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扬州市民王女士不慎将一个装有两万元现金的包,遗落在出租车上。幸好被好心市民发现后及时归还。 从民警手中取回两万元,王女士连声道谢。原来6月18日,热心市民张先生乘出租车时发现,后排座椅上放着一个牛皮纸包,里面装有两万元现金。 因为急着赶火车,张师傅将钱交给司机,并录了一段视频作为见证:“我估计上个乘客落下来的,希望出租车司机蒋兴飞师傅报警,将事情妥善处理掉。” 十几分钟后,送客结束的司机找到民警,将两万元原封不动的上交。 因为失主使用微信支付,民警通过微信平台联系上了失主王女士。直到这时,对方才发现这笔钱不见了。王女士对张先生连声感谢。 南京铁路公安处扬州站派出所民警茅寅玮说:“无论是发现现金的旅客,还是出租车司机,都表现出了拾金不昧的良好品质。”
诚信我们当今社会的基石,离开诚信将寸步难行。当前我市正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诚信建设更是创文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内容。请跟随我们的镜头一同走近诚信个人的典范,孟兆民。 来到我市汽车站回场检查工作台点,记者看到此时一台台营运车辆有序驶入安检区,在安检区的地沟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孟兆民。 孟师傅告诉记者,他曾经是一名汽车大修工,有着20多年的汽车修理经验。正是由于多年的维修经验,让他练就了火眼金睛,可以准确快速地看出汽车存在的安全隐患。 安阳市汽车站客运车辆安检员孟兆民说,我们主要负责汽车的安全,为了旅客安全到家。车来以后,是把车的外观,前后灯光一看,然后下底下(地沟),下底下检查安全设施,像刹车转向之类的,如果方向出问题了,那路上就不好说了,方向掉了以后,说不清撞到哪个地方了, 那一车人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了。如果前轮轮胎检查不到,一爆胎,那车就翻了 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话题,这也是孟师傅对旅客对单位的承诺。他要通过自己的判断,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安阳市汽车站客运车辆安检员孟兆民告诉记者,我记得2015年的时候,有一件事。有一个车是跑泰安的车,它是下午回来的,回来我还没有下班,司机开上地沟以后,它的后轮刹车销子,窜(掉)进去了。窜进去了,我检查出毛病就给司机说,老板(车主)不在车上,司机说我给老板打电话吧,老板说没事儿盖章吧,咱不给他盖章,司机把车硬开走了。第二天早晨,老板(车主)过来了,说为啥不给我们盖章,不盖章咋跑车呢。我说你的销子窜里面了,如果路上往里面一窜,弄到轮胎螺丝上面,突然刹车,那方向控制不住啊,容易出事。车主说哎呀,不可能。 由于车主不配合,孟师傅开始给车主讲汽车修理知识,并且把他的预判结果告诉了车主。在车主还不理解的情况下,孟师傅给车主来了一个现身说法。 孟兆民说,你把车开上来,我好好给你讲一讲,他开上了地沟,一上地沟还没有踩刹车呢,那方向呲溜跑到右面去了。因为右边刹车刹住了,右边的销子进去了。这个老板不吭了,他也不说了。我赶紧修车去。我们当时在地沟上给它扒开轮子弄了弄,这算好了。他肯定后怕,他后来说,哎呀,真不知道还有这回事儿呢。那天差点掉地沟里面。车主后来对我们特别感激。 在现场记者了解到,孟师傅每天要检查的车辆达到六七十台,这不光是个技术活,而且还是个体力活。 安阳市汽车站客运车辆安检员孟兆民说,你要说不累吧,也不好说,每天要来回上地沟六七十次的话,有时候车低,车高,还得弯着腰,起来以后腰也不得劲,腿也不得劲。但是没有法,咱就干这一行。咱也为了安全。因为这关系到旅客的安全,咱是不能马虎,得仔细看一看,只要有一点毛病,必须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车站给旅客承诺的是安全到家,我作为安全的检查人员,必须遵守我的承诺,遵守我的信誉,必须保证旅客安全到家,保证每一辆车辆没有任何毛病。 一丝不苟地对待工作,确保了旅客的安全出行。截止目前,孟师傅从事安检员工作已经十余年,成为了同事和旅客口中的安全守护者。 安阳市汽车站总调主任桑广文说:“孟师傅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为工作兢兢业业,为了本职工作把每一个车检查的很细致。完成的相当好。” 安阳市汽车站副站长武卫军说:“大家都知道,作为我们汽车站,对乘客我们的承诺就是安全舒适快捷方便,尤其在安全方面,大家知道安全出行是我们重中之重的环节。