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2020年4月29日,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培训会议,各业务科室负责人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邀请市发改局政策法规科孙筱茗科长和陈晓龙工程师进行授课,培训内容围绕信用制度、信用信息报送、信用核查、信用承诺等相关要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会上,营商局分管副局长强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培训是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保证,此次培训为我局以后全面推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会后,各业务科室纷纷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咨询,孙筱茗科长和陈晓龙工程师一一予以解答。该次培训提升了业务人员对信用共享平台的应用熟练度,进而推进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凌源市营商环境建设局 2020年5月18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就如何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要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包括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创新开放合作,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加快在西部具备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创新载体;进一步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同时,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培育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广泛应用并与之深度融合,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意见提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其中,在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意见提出,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支持甘肃、陕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支持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升云南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此外,意见还对深化西部地区重点领域改革作出部署。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意见提出,探索集体荒漠土地市场化路径,设定土地用途,鼓励个人申领使用权;深化资源性产品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定价成本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市场体系;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上市融资、再融资,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在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意见提出,加快征信市场建设,培育有良好信誉的信用服务机构,鼓励研发适合西部地区的征信产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刘云中表示,意见对未来西部中长期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强调了我国区域发展在全国层面的均衡性,将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发挥共建“一带一路”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内外通道和区域性枢纽,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在构建网络化空间和链条化产业的发展余地很大,同时西部自身在生态、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居民消费等多方面有较大需求,再加上双向开放,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的规模优势。
5月15日,省政协召开十二届三十五次主席会议,围绕“制定江苏省社会信用条例”首次开展立法协商。省政协主席黄莉新主持会议并讲话,副省长马秋林到会通报情况、听取意见。 黄莉新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把诚信江苏建设作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信用立法奠定了坚实基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把握党中央、国务院最新要求,紧扣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背景,总结提炼省内外立法成功经验,加快制定高质量地方信用条例;强化信用信息归集管理,加快实现信用信息应归尽归,更大力度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多措并举积极推广应用,不断提升信用信息应用水平;健全信用权益保护机制,做到“信息可知晓”“隐私可保护”“权益可救济”“信用可修复”,切实维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信用环境建设,以政务诚信建设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以商务诚信建设促进市场健康发展,以社会诚信建设树立守信重诺风尚,积极打造诚信社会“生态圈”,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多作贡献。 马秋林说,近年来,全省上下围绕诚信江苏建设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信用管理制度基本健全,信用信息系统基本建成,各方协同机制基本形成,信用信息应用服务成效日益明显,信用社会建设氛围日益浓厚。下一步,我们将准确把握信用立法定位,力争形成江苏省信用立法特色,并以此次立法协商为契机,夯实信用基础、创新信用监管、丰富信用产品、打造信用品牌,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新时代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副主席周健民、朱晓进、洪慧民、麻建国、阎立、周继业、王荣平、姚晓东,秘书长杨峰等参加会议。麻建国、周健民、朱晓进、洪慧民、邱华康、薛国安、蒯建华、颜忠林、黄贤金、周洁、瞿为民、周俊、刘旺洪、张迎春、辛颖梅、赵宗安等16位政协委员在会场或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先后发言。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 这次主席会议立法协商是政协参与地方法治建设、助推省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创新举措。会前,黄莉新、洪慧民、周继业分别带队赴南京、苏州、泰州、宿迁等地调研考察;73位省政协委员通过“掌上履职”APP提出意见建议。
