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教委通报了猿辅导、学而思网校等校外培训机构低于成本价售课、提前招生收费等违规行为。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也在近期对4家校外培训机构价格违法、虚假宣传等行为进行了顶格处罚。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近来,校外培训机构低价售课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低价背后,是机构竞相圈地、引流和与宣传不相符的课程、预付收费等套路。被资本牵引的教培市场逐渐背离了教育规律,弊端显现。 “如果你有99元课,我就推出9.9元课” 4月23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近期检查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发现问题的通报》印发,其中指出猿辅导等机构存在以明显低于成本价格售卖课程的违规行为,学而思网校等机构存在违规提前招生收费、以不当用语误导学生报名缴费的违规行为。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跟谁学、学而思、新东方在线、高思4家校外培训机构的价格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和50万元顶格罚款的行政处罚。这些机构打着低价优惠促销的幌子,以从未成交过的原价大幅降价的营销手段,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违反价格法相关条款。 一段时间以来,校外培训机构低价恶性竞争的花样层出不穷。1元每科暑假班;集30个赞0元领课;20元25课时,送金牌教材……“0元学”“免费学”“低价学”成为课程营销关键词。“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低价营销模式正席卷整个教培行业。 一位小学六年级家长刘女士被一家培训机构以“小升初”填志愿讲座的名义拉进了一个群,结果却被强行推销“暑假0元班”的产品,号称原价3840元的数英联报16节课,现在0元报读,仅收100元/科资料费。 北方某城市一家中型培训机构推出物理、化学等免费上10次课的促销活动。该机构老师粗略算来,除去老师的课时费,光教室租金、水电费摊到每个学生的成本就约50元,也就是说一个学生报名了,机构起码赔本50元。 长沙一位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教培机构多如牛毛,为了抢夺生源无所不用其极。“如果你有99元课,我就推出9.9元课,用超低价抢过来。” 低价售课隐藏三大真相 记者调查发现,低价售课表面是商品降价了、商家亏本了、消费者捡便宜了,但实际上却并没有那么简单。 ——为了抢占在线教育新风口,竞相圈地;需要不断招新引流,以维持运营。 疫情以来,不少教培机构线下课遭受重创,但线上教育却迎来新风口。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2.22亿。一些头部线上教育机构获得巨大融资,传统老牌教培机构纷纷拓展线上业务,互联网企业也大量投资进入在线教育领域。为了抢夺在线教育的新风口,教培机构纷纷展开海量投广告、低价营销的竞争方式。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教培行业普遍存在获客难、续班率不高、回本慢的问题,低价获客、低价续班已成为其维持运营的重要手段,好的获客数据也能吸引更多融资。 ——低价促销的可能是低质课,也可能是预付费“套路”。 本该用在教学、研发、师资等真正吸引消费者的资金,却被大量花在低价促销的广告、招生团队等方面,一些家长发现贪便宜买来的课程不少都是“鸡肋”。 “各大培训机构推行低价课的时候,我购买了好几个机构的科目。但上完课后发现便宜没好货,很多低价课程基本都是启蒙课、基础课,讲述的内容太过简单,教学服务管理也很粗糙,课程内容还穿插着大量营销、广告,上课基本就是浪费时间。”湖南长沙一位家长抱怨道。 还有家长发现,低价上套后,后面是一系列让你继续掏钱的“骚操作”。