像我们孟师傅,他所处的这个工作岗位,就是对车辆进行安检,用他自己的行动实现了我们对车站的承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为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珠海市文明办开展了2021年第一季度“珠海好人”评选活动。日前,评选结果公示期结束,赖国明等16人获评2021年第一季度“珠海好人”。 此次获评“珠海好人”的榜样人物中,有连续八年奋战在扶贫工作一线、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驻村干部;有在疫情期间坚守社区防疫一线、一心为民办实事的社区干部;有送快递里程达到10万公里,邮件及时妥投率、揽投上门及时率和客户服务满意度均为100%的快递从业人员……每一位榜样都让人敬佩,他们将善良、诚信、坚韧、勇敢、无私、孝敬等良好品质通过实际行动传递出去,为社会传递一份温暖。 目前,崇德向善、助人为乐的风尚,已潜移默化地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举手投足间,一批又一批的“草根”市民传递着平凡善举,激励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市民身体力行地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们看到凡人善举是城市文明牢固的基石。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好人精神”承载了一种善的传播,每个人如果都把帮助他人、孝亲敬老等传统美德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那些“冷漠社会”的言辞也就没有了立锥之地,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加入为善队伍,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孝亲敬老、信守承诺等,就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道德榜样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引导和启迪。对普通人来说,也许无法站到同榜样一样的高度,却可以用平凡善举拉近与榜样的距离。德不厌小,点滴滋润;善不拒微,聚沙成塔。时代的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的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 建设和弘扬“好人文化”,让“好人精神”直抵人心,才能塑造全社会向善的社会风气,真正凝聚温暖力量。近年来,珠海市文明办发掘、评选“珠海好人”,就是营造好人氛围,砥砺更多人向上向善。毋庸置疑,人人争当良善社会的播种人,社会才能更加充满道德温度。正所谓“与善人游,如行雾中;虽不濡湿,潜自有润”,善行出发的原点,往往是身边可触可见的道德光源,点燃持续不断、引人向善的精神火炬。 仓廪实而知礼节。人民群众在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对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向往和追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身体力行地帮助他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凡人善举成为社会主流,进一步唤醒社会崇德向善的力量,就会让城市更文明、生活更美好。
拾金不昧、助人为乐、默默无闻……提起银川隆光物业有限公司员工胡玉梅,大伙都赞不绝口。 2019年4月19日,胡玉梅和同事在工作时捡到了一包首饰,打开一看,首饰盒内全是金银珠宝,估算价值有两万余元,想到失主一定心急如焚,胡玉梅第一时间积极寻找失主,最终找到失主,并归还所遗失物品。“失主当时特别激动,不停地道谢,还给我们送来了一面锦旗,其实对我来讲,失主最终找回丢失的物品,这比任何荣誉都让我开心,踏实。”胡玉梅说。 胡玉梅日常主要从事五里水乡小区的保洁和绿化工作。13年来一直保持着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在小区保洁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默默无闻、任劳任怨。这些年,胡玉梅在工作中不止一次捡到贵重物品,每次她都会及时上交,并物归原主,用行动践行着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而她强烈的诚信意识和敬业精神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2019年9月,胡玉梅被授予第六届“最美银川人”称号。 “‘最美银川人’这个荣誉对我个人既是肯定也是鼓励,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我会继续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胡玉梅说。
