频次和规模,尽量减少人员聚集。监狱、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等特殊单位实行全封闭管理,严格落实体温测量和健康监测等措施,加强个人防护,禁止外来人员探视。学校建议暂时停课。 三是重点人群要强化卫生防护措施,减少外出,做好健康监测、科学佩戴口罩、加强手卫生、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通风不良的场所等。 通知特别强调,各地要压实属地单位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要求,加强统筹调度,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强化监督,安排专人负责监督各行各业防护指南的落实情况,要开展重点场所专职防疫培训,保证防护效果,要加强指导与科普宣传,指导联防联控、精准防护。
据交通运输部网站消息,交通运输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疫情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反弹的通知。通知明确,严格出京旅客信息核查,对健康码异常或者未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人员,禁止进站乘车。 通知提到,当前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总体稳定,但近日北京市发生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辽宁、河北、四川、浙江等省份先后出现关联病例,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北京及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紧密结合疫情防控新形势,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进一步强化防控措施,严密防范疫情通过交通运输环节传播蔓延,坚决防止因局部疫情防控不力造成疫情反弹。 通知明确了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因时因势调整北京交通运输疫情防控措施。从严执行防疫措施。严格出京旅客信息核查,对健康码异常或者未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人员,禁止进站乘车。强化从业人员防疫管理,加强对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的核酸检测。做好城市交通保障,提高疏运能力,控制满载率,减少公共交通人员聚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实施特殊时段进出京客票免费退票。自2020年6月19日零时起,旅客办理2020年6月18日24时前购买的进出京省际道路客运班线客票退票的,售票单位应当予以免费办理,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一同办理。及时发布进出京客运停运信息。 二是加强环京“护城河”地区交通运输疫情联防联控。强化进京省际客运属地管理,督促进京省际客运班线经营者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严格按照批准的客运站点运行,严禁站外揽客,进京后统一进站落客测温。继续暂停省际旅游客运,因人员返岗、通勤等确需发送进出京省际包车的,严格执行“点对点”运输和相关疫情防控措施。继续暂停出租汽车、顺风车进出京业务。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坚决防止旅客乘坐非法车辆进出北京。 三是加强物资运输保障和防疫管理。强化道路货运行业疫情防控,做好货运车辆、场站消毒及从业人员防护等工作,降低通过道路货物运输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严格落实进出京道路货运从业人员封闭管理措施,对短期向北京地区运送物资的司机、装卸工(包括邮政快递车辆司机、装卸工)等从业人员,在体温检测正常和封闭式管理的前提下,原则上不需采取隔离14天的措施。做好北京地区生活必需品等重点物资运输保障,避免出现因运力不足、人员短缺影响北京地区生活必需品和疫情防控物资供应。 四是切实做好交通运输“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严格做好公路水路口岸出入境运输疫情防控工作,强化对入境货运车辆和驾驶员的封闭管理,以最严措施组织做好“点对点、一站式”入境人员接运工作,并组织做好相关从业人员和一线检查人员的自身防护。切实做好常态化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运输应急预案,加强培训演练,确保一旦出现散发病例或发生局部疫情后的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 五是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督导检查。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在当地疫情防控领导机构的领导下,进一步增强做好行业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强化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加强对交通运输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堵塞防控漏洞,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落细。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记者 王秉阳)记者从中国疾控中心获悉,6月18日晚,中国疾控中心已通过“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正式发布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 三条数据来自北京市确诊病例基因组序列数据NMDC60013902-01、NMDC60013903-02以及环境样本基因组序列数据NMDC60013903-03。 中国疾控中心同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及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提交了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向国际社会共享。 