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正在加载中...
信用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温馨提示
您将要链接的地址
已离开信用中国(辽宁凌源)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风险提示
警惕“特供”商品背后销售陷阱
发布时间:2020-08-25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专栏:风险提示

      据报道,记者近期发现,多家网络平台上有卖家经营“专特供”名酒,而此类酒品卖家大多数采取打着“拍卖”幌子搞直售的方法。卖家这种操作旨在逃避对酒品质量与消费者权利承担法律责任。

  对此,网民认为,部分商家在网络平台销售法规政策禁止售卖的物品且涉嫌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监管部门可对其处以行政处罚。网络平台应采取更积极的技术手段,对违规交易实施监管,真正尽到合理审核义务。

  为了提高知名度,增加销售量,生产厂家故弄玄虚,大打“特供”、“专供”牌,欺骗消费者。工商部门应痛击“特供”、“专供”之风,加大市场检查力度,从严执法,让假“特供”、“专供”被围剿。

  目前网售“特供”产品涉及商品包装、标签内容及广告宣传“三大问题”,呼吁相关部门加强针对性整治特别是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的监督检查、网上广告监测和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及溯源制监管。

  “以标榜‘专特供’为荣,背后是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网民“王旭”建议,各级监察委可将此类现象纳入日常监督重点,通过巡视巡查、信访处理等发现线索,消除特权思想、警惕奢靡之风、防止利益输送。


经济参考报 | 20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