有家长告诉记者,低价课之后如果要续报,正价课往往会贵好多倍,想要打折,要么一次交一两年的学费,要么介绍朋友报班。等交了钱,上了几次课,以各种理由换老师,也无法全额退费了。 ——低价带来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中小机构生存艰难。 广东省教育督导室主任科员张志立说,一些教培机构恶意降低收费以赔钱的模式运营,让其他中小机构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甚至无法继续生存,造成行业发展严重不平衡。 一位业内人士说,大机构资金相对雄厚,抗风险能力相对强,通过低价营销抢占市场,让小机构获客更难。一些小机构在倒闭前,往往靠推出超低价课再捞上一笔,最后卷款跑路,有些选择在金融平台分期付费的家长,不仅无法退费,后期还要持续缴费。 长春一位家长张女士给孩子预付一年的费用报了一个机器人班,这家拥有三四家连锁店的机构在倒闭前一天还在发广告宣传,目的就是割家长的韭菜。 健全法规 规范准入 强化过程监管 张志立说,由于现有法律法规的局限,相关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常常遇到执法难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尽快修订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对教育培训行业大幅度增加有针对性的执法监管和法律责任条款。 教育培训行业在师资、课程、收费、教材、合同、广告等方面均有一定要求,应当进一步规范行业准入门槛,对于条件不具备、运营不合规的企业,督促和责令其退出教育培训行业,避免后续带来一系列违规经营、经营困难、卷款跑路等事件。 张志立说,应进一步强化过程监管,对于教育培训行业的经营、广告等给予必要的引导和限制,防止教育培训行业过度依赖广告、宣传渠道或者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偏离教育教学轨道。 相关教育工作者及业界专家还提出,加强相关部门协作,强化执法整顿。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的不良企业,坚决查处和取缔,保持对教育培训行业及其资本方的威慑。同时,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当加强对各类教育机构的指导和调控,防止无序资本厮杀。要督促各机构聚焦教学、研发主业,加强政策学习、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初心,坚持稳健经营、持久发展。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和重要特征,是每个社会公民的立身之本。国家倡导诚信,社会呼唤诚信,个人需要诚信。为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建设,打造“大德之州”“诚信德州”品牌,营造诚实、守信、自律、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山东省德州诚信大使、著名表演艺术家祝延平向德州人民发出如下诚信倡议书: 一、 树牢诚信观念,争做“诚信传播者”。 大力弘扬诚信文化、传播诚信文化理念。积极宣传身边的诚信人物、诚信企业、诚信群体,引导身边的人践信守诺,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共同塑造“诚信德州”的城市文化。 二、 强化诚信意识,争做“诚信倡导者”。 积极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恪守诚实守信的行为规范,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失信行为,踊跃参与各种诚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共同打造“大德之州”的城市名片。 三、 爱护诚信记录,争做“诚信践行者”。 