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牵头的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的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共同建设。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6月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低风险地区夏季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场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有关情况,一起来关注! 2省市连续5天以上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6月18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例,本土病例28例。2省市连续5天以上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现有重症病例数连续5天增加,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仍然增长较快,病例救治和流行病学调查仍面临较大挑战。要毫不懈怠抓好各项工作,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切实阻断疫情传播。 新冠病毒会通过进口生鲜食品传入国内吗?进口食品还安全吗?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根据以往冠状病毒引发的疫病调查经验,没有通过食品消费向人类传播的案例发生。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均认为食品贸易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极低,不建议各国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对包括食品在内的国际贸易采取限制措施。中国作为上述国际组织的成员国,秉持科学态度,采纳了相关工作建议。但是为慎重起见,今年2月以来,海关总署已部署部分海关在不影响正常进口贸易的情况下,对部分进境货物、物品及相关环境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抽样检验,结果均为阴性。 处理食物时应该注意什么? 在购买食物时,尽量不要去接触生鱼、生肉,在日常处理、烹饪、食用食品过程中应该注意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包括食物处理前后要彻底洗手、生熟案板分开,以及食物和饮用水要彻底加热、煮熟、煮透,水果需要去皮食用,使用洁净的餐具,厨具、餐具都可以采用蒸15分钟的方式消毒。 这次疫情感染为何会从市场开始?病毒会通过食物传播吗? 大部分的生鲜市场都具有人员结构复杂、物流覆盖广泛、客流量大,还有环境潮湿这些共同的特点,一旦有环境受到污染或者有疫情发生,可能会对污染产品的追踪、溯源以及暴露人员的管理造成很大的困难和挑战。事实上,目前还没有发现通过食用食物,包括海鲜产品经过消化道感染的证据,研究显示,新冠病毒传播感染的主要途径还是近距离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内,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的气溶胶,也可能发生气溶胶的传播风险,没有证据证明其他途径的传播。 离京人员到外地,核酸检测阴性也要隔离吗? 针对5月30日到6月16日期间,来自北京市中高风险街乡,还有北京新发地市场相关人员,各个地方要加强追踪管理,做到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对于核酸检测阳性人员要进行隔离,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这些人员如果核酸检测是阴性要实施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于其他的核酸检测阴性的人员,单位和社区要加强健康管理、督促他们做好14天的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如果出现一些发热、咳嗽的症状要及时就医。 针对6月16日以后,持有离京前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者能够出示包括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健康码,这样的离京人员到达目的地以后在体温测量正常,并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是可以自由有序流动。各个地方也不应该再针对这样的人员出台一些或者设置一些限制性的措施。 针对因特殊情况在离开北京之前,没有来得及进行核酸检测,到达目的地以后,应该进行核酸检测,如果核酸检测阴性,进行正常体温测量,做好个人防护,也可以进行自由流动。 夏季中央空调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在开启空调之前,要检查这些设备是否正常,进风口和排风口是否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冷却塔要进行清洗,保持新风口的清洁。 第二,在运行的过程中,要尽量增大新风量、减少回风,完全关闭回风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尽量关小回风,增大新风量。 第三,加强对冷却水和冷凝水卫生管理,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者更换。如出现新冠肺炎的病例,还要对中央空调进行清洗和消毒,经卫生学评价通过以后才能重新启用。 低风险地区是否还要戴口罩? 比如影剧院、游戏厅、网吧、交通工具这些相对封闭的场所,公共场所的服务人员、去医院就诊,还有一些职业暴露的人群都需要戴口罩。其他的场所,如果能够保持在距离一米以上有这样安全的社交距离,可以不用戴口罩或者自愿戴口罩。 低风险地区是否还要测体温? 有一些部分场所还是要坚持体温检测,比如宾馆、影剧院、网吧这些相对密闭的场所。还有养老院、福利院这些特殊单位以及交通客运厂站、学校、机关事业单位要坚持体温检测。