近日,徐州新城区一小区的无人售卖瓜果摊在网上火了,市民自行挑选瓜果并扫码付款,瓜果出现问题还包“售后”。半年来,无人售卖的这些瓜果无一丢失,网友们纷纷留言:为诚信的人们点赞。 近日,记者来到徐州新城区龙湖世家小区时,看到北门已经围了一群居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让过往居民帮忙证明自己付的钱和西瓜标价相同,大家摆手不看,并告诉老人说:“信任是相互的,这儿没人看摊,您买西瓜付了钱,大家都相信您。” 今年年初,摊主夏师傅便在小区门口经营起了瓜果摊,他尝试着无人售卖,把价格贴在每一个瓜果上,买瓜果的顾客自行挑选好后,凭借标签上的价格扫码支付。摊主夏师傅说,半年来,瓜果无一丢失,这也让他很感动。 居民称,瓜果摊开放时间固定,风雨无阻。早上七点左右,摊主夏师傅便会将瓜果运到摊点,晚上六点多收摊。顾客大多是本小区的居民,也常有过往的行人。居民们尤其“偏爱”这个无人售卖瓜果摊,想吃水果了,会首选来这里转一转。 记者在瓜果摊前竖着的一块牌子上看到,当天出售的水果有西瓜、葡萄,摊主在牌子上写着:价格已标好,自己拿,西瓜有问题自己换。摊主还将电话留了下来,这售后服务赢得市民点赞。“虽然无人售卖,但瓜果有问题我们可以自己来换,这种方式很好,大家都要互相信任,来这里购买瓜果就是对诚信的一次考验。”一些经常光顾的居民称,这里的瓜果很甜,而且价格公道,这种无人售卖的方式,既方便了顾客也方便了摊主。 如今,这个无人瓜果摊在网上也迅速走红,很多市民也会专程跑来光顾,网友纷纷留言:为诚信的人们点赞。摊主夏师傅称,开这个摊点主要就是为了方便小区居民,大家都很诚信,半年来,瓜果无一丢失,营业额逐步增加。夏师傅表示,他会继续把瓜果摊经营下去,为居民提供方便。
田得强是安阳县第二高级中学附属初中的一名语文教师。身为教师,他时常教育学生要做一名知礼仪、懂礼貌的文明学生;作为共产党员,他始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校组织的各项工作中创先争优、积极作为,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与肯定。 有一次,田得强带着女儿刚进小区大门就发现一部老年手机。他与女儿商量后,决定把手机放到门岗保安处,以便失主寻找。果不其然,丢手机的老人通过保安找回了手机。 令田得强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保安竟然领着老人敲开了他的家门。老人手里拎着一个大西瓜,连连对他表示感谢。“这次经历对我女儿影响很深,让她体会到了拾金不昧、帮助别人的快乐。”田得强说。 心怀善念、以身作则,让孩子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是田得强一直坚持的理念。只要孩子做的事是有意义的,他都会支持。有一次,田得强发现女儿因为身体成长要淘汰的衣服还比较新,就说:“我们把你不穿的衣服捐给需要的人吧。”女儿欣然答应。于是,他们挑选了一大包衣服,一起投进回收旧衣服的柜子里。女儿从中收获了满满的幸福,还有对生活困难的人的尊重与关爱。
记者从泉州市委文明办获悉,福建好人榜6月份候选人名单公布,泉州市的史玉阳、李建阳、杨秀丽三人分别入选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敬亲类候选榜单。目前,福建好人榜投票还在进行,即日起至6月20日,市民可登录福建文明网,进入投票页面,为咱厝的候选人投上宝贵的一票。 史玉阳:多次救人于危难之中 史玉阳是鲤城区江南街道锦美社区居民。20多年来,他多次挺身而出救人于危难之中,见义勇为让他获得多项荣誉,同时也使他多次负伤进入医院,甚至危及生命。 1994年的一天,史玉阳到菜市场买菜,只见一名男子将一名女子推倒,抢走女子的自行车扬长而去。被抢女子大声呼救。“先别急,我给你追。”史玉阳和另外一名男子追了出去,两人兵分两路追赶,最后将歹徒控制,扭送到江南派出所。2018年的4月9日,在泉州市区一幢办公大楼前的停车场,一名中年女士昏迷不省人事,史玉阳路过上前急救,并拨打120电话求救。好在抢救及时,女士脱离危险,其间史玉阳一直在旁守护,直到病人家属赶到才默默离开。 李建阳:诚信经营带动行业风气 李建阳是德化县唐丰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2008年,他开始电商创业,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成立信用管理部门,在经营中诚信履约,始终将客户利益放在首位,合同履约率达100%。