讲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爱护自己的信誉,遵守自己的诺言,提升自我约束意识,让诚实守信美德浸润社会每一个角落,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提供强大动力。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荣,家无信必衰,国无信必危。诚信是人生的航标,是成功的指南,心怀诚信,恪守承诺,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争做诚信个人,争创诚信企业,共建诚信文化,共塑诚信形象,共创“富强、活力、幸福、美丽”的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
“真是太感谢华丰源的老板了,要不然今年交社保的钱就全丢了。”呼和浩特市民庞女士感激地说。 5月4日一早,庞女士在讨号板餐饮一条街的华丰源吃早点,把随身携带的一个花布包忘在了座位上。在她离开华丰源饭店两个多小时之后,才想起花布包,就心急火燎赶到华丰源饭店去找包。到达饭店后,饭店老板赵平中核对了包里的东西之后,把包还给了庞女士。 庞女士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花布包内有3万现金、身份证、驾照和银行卡。包内的东西一样也不缺,庞女士当即抽出几百元给老板赵平中,赵平中坚决不要,赵平中的行为让庞女士格外感动。 赵平中说:“我们开店,讲究的就是诚信,客人丢下东西,只要我们能收起来,就能完璧归赵。” 昨日,庞女士特意送给华丰源饭店一面锦旗,“赵平中拾金不昧 华丰源待客有德。”
10日,市民章先生拿着一面印有“人民公交,拾金不昧”的锦旗来到市公交集团公汽三公司调度室,感谢5月7日捡到他手提包的15路公交司机刘卫华。 据介绍,5月7日10时许,章先生乘坐15路公交车在荆门宾馆公交站下车,不慎将随身携带的黑色手提包遗落在公交车上。等他察觉手提包不见了,车已经驶离。章先生抱着一线希望拨通了公交调度室的电话。随后,调度室迅速给15路线上所有驾驶员发送了查找丢失物品的消息。 此时,车牌为鄂H0M085的公交司机刘卫华发现座椅上有乘客遗落的提包,包内有现金1700元、身份证、各类卡证若干和手机。他急忙拿起提包交到公司调度室,希望物归原主。 调度室工作人员收到刘卫华交来的手提包,仔细查看包内物品后,联系到章先生,告知对方手提包被妥善保管在公汽三公司调度室。 “手提包失而复得,太感谢你们了。”12时44分,章先生来到调度室将包领回。回到家便订做了锦旗,向公交司机刘卫华表示感谢,这才有了开头送锦旗的一幕。
闽商来到铜川,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唐孝标用扎根宜君16年的经历回答了这个问题。 16年前,福建福清人唐孝标来到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投资兴业。16年来,他诚信经营,承诺农民工工资一分不欠,守法纳税,做到国家税款一分不少;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出资成立了500万元公民道德基金、200万元金秋助学基金,累计为铜川各界捐款700多万元…… 如今,身为陕西闽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兼总经理的唐孝标,获得“中国好人”、“中国3·15诚信企业家”、陕西省道德模范、“陕西好人”等荣誉,还被授予“铜川市荣誉市民”称号。 “到哪里投资哪里就是我的家” 2005年,唐孝标担任陕西闽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后,便决定带领公司进军铜川市宜君县。 彼时的宜君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落后,有大量的资源亟待开发,但也有不可预期的开发风险。面对现状,许多开发商担心投资回报率低、见效慢,不愿来此投资。唐孝标经过深入考察研究后,决定逆势而为。他认为,宜君县对外开放的发展思路好,招商引资需求迫切,为外来资本创造了较好的落地环境。 于是,2006年4月,唐孝标带领公司与宜君县政府签约投资5500万元建设宜君商业城重点项目。此后,规格高、设施齐全的宜君宾馆以及4幢商住服务楼拔地而起,为宜君县增添了现代化气息。 