强化环境里面的卫生和消毒措施,歌舞厅、道路水运客运和民航坚持健康码的检查。除此之外,没有提出明确要求的,这些低风险地区其他的场所可以不做体温检测了。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记者 陈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发布《低风险地区夏季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修订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1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根据该防护指南,某个地方一旦从低风险调整为中高风险地区,要认真严格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有关规定,从严从紧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王斌说,防护指南共涉及65个类别的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防护指南重申坚持做好日常卫生防护措施,同时进一步对公众戴口罩进行了分类指导。比如影剧院、游戏厅、网吧、交通工具这些相对封闭的场所,公共场所的服务人员、去医院就诊,还有一些职业暴露的人群都需要戴口罩。 根据防护指南,在划定中高风险的防控区域范围内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要从严从紧落实防控措施,及时调整转换卫生防护要求。 根据防护指南,中高风险的防控区域范围内的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建议暂停营业;生活服务类场所,应缩短营业时间、限制人员数量和停留时间,减少人群聚集;开放式活动场所,在做好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健康监测、减少人群聚集的前提下正常营业;客运场站和公共交通工具,要按照指南严格落实体温测量、戴口罩、通风消毒、分区分级客座率(满载率、人员聚集度)控制等措施。 “对于学校来说,一旦所在区域进入中高风险,我们建议暂停复学。”王斌说。 防护指南要求,各地要压实属地单位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要求,加强统筹调度,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强化监督,安排专人负责监督各行各业防护指南的落实情况,要开展重点场所专职防疫培训,保证防护效果,要加强指导与科普宣传,指导联防联控、精准防护。
6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组长、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联络组副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赴有关药品疫苗研发生产企业调研,并召开相关部门、湖北省、武汉市及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推动做好常态化防控药品疫苗研发生产等基础工作。 联络组结合展板和实物了解药品疫苗研制、快速检测试剂研究和应用,并深入药品疫苗科研实验室、生产车间实地察看生产设施设备、工艺流程等,详细了解新冠病毒药品疫苗的科研攻关及生产进展情况。 联络组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国内个别地区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依然很重。但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药品疫苗是常态化疫情防控最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终战胜疫情的关键,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医院、科研院所等各方面形成合力,加快药品疫苗研发,努力为常态化防控做好周全准备。 联络组强调,各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药品疫苗研发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工作进度,力争尽早实现药品疫苗规模化生产。国家相关部门、湖北省要提前介入、主动对接、研审联动,积极支持和服务企业的药品疫苗研发,推动药品疫苗早日上市,给群众定心丸,给复工复产提供压舱石,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安全、有效、高质量的公共产品,为最终战胜疫情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6月19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高考防疫及组织实施等工作安排。 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高考报名人数1071万人,比去年增加40万。全国将设考点7000余个、考场40万个,安排监考及考务人员94.5万人。可以说,今年高考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次有组织的集体性活动。 为做好今年高考工作,国家教育统一考试部际联席会议增补国家卫生健康委为成员单位,严格防疫措施,开展全覆盖的防疫培训,组织开展考试防疫教育,向考生讲解考点防疫措施、安检程序、个人防护注意事项等,让考生充分知晓有关防疫要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了几个关键举措: 一是人员的健康监测。对参与组考、监考环节的工作人员和考生,要求提前14天进行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做到每天体温测量并记录。 二是异常状况的评估制度。对考前和考试中监测、检查发现的考生和工作人员身体异常状况,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指导教育部门做好专业评估,教育主管部门依据专业评估建议,综合研判评估是否具备参加考试和组织考试工作的条件。 三是进入考点的体温检测。要求考点入口处设体温检测点,对所有进入考点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同时,设置凉棚和体温异常者复检室,供待检和复检人员等候时使用。 