2018年元旦期间,公司短时大幅增加订单发货量,他带领员工昼夜加班,保质保量如期交货,尽管成本大幅增加,但他用诚信树立了公司的形象。2018年,李建阳当选德化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他牵头制定诚信经营公约,倡导会员诚实守信、合法经营。 李建阳先后获得首届德化县青年创业大赛一等奖、泉州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并被评为德化县优秀青年人才、德化县电子商务领军人物、德化县劳动模范、泉州市电子商务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杨秀丽:四十载无怨无悔照顾公婆 杨秀丽是惠安县净峰镇松村人。这个质朴勤恳的惠安女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婆,近40年来无怨无悔,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孝老爱亲的真谛。 1982年,杨秀丽的公公因脑中风导致半身不遂,后来勉强能下床行走,但生活处于半自理状态,她和婆婆一起照顾公公的日常生活起居。随着公婆年纪越来越大,杨秀丽独自挑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她每日为老人洗澡、擦身、按摩,屋里打理得整洁干净,没有一点异味。2019年,公公不慎摔倒致大腿骨折,从此卧床不起,连大小便都得在床上,后来骨折的大腿恶化为股骨头坏死。杨秀丽不怕苦、不嫌脏,坚持每天早晚帮公公清洗伤口、更换药布。在她的悉心照顾下,公公的伤情得到有效缓解。 没过多久,婆婆双眼失明,经检查为青光眼,由于年纪大等原因,医生不建议手术。此后,杨秀丽每天为婆婆喂水喂饭、洗澡梳头,给公公翻身擦洗、端屎端尿,跟老人聊聊家长里短和邻里趣事。同时,还要下地干活、养殖紫菜……但她从不叫苦叫累。
从青春年华到花甲之年,从肢体残疾到创业有成,陈增贵用诚信书写成功,用诚信彰显大义。面对哥哥的临终托付,他将3个未成年子女抚养成人,却未能留下自己的骨肉;面对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他宁愿背负债务,也不欠别人的一分一毫;面对生活困顿的残疾村民,他始终不忘那份誓言,让周边30多户残疾人家庭过上小康生活。在他的诚信档案中,其人生不同阶段的三次跨时空践诺尤其感人。 不忘哥哥嘱托,用残弱之躯撑起一个破碎家庭 陈增贵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4岁时因脑膜炎后遗症造成腰椎变形,上世纪八十年代遭受生产事故致左手截去四指致残,成为“三级肢体残疾”。回到工作岗位后,陈增贵依然勤勤恳恳。 后来,一场家庭变故向他袭来。哥哥在营救一位触电的村民时不幸受伤,经抢救无效身亡。弥留之际,哥哥托付他要照顾好3个未成年子女。当时,3个子女年龄最小的才3岁,最大的也不过10岁,家里还有身子孱弱的嫂子。 料理完哥哥的后事后,陈增贵承担起抚养一家遗孤的重任。每月的大部分工资交给了嫂子,下班后还要拖着疲惫而又残弱的身子下田干农活。孩子们到了上学的年龄,陈增贵一个个地把孩子送到学校;别人家孩子有的,陈增贵想方设法也要让孩子们拥有。看到他这般付出,嫂子曾一度想让大孩子辍学帮忙做农活,每次刚开口,就遭到他的反对。后来,孩子们都完成了中学学业。 一晃几年过去,陈增贵已是三十出头的人了。嫂子觉得亏欠他太多,便热心地帮她张罗起婚姻,一连介绍了几个,都被他找理由推脱了。渐渐的,嫂子对他萌生了爱意;他知道嫂子年长他13岁,且早就做了绝育手术,但这一次,他没有拒绝。 后来,这对患难夫妻恩恩爱爱35年,成了村民们眼中的模范夫妻。 不忘合同约定,宁愿负债也不欠别人一分一毫 2020年是个非常之年,春有疫情,夏有涝灾。陈增贵创办的龙升粮油专业合作社遭受重大损失,春天100亩蔬菜卖不出,夏天500多亩农作物泡在水里半个月,亏损100多万元,需要支付给农户的每亩800元土地流转费没了着落。看他受灾,有的农户主动提出可以缓付土地流转费,一想到土地流转协议书上的白纸黑字,陈增贵坐不住了,“既然有约在先,再困难也要履约。”他东凑西借筹措50多万元,按时足额支付,不差农户一分钱,而他为此多背上5多万元的利息。 像这样的诚信故事,在陈增贵的创业过程中不胜枚举。他2006年领办龙升粮油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一个新型的“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 经过多年拼搏,陈增贵将合作社办成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与7000多农户签订42000亩粮油生产订单,按合同高于国家托市价2%—3%价格收购,统一销售后获利部分根据不同品种分别按3—5元/百斤返利给农户。