在宜君,唐孝标艰苦创业,建起现代化超市、商场,改善了群众的购物环境,也引来了更多客商。2008年,北京美佳超市、武汉服装城落户宜君。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唐孝标将关注点投向改善宜君群众交通、生活条件上。2006年,在唐孝标的动员下,黄陵一家天然气公司投资2200万元为宜君输送天然气,惠及县城1万多户居民;2007年底,他又为宜君县引进公交公司项目,结束了宜君县没有公交车、通村客运和出租车的历史。 “老老实实做人,结结实实盖房,到哪里投资哪里就是我的家。”这是唐孝标始终践行的职业信条。自进驻宜君以来, 唐孝标在当地累计投资近3亿元,安置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退役军人、待业青年1000多人,为宜君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当地人称他为“福清哥”。 立下诚信经营三条“铁规” 唐孝标为公司立下了三条“铁规”:农民工工资一分不欠、国家税收一分钱不少、扶弱帮困尽一份企业家责任。 每年春节前,唐孝标都非常关注农民工工资的发放。他说:“不给工人发工资,他们就没法好好过年。再难,也绝不拖欠工人一分钱。”平时,他坚持检查工人工资发放情况,建立工资发放资料档案,工资单要工人签字按手印,附身份证证明,杜绝工程单位冒领工资。 “我们要坚守诚信原则,守法纳税,绝不拖欠国家税款。”唐孝标说。2015年,本来公司一笔1.9万元的税款可以节后交,但他要求财务必须节前缴纳这笔税款。正是因为诚信纳税,公司先后被评为“铜川市优秀民营企业”“陕西省民营企业社会诚信单位”“陕西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16年来,唐孝标还坚持扶弱帮困。工作之余,他常去探望困难职工。员工家属遇到困难,他也会尽力帮助。“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发展的财富,要让他们工作得舒心,并能充分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唐孝标说。 用点滴真情铺就爱心路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宜君县委组织部收到一笔特殊的党费,共计5000元。汇款人附言:抗击疫情党费。交纳人是唐孝标。当时,正在福建老家的唐孝标牵挂着第二故乡——宜君县。为给宜君疫情防控助力,除了这笔特殊党费外,他还通过电子汇款方式向铜川市红十字会、宜君县光彩事业促进会分别捐款5000元。 慰问环卫工人、下岗失业人员并为他们捐款,为困难学生捐款,为各类慈善活动捐款……多年来,唐孝标在宜君创业的历程,也是爱心之花绽放的过程。 唐孝标一直想着要为文明铜川建设做点事。2015年4月,他写信给铜川市委,申请成立了500万元公民道德基金,用于表彰道德模范、“铜川好人”;2016年9月,他又拿出200万元成立了金秋助学基金。 唐孝标把对第二故乡的爱付诸行动,努力用自己的新理念、新思路为宜君乃至铜川加快建设尽一份力量。特别是当选为宜君县政协常委、铜川市政协委员后,他更加认识到,政协委员肩负着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为此,他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全力推动问题解决。
常德8旬退休教师将老宅改成“童乐园”,为留守儿童义务补课20余年;湘西扶贫干部扎根驻点村,为整村脱贫差点牺牲在扶贫一线;益阳乡村教师老师发现学生迟到,及时上门家访救下祖孙三人;株洲乡村敬老院院长41年无悔守候,成为50个孤寡老人的“好儿子”…… 5月8日,湖南省文明办发布2021年4月“湖南好人榜”,20位来自群众身边的好人光荣入选。 常德8旬退休教师为留守儿童义务补课20余年 获评助人为乐类“湖南好人”的胡升校,是原澧县八中的教师。 1997年退休后,他将老宅改造成一个“童乐园”。成立之初,“童乐园”就面向所有有心学习特长或学习上积极要求进步的留守孩子,并完全免费。在胡升校的辅导课里,不仅有语文、数学等主要文化课程的辅导,还有二胡、钢琴等乐器的学习。虽然是免费的,但他对孩子严格要求,细心引导。疫情发生之前的这些年,每个周末他都坚持上课2天,上午文化课,下午乐器课,寒来暑往,从没间断。