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正在加载中...
信用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温馨提示
您将要链接的地址
已离开信用中国(辽宁凌源)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风险提示
求职季 收好这份“防骗宝典”
发布时间:2020-02-10
来源:
专栏:风险提示

“金三银四”已经到来,对我市不少大学生来说,求职成为当前的“首要大事”。昨日,我市两所高校都推出了“防骗宝典”,助学生们求职一臂之力。
    求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总是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很多企业往往利用大学生的这一弱点,在招聘工作中玩起“猫腻”,总是喜欢套路大学生。而从以往的案例来看,大学生容易受骗的原因有三点:过于强调学习而忽略了自我保护,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家庭对大学生期望过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为了出人头地而不惜冒险;互相攀比、爱慕虚荣、网红经济等也对大学生影响巨大,这也给那些以成功学为幌子、鼓吹一夜暴富的人所利用。
    而说到大学生求职所遭遇的“猫腻”,无外乎以下几方面,学生们只需对号入座,见招拆招就好:首先要在收费上留个心眼儿。一般来说,如果遇到黑中介,那真是坑你没商量,一定会向求职者变相收取各种名目费用。另外,一些用人单位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设立各种名目向毕业生收取各种不合理费用,如风险抵押金、违约金、培训费等。收取完押金后,利用欺骗手法,在不主动违约的情况下逼迫大学生主动违约,交的押金自然收不回来。此外,还有些培训机构将高薪就业作为诱饵,向求职人员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求职者也应增强辨别和防范意识,参加培训前一要看培训机构是否具备培训资质,再看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培训内容。
    其次,要在薪酬上“较真儿”。目前一些诈骗人员打着高薪兼职、点击鼠标就赚钱、刷单返现等幌子进行金融诈骗。或者是其他用人单位招聘时以优厚的待遇吸引前来求职的毕业生,等到其正式上班时,招聘时的承诺则以种种理由不予兑现;或是针对薪酬中的一些不确定收入,进行虚假或模糊的承诺,最终不能兑现;或者“缩水兑现”。求职者不要轻信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差事”,同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和支付宝密码等信息,不要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
    另外,部分用人单位为招到条件较好的毕业生,会夸大或隐瞒自己的某些真实情况。比如:在发布招聘信息时,故意扩大用人单位规模和岗位数量,进行虚假宣传;或者把招聘职位写得冠冕堂皇,不是“经理”就是“总监”,但实际上却只是“办事员”、“业务员”,根本没有广告上写的那么诱人。
    我市高校还提醒大学生求职者们,求职过程中要保管好个人证件,避免“扣证件”事件发生,陷自己于被动。相关人士表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权利扣留他人证件原件,求职者不要将证件原件交付他人,如有需要,仅向有关人员出示即可。需要提供证件复印或者影印件的,要在合适位置注明具体用途。

| 20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