每年合作社支付给农户的免费供种款约30万元,订单价格款差价约8万元,二次返利给合作社社员约10万元,正常年景公司一手要拿出约50万元资金让给农户。近几年来,合作社所带动的农户,通过免费供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购价格及二次返利,农户平均每亩地增加170多元净收入,使乡亲们真正得到了增收实惠。 不忘助残誓言,助力残疾人家庭过上小康生活 身为残疾人,陈增贵深知残疾人生活的艰难。早在2012年,他就在县残联的支持下,将合作社建成了残疾人扶贫基地,优先安置了残疾人就业。10年来,他牢记助残誓言,留下一段段佳话。 芮港村民汤世金先天性下肢残疾,但坐在拖拉机驾驶台上能操作拖拉机。合作社用拖拉机作业的活比较多,总是尽量安排汤世金作业创收,农闲时帮忙分拣蔬菜,每年获得劳务费2万多元,摘掉贪困户的帽子。现合作社300多名成员中,有35名是残疾人,享受合作社的一切优惠待遇。优先把残疾人农户作为订单对象,在7526户订单户中有208户是残疾人农户,每亩地可增加240元收入。 除了直接安置残疾人就业,陈增贵还想方设法帮助残疾人创业。为帮助芮港村桥头组残疾人陈守明户养猪,他将大棚蔬菜所产生的下脚蔬菜无偿提供,每头猪节约饲料成本三成,2020年出栏生猪达到50头,毛收入25万元。陈守明说,吃蔬菜米糠长大的生猪品质好,每百斤出售价要高出500元。如今,陈守明成了村里人人羡慕的致富户。 对于更多的残疾人农户,陈增贵则当起了“种田保姆”,利用合作社购置的16台套农机,提供育秧、插秧、植保及机耕、机播、机收等服务,一律仅收成本费,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农户则免费提供服务。 陈增贵的诚实守信赢得了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评,也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日前,经公众推荐和专家评议,陈增贵入选5月份“安徽好人”。
“真的很想感谢一下捡到我手机的崔师傅!近日,市民张先生致电记者称,6月11日晚,他的手机掉在136路公交车上,里面有大量的工作信息和照片资料,好在驾驶员崔以宝看到后主动捡起交给公交车值班室,手机失而复得让他很感动。 6月11日晚上22点30分,张先生乘坐136路公交车在文化宫站下车,不慎将手机遗落在了公交车上。“我当时上车后就把手机放在裤兜里,一不小心从裤兜滑出遗落在了座椅上,下车时也没发现。”张先生说,“手机里有许多工作信息和照片资料,对我非常重要。”张先生说,当时发现手机忘在车上后,他万分焦急,立即拨打了公交热线0931-2619315,话务员非常热心地询问了遗失详情,一边宽慰他不要担心,赶紧追车,一边将相关情况记录在案,抓紧联系值班人员。“您好,您是这部手机的机主吧?我是136路驾驶员崔以宝,我捡到了您的手机。”一个清脆沉着的男声从电话那头传来。原来,兰州公交集团136路车队639号车驾驶员崔以宝收车后在车内发现了一部华为手机,立马联系了公司工作人员,将手机交到了公交车值班室。 崔以宝做好事不留名,上交手机后就匆匆离开了现场。随后张先生便赶到了值班室,值班人员韩师傅把手机交还给了前来寻找手机的张先生。韩师傅也被崔以宝的义举感动,告诉了张先生事情的经过和好心人的姓名。
6月14日,在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城镇街道出现了这么一对“美丽”的夫妇。 当日上午,下花园区龙兴路社区列检楼居民韩素萍夫妇在龙兴路地段捡到一个黑色斜挎包,发现里面有医保卡、身份证及2000多元现金,但没有失主的联系方式。怕失主着急,夫妇二人在原地等待了许久,也不见失主前来认领。随后立即与龙兴路社区取得联系,请社区帮忙寻找失主。 龙兴路社区书记首先对韩素萍夫妇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表示感谢,并根据身份证信息,查找到失主是住在杨树沟小区的周建芳大爷,但多次拨打电话都无人接听。社区考虑到失主已90岁的高龄,便与韩素萍夫妇来到老人家中。社区工作人员仔细询问了老人的个人信息并认真核对身份证,当面清点好现金,将东西物归原主。老人拿着失而复得的物品,激动地说:“谢谢你们,我年纪大了,这些东西对我非常重要,真是太感谢了!” 租住于列检楼的韩素萍夫妇生活并不富裕,平时靠经营早点为生。当社区工作人员问及夫妇二人为什么这样做时,他们笑着回答:“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失主丢了东西一定很着急,我们只是希望能物归原主,咱要将心比心,虽然我们过得不怎么富裕,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绝对不能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