疫情后复课以来,每周末坚持上课1天。 湘西扶贫干部扎根驻点村 差点牺牲在扶贫一线 获评敬业奉献类“湖南好人”的卢丽臣,是湘西州委政法委综治督导科科长、呈田村驻村第一书记。 卢丽臣在泸溪县合水镇新桥村和呈田村工作了四年。他躬下身子问贫苦,撸起袖子加油干,不仅帮助村民解决了困难,还帮他们树立了阳光健康的心态,引导群众自信自强,重拾创造幸福生活的信心。2020年10月25日,因工作强度过大导致卢丽臣脑梗,差一点就牺牲在扶贫一线。11月15日,他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劝阻,又赶回了呈田村。几年来,卢丽臣争取资金近300万元,改善了村里基础设施和发展产业,呈田村75户275人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经过州县验收整村脱贫。 益阳乡村教师发现学生未到校 及时上门查看救下祖孙三人 获评见义勇为类“湖南好人”的苏玉娟,是益阳市安化县平口镇完小的教师。 2021年3月16日早上8时,苏玉娟给班上孩子晨检,发现夏娜(化名)未到校。苏玉娟联系夏娜奶奶,电话未接听,发给夏娜爸爸的信息也没有回。她觉得不对劲,立即安排科任教师招呼班上孩子,急忙往夏娜家跑去。到达时,孩子的亲戚正拍打着门,屋里传出“救命”的声音,苏玉娟立即联系开锁师傅并拨打了120。锁开后,家里门窗紧闭,且烧了三盆炭火。当时家里三人均一氧化碳中毒,苏玉娟和孩子亲戚帮夏娜和妹妹穿好衣服,将她们带至邻居家。彼时救护车赶到,将三人送医,最终脱离危险。 株洲“光杆司令”院长 成为50个孤寡老人的“好儿子” 获评孝老爱亲类“湖南好人”的廖太明,出生于株洲炎陵县龙溪乡土垒村,先后担任土垒村大队长、党支部书记28年。 他三岁丧母,四岁丧父,由同村村民抚养长大。作为回报,廖太明曾把邻村孤寡老人接到家里抚养18年。敬老院成立后,他当了“光杆司令”院长,一干就是24年,并一直悉心照顾敬老院的孤寡、智障残疾老人,他不仅是院长,更是敬老院50名老人的“儿子”,先后为31名老人养老送终。为了老人们有个舒适的环境,他争取资金,扩建住宿楼、添置配备、美化环境。每天为老人们准备早餐,在3.5亩荒地种上蔬菜、养鸡鸭,又开挖鱼塘1.5亩,承包荒山2亩,办水产和水果种植等项目,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 2021年4月湖南好人榜入选名单 助人为乐类 胡升校 常德退休教师将老宅改造成“童乐园” 为留守儿童义务补课20余年 刘碧波 湖北爱心小伙在张家界坚守公益13年 募集和发放善款千万余元 王宗清 永州义工痴心公益10年 服务弱势群体3万人次 林新德 长沙“鱿鱼哥”边还债边助学 11年资助10名大学生完成学业 罗书文 郴州八旬老人坚持30多年义务清扫小区 许爱云 湘潭热心娭毑照顾腿脚不便邻居20年 严 露 衡阳19岁女大学生捐造血干细胞救患儿 见义勇为类 黄 平 郴州志愿者勇擒惯偷 为群众挽回损失近10万元 刘大国 6岁女童爬窗遇险 怀化“蜘蛛侠”冒险救护 谢 雄 娄底汽车焊工危急关头果断出手救落水老人 苏玉娟 学生未到 益阳女老师上门救下一家 杨 惊 株洲快递小哥救起落水女孩 面对路人拍照羞涩摆手“逃离” 敬业奉献类 彭 兴 衡阳“供销二代”坚守初心 以诚信回报家乡父老 阳知英 长沙保洁员拾金不昧 捡1.3万元悉数归还 诚实守信类 卢丽臣 湘西驻村书记扎根村落 差点牺牲在一线 张忠富 常德“当代愚公”带领村民修通19公里“天路” 孝老爱亲类 邓东升 岳阳半残孝子十年床前侍父 含泪举债救母 曾维鹏 邵阳孝子精心照顾瘫痪父亲40余载 张和才 张家界土家族乡贤22年抚育2个侄儿成人 廖太明 株洲“光杆司令”院长 成为50个孤寡老人的“好儿子”
“我们刚刚学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同学们看,丁樾暄就是我们身边的‘小雷锋’。雷锋精神不是又高又远、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是常常在平凡生活里,身边小事中。”看到班上的学生丁樾暄拾金不昧的事迹报道后,桥西区北新村小学二年级二班班主任高慧敏欣慰不已。5月7日,利用早读时间,高慧敏第一时间在班里表扬了丁樾暄。 北新村小学校长杜晓红将丁樾暄一家事迹的相关报道转发到全体教师工作群, 倡议各班学习。 