四是备用考场的设置。要求原则上每10个普通考场设1个备用隔离考场(每考点不得少于3个)。当考试当天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考生,启用备用隔离考场。原则上须一人一间,备用隔离考场不够用时,可采取最前排、最后排或四角排位的方式多人共用一间(最多不超过4人)。 五是环境卫生和消毒。要求发生过疫情的学校,不能作为考点。考试前要对考点、考场、通道、门把手、桌椅、宿舍等进行全面环境卫生清洁与消毒。 六是考场降温和通风。要求对考场考点空调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开展清洁消毒。普通考场可使用分体空调或中央空调,备用隔离考场须使用分体空调。可使用自然通风、电风扇等设备加强通风。 七是人员的卫生防护。低风险地区的考生在进入考场前要佩戴口罩,进入考场就座后,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佩戴;备用隔离考场和中高风险地区的考生,要全程佩戴口罩。工作人员和监考人员全程佩戴口罩,隔离考场的监考员及工作人员需穿戴工作服、医用防护口罩和一次性手套等,必要时可穿戴防护服。
6月17日晚上8时许,一辆中巴车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迎新街100号的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南区紧急启动。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病毒病所党委书记武桂珍领着一队人行色匆匆赶到车上,奔赴此次疫情的集中暴发地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这已是病毒病所第三次进入新发地开展病毒溯源工作。 6月11日,北京在连续57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后,再次出现本地病例。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究竟来自何方,受到各方关注。三进新发地,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发现了什么?病毒溯源工作有何最新进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记者采访了病毒病所相关专家。 在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检出不少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标本 6月14日和15日、17日,病毒病所专家先后3次进入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据了解,第一次病毒病所专家一共采了200多份样本,其中检出了不少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样本。第二次,他们顺藤摸瓜,在其他区域又采集了200多份样本,其中又有不少是阳性的。第三次,专门对市场上水、鱼养殖保存水、水渠、地下水等水体系统进行了科学采集和检测,同时还采集了空气样本以确定气溶胶传播风险,目前样本正在检测中。 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采集到这么多阳性样本?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不少人此前在武汉参加过溯源工作,还是有一定经验的。”作为在武汉的溯源组组长,病毒病所所长助理、国家流感中心副主任刘军研究员解释说:“病毒是怎么来的,目前有这样一些推测:被污染的海产品或肉食品通过冷链运输到市场造成传播,或者感染者进入市场造成了传播。针对这两种可能的来源,我们推测了病毒可能会污染的一些环境位置,以及物品食品等等。比如我们首先对鱼虾等冻品以及可能大量接触这些冻品的砧板、柜台、案板进行了检测,它们被病毒污染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另外我们也想到,新冠病毒的感染者在市场里边排毒后,可能会污染哪些地方?比如他打一个喷嚏会不会打到墙面或冰箱的表面,会不会污染地面,是否会污染周围的鱼缸和水沟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重点取样的。” “另一方面,我们检测到这么多阳性样本也说明整个环境被病毒污染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据武桂珍研究员透露,第一次进入新发地,他们在地下一层的海鲜店检出了一些阳性样本,包括一整条三文鱼的口腔拭子,以及旁边的水沟;第二次,在离水产交易市场两公里以外的地方,同样采集到了阳性样本。 “在病毒溯源工作中,对环境样本的采样检测非常关键。”刘军所说的环境,包括鱼虾贝壳、养鱼的水、冰箱里的冻品等等。“不同的阳性样本,指向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它可能指向环境以及它内部的动物或物品本身是传染源,也可能指向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是传染源。比如,如果我们在没有开封的冻品里发现了阳性样本,这就进一步证实了病毒通过冷链运输到市场造成传播的可能性;而如果冻品是开封之后的,这就表明这些冻品可能此前已经被人接触过了,那么得出的结论就不太一样了。”刘军说。 目前,病毒病所对几十份阳性标本的全基因测序还在紧张有序进行之中。 海鲜市场湿冷封闭容易导致病毒急速扩散 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以来,目前北京市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百例,达到158例。为什么疫情会在批发市场集中暴发,并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例? 作为病毒病所赴武汉开展病毒溯源工作的溯源组组长,刘军此前先后20次进入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此次又3次进入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两个市场我都进去过,因为是海鲜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环境比较湿冷。而微生物包括病毒它就是怕热不怕冷,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存活很久。