杜晓红说:“学生身边的榜样更具有示范性, 学校还将通过国旗下讲话、邀请丁樾暄家长谈教育等方式, 让全体师生更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更好地从身边小事做起,传递正能量。” “社区把丁樾暄一家的事迹转发到各居民群, 大家纷纷点赞。”桥西区南新村社区书记李莉告诉记者,“居民纷纷称赞这一行为真正体现了‘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 小文明汇聚起来就是大文明,小善汇聚起来就是大爱,‘小哥俩’的事迹应大力宣传。” 丁樾昕所在的启迪双语幼儿园,老师们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小朋友们什么是“拾金不昧”和“雷锋精神”,小朋友们说自己也要像丁樾昕一样做个好孩子。 桥西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丽莎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个人心中都树立崇尚文明、 维护文明、践行文明的意识,用实际行动为冬奥之城增光添彩。 市教育局思政体卫艺科科长赵德勇也表示,“小哥俩”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全体学生学习,全市教育系统将以他们为榜样,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迎接北京2022冬奥会,加大学校德育工作力度,通过挖掘典型、 树立标杆、弘扬精神的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每次想起您当时对我的帮助,心头总是暖暖的。”5月9日,市民张先生将一面写有“拾金不昧品德高尚”字样的锦旗送到衡阳火车站安检员张红斌手中,并表示由衷感谢。 锦旗背后的故事,是发生在2个多月前的一件暖心事。原来,2月28日,张先生在衡阳火车站乘车,过安检时不慎将随身小挂包遗忘在安检仪上,内有身份证、银行卡、医保卡等证件和2700多元现金。当他发觉时,列车已经开动,情急之下,张先生只好拨打12306求助热线寻求帮助。 当时,安检员张红斌在值机时刚好发现了一个类似的挂包,由于现场无人认领,张红斌便马上捡起来,并联系了当班值班员彭锐,两人一起打开包,发现与求助内容完全一致,正是张先生要寻找的挂包。确认无误后,通过12306上的电话号码,车站工作人员很快联系上了张先生。当晚,张先生的儿子便替父亲拿到了挂包,并通过快递寄给了他。看见挂包失而复得,张先生感激不已。 2个多月来,张先生一直在外工作,但感恩的心一直不曾忘记,趁着回家休息这段时间,他找人做好了锦旗。安检员张红斌则表示,旅客的称赞表扬是他们工作中的动力,今后会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5月6日下午,宝鸡市金台区垃圾管理服务中心所属点位北坡入口公厕保洁员牛凤娥在公厕附近保洁时捡到一个棕色钱包,检查钱包时发现里面有4张银行卡和1张身份证。牛凤娥随即联系公厕管理人员将失物送到了中心办公室。 办公室第一时间通过失主钱包里购买手机票据上的联系方式,联系到了在外地工作的失主。第二天,当失主的父亲拿到儿子失而复得的钱包和银行卡时,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并代表儿子对保洁员连连表示感谢。 “失主把钱包和银行卡、身份证丢了一定很着急,虽然我只是一名清洁工人,但我知道,不是我的东西我不能要”。牛凤娥的话语道出了一名清洁工人美丽纯洁的心灵。 “人民城市人民管,美化城市靠大家”。牛凤娥这种拾金不昧的高尚情操值得社会的赞誉和学习,而且,她们作为普通的清洁工人,用自己平凡的双手点缀着我们这座美丽而文明的城市。