而且这里不光是湿冷,它们还封闭,通风状况不好,这也会对病毒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一个新冠病毒感染者打了一个喷嚏,它很难扩散出去,飞沫可能会沉降到地面,经过冲水扫地后污染其他地方。”刘军说。 “所以通风且干燥的环境对于病毒的传播是不利的,而湿冷且封闭的环境则相对容易导致病毒的急速扩散。”刘军总结说。 海鲜市场的湿冷封闭,有利于病毒的存活与扩散,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短时间内会在这里出现大量病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海鲜市场本身就是病毒的源头。 “病毒的源头到底在哪里,以及疫情为什么在海鲜市场集中暴发,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不能因为病毒在海鲜市场集中暴发,就下结论说病毒一定源自这里。”刘军说。 “过去我们在做病毒溯源时一直在寻找中间宿主,现在或许是时候重新审视一下,病毒到底是不是来自于野生动物。”武桂珍介绍说:“这次疫情在北京反弹,也是在批发市场集中暴发,但不同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北京出现野生动物导致疫情的可能性很小。这就留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提示:是不是有可能源头就是一个感染者或者被污染的食品,而海鲜市场的环境给它造就了快速传播的机会。”武桂珍说。 刘军也认为,新发地的病毒,有可能是被污染的海产品或肉食品通过冷链运输到市场造成传播,也有可能是进入市场的感染者造成了传播。“不同的可能性都有,但这次疫情来源于野生动物的可能性很小。” 新发地检出的新冠病毒比欧洲现在流行的病毒要老 6月16日,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一次公开发言中推测称:“(新冠病毒)会在一些阴暗潮湿、比较污染、不好的环境潜伏下来,这是大家没有想到的。潜伏下来以后,在一定时间内再突然暴露给好多人。北京这次很可能不是6月初、5月底才出现的病人,很可能要提前推一个月,这里面已经有好多无症状感染或者轻型病人,才使得环境里能有那么多的病毒。” “在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环境中检出大范围的阳性标本,确实给我们一些提示:这个病毒已经进来有一段时间了。如果说只是很短的时间,可能不会有这么大的污染范围。当然,这也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证实。”病毒病所所长助理张勇说。 确定病毒流行时间的早晚,目前主要采取的是基因组流行病学的方法。“首先对病毒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测序后运用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把不同的病毒放在一起,看哪个病毒突变的更多,变化更多的一般是进化更新后的病毒,突变少的更接近原始的病毒,它流行的时间也就更早,年龄也就更老。当然,这都是些通俗的说法。此外还有一些具体的算法是通过数学模型来推算。”刘军介绍说。 “从基因组流行病学的初步研究结果看,这个病毒是从欧洲来的,但是它跟欧洲当下流行的病毒又有一定差别,它比现在欧洲流行的病毒要老。”至于病毒究竟是怎么进来的?张勇分析说:“这其中涉及到好几种可能性。比如病毒潜伏在了进口的冷冻食品当中,在从境外到境内的整个存储、运输的期间,病毒由于被冷冻没有发生进化,所以它不会发生变异;也有可能病毒是在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阴暗潮湿的环境里潜伏下来,没有被消毒、灭菌,在一定时间内突然暴露感染人,导致进化速度变慢,最终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些毒株更接近于欧洲老病毒。” 虽然病毒的传播路径还有待更多的证据来证实或证伪,但基因组流行病学初步得出的这一推测,或许能够为综合运用流行病学调查、大数据技术等揭开新发地的病毒源头之谜提供有益的思路。“流调和大数据可能会发现病例之间的关联,有时候却无法判断他们之间到底是谁传染了谁。通过实验室的检测和基因序列分析,我们能够得知它们之间的传播路径。而当我们推测出病毒之间可能存在的传播关系,也能够进一步通过流调等方法去寻找相应的证据。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资助下,病毒病所正在牵头在全国筹建基于病毒全基因组的病毒网络化监测和溯源技术体系,以应对病毒溯源这个关系到国家安全的病毒病预防控制的重大问题。”张勇说。 一种在欧洲流行的老病毒,究竟是如何被带到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科学家们还在日夜兼程地不懈探索。
据海关总署网站消息,2020年6月11日至17日,全国海关对进口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水生动物、短时或低温运输工业品等货物及其包装和操作环境取样实施新冠肺炎病毒监测,共检测样品32174个,结果均为阴性。 2020年6月11日至17日,全国海关共检验检疫进口肉类、水产品、乳品、化妆品、谷物油籽、水果、活动物、种苗花卉等8类食品农产品68218批、347万吨、货值26.93亿美元,检出不合格42批、358.15吨、货值69.77万美元;检验进口汽车及摩托、玩具、服装、一次性卫生用品等4类工业品18221批、13184辆、0.42万吨,货值4.86亿美元,检出不合格222批、1364辆、24616件,货值3574.91万美元。 同期,对进口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水生动物、短时或低温运输工业品等货物及其包装和操作环境取样实施新冠肺炎病毒监测,共检测样品32174个,其中货物样品8274个,内外包装样品20833个,环境样品3067个,结果均为阴性。
据民航局网站消息,民航局近日发布《关于下发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五版)的通知》。新版指南取消了国内航班风险分级,国内航班实施疫情常态化管控,同时根据国内疫情响应等级调整采取不同防控措施。 指南调整了国际航班风险分级标准,增加旅客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校正分值,鼓励推进远端核酸检测。指南增加了旅客和运输公司的互动协作内容,细化了机上服务内容和机组休息区的注意事项,还取消了运输机场风险分级,增加了机场不同人员密度下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