梁心荣诚信经营,在顾客中有很好的口碑。 他曾路遇遗落的200万元巨款,第一时间报警并维持现场秩序,他坚持:“钱不是自己的,一分一毫也不能拿”;他经营一家牛肉摊档,坚持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他笑道:“靠自己双手赚的钱,花起来才安心”。他是湘桥区意溪镇上津村村民梁心荣,曾获评2017年第一季度诚实守信“广东好人”的荣誉称号。 路拾巨款200万元,他说—— “钱不是自己的,一分一毫也不能拿” 时间回到2017年1月18日,一辆运钞车从市区万绿花园附近往凤园路方向行驶,经过减速带时,运钞车后门突然敞开,从车里掉落一个红色塑料箱,但车内人员没有发觉,运钞车径直开走。此时,梁心荣恰好开车跟在运钞车后面,他见状当即下车察看,“我走近一看,发现地上竟然是一整箱钞票,我立即拨打110报警。” “是我报的警,我有责任在现场守护,更何况是这么多钱。”梁心荣招呼同车朋友帮忙一起保护现场,他说,“中途有人想过去捡,也有银行员工来认领,但都被我阻止了,我喊着‘这钱谁都不能拿,我已经报警了,警察马上就到,让警察来处理。’”当时现场很多群众围观,并没有出现哄抢巨款的现象,也有些群众和他一起保护现场。“等警察过来的过程中,我其实很紧张,视线也没有离开过地上的钱,生怕钱有一点闪失。”当他把巨款移交到民警手中时,在场不少群众都对他的举动竖起大拇指。 原来,该运钞车于当天上午11时许在银行提取现金后,从正在修整的绿榕北路拐入万绿花园东侧横路进入凤园路,在城南实验中学前面转弯处,因道路颠簸,装有200万元的箱子从车后厢掉落地上。“回去后,跟家人说起这件事,他们也都很支持我,花自己赚的钱,才会踏实。”他笑着说,自己是做小本生意的,知道赚钱不容易,但不是自己的钱,一分一毫也不能拿,因此选择报警并停留在现场帮忙维持秩序。梁心荣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很多网友称赞他弘扬了社会的正能量,展现出潮州人的真善美,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他经营小本生意全年无休—— “靠自己双手赚钱,每一分钱都花得安心” 梁心荣经营了30多年的牛肉生意,坚持诚信为本,每天起早贪黑,勤恳工作。“我早上5点多就开始忙了,一个上午卖一百多斤鲜牛肉,中午休息一会,下午3点多重新拿一批鲜牛肉继续卖,全年365天几乎没有停下来。”年逾花甲的梁心荣,大半辈子勤劳苦干,靠自己双手赚钱,每一分钱都来得清楚、也花得安心。 “心荣叔是我们上津市场的热心人,大家都叫他好人。”在上津市场摆豆腐摊的文女士说,“有时候摊档前要悬挂遮阳帘,心荣叔很热情地帮我们挂上;我的脚受伤不方便开车拿货,他也主动帮忙载货。”上津市场蔬菜摊档主薛女士说,他经营的“荣记牛肉”摊档以肉质好、斤两足颇受好评,市场里其他牛肉摊档主也向他批发购买牛肉,“大家都很信任心荣兄,他的生意做得不错,有很多回头客来光顾。” “做生意讲的就是一个‘信’字,缺斤短两、欺瞒顾客的事情我不做,自己的良心过不去。”梁心荣说,在菜市场,偶尔会有人遗落东西,一些粗心的顾客买完东西把钱包、手机放在摊档上就离开。梁心荣总是把东西暂时收好,等待失主认领。到了收摊时,还不见失主前来认领,他就继续等,他说:“人家发现丢了东西肯定着急,我再等一会,说不定人家就回来找了。” 他热心公益待人友善—— “做人做事不能贪心,要坚持做好人、做好事” 梁心荣平时热心公益,对村里修桥造路、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他总是乐于捐资,他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公家的事情要靠大家一起出力。我做点小生意,收入虽然不多,但只要还有一点富余,我就应该为村里出一份力。” “一个好家庭要有良好的家风。”出身农民家庭的梁心荣,只有初中文化,但秉承着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他经常教育子女要诚实厚道,做人做事不能贪心。梁心荣在家孝亲敬老,和兄弟姐妹们悉心照料家中老人;在外待人友善,照顾家庭、和睦邻里。 采访中,梁心荣多次提到这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些年,他靠着自己的劳动谋生,在做小买卖的同时,也务农种菜,省吃俭用,一家人住进了自建房、买了小汽车,日子越过越好。他对自己获评上广东好人“感到光荣,重要的是,他一直坚持做好人、做好事。他笑着说:”今后我也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梁心荣感言: 潮州有句老话:”老实终久在“,做人做事必须诚信为本,靠自己双手赚钱,每一分钱都来得明明白白、也花得安安心心。我经常教育子女要诚实厚道、恪守本分,这是我们家代代相传的家训和家风,更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