为持续优化天津市营商环境,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批效率,日前,市住建委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了《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按照减环节、压时限、降成本、强监管、保质量的原则,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从获得土地到完成不动产权登记审批时间不超过25个工作日;带方案出让土地和规划建设条件明确项目从获得土地到完成不动产权登记审批时间不超过30个工作日;既有建筑改造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 精简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审批方面,取消在线备案环节,合并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和施工许可阶段;无需进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核,建设单位可通过联审系统在线填报申请表,同步上传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申报材料和施工图设计文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一并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与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不含总平面图)、规划放线报告承诺制;无需办理建设项目相关评估评价。 优化带方案出让土地和规划建设条件明确项目审批方面,取消在线备案环节,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和施工许可阶段可同步办理;针对带方案出让土地和规划建设条件明确的工业项目,用地可采取预申请制度等。
日前,合肥市级信贷引导资金扶持体系第一只纯信用、无抵押的财政金融产品“信保快贷”上线。该产品重点扶持无法提供抵押物且融资发展需求迫切的民营小微企业、“三农”主体,有效提升了财政金融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的覆盖面与精准性,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效应、推动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信保快贷”可为单户民营小微和“三农”主体提供最高500万元的贷款资金。同时,根据日前出台的《2020年合肥市培育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该产品合作银行按照不高于同期基准利率发放贷款,合作担保机构也仅收取不高于贷款金额1%的担保费用,切实做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科技手段,加强银担合作机构在业务对接、信息共享等方面的互联互通,提高信贷支持的精准性与资金融通效率。
针对近期熔喷布等防疫物资价格再度暴涨的情况,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表示,已组成专案组赴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地严查中间商和生产厂家价格违法行为,坚决斩断哄抬熔喷布等防疫物资价格的违法链条。 据悉,4月下旬,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过前期线索摸排,查处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中间商、生产厂家哄抬熔喷布等防疫物资价格违法案件。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披露的一起哄抬防疫物资价格案件显示,上海中间商马某通过空壳公司从上海某熔喷布生产企业低价获得熔喷布、纺粘无纺布,并高价倒卖累计获利600余万元;中间商余某某通过马某等多个渠道拿到货源后加价进行倒卖,累计获利300余万元。 上述案件违法情形复杂,当事人既有中间商也有生产厂家,既有企业也有个人;涉案产品既有熔喷布、纺粘无纺布,也有聚丙烯改性料。当事人违法手段隐蔽,参与哄抬炒作的上下游之间一般不签合同、不开发票,一些中间商与生产企业工作人员内外勾结,借助空壳公司逃避监管。专案组联合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短期内立案调查9起典型案例。其中,对涉嫌犯罪的4起案件,已移交公安机关。 此外,近期市场监管总局还通报了第十八批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的典型案例。此前案例中,都是生产、销售三无口罩、假冒伪劣口罩,这次还出现了自己造机器生产“三无”口罩的案例。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熔喷布等防疫物资价格监管力度,对疫情防控期间哄抬价格、发“疫情财”的违法者严惩不贷、一查到底,全力维护市场秩序。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进展时称,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在研究起草中,目前草案稿已经形成。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近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制定修改网络安全法、民法总则、刑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中,对个人信息权益、个人信息处理规则、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等做出规定,不断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制度。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个人信息的收集、应用更加广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立法工作计划安排,从2018年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会同中央网信办,在认真总结网络安全法等法律实施经验、深入研究个人信息利用和保护中的突出问题、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抓紧开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研究起草工作。”这位负责人表示。 “目前国际上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保护个人隐私的相关法律。我国虽然出台了一些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尚未出台针对个人隐私保护的专门立法。对于泄露个人隐私的处罚较轻,导致侵犯个人隐私的违法成本过低,个人隐私保护力度极其有限,无法满足个人隐私保护的现实需求和民生期盼。”鉴于此,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律协会长高子程建议尽快出台一部个人隐私保护的专门性基础性立法,明确法律要保护的公民个人隐私的范围,明确公民个人隐私保护的义务主体,强化责任追究,加大对侵害公民个人隐私行为的处罚力度。针对更具敏感性的个人生物信息,鉴于其存在特殊风险,需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单独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予以特殊保护等。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彭静表示,身处大数据时代,人们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便利,也承受着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如何更好地规避信息泄露风险,是近几年持续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去年全国两会后,“加强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就列入全国政协年度40件重点提案之一。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部门表示,正在推动制定国家大数据的安全战略,关于个人信息规范方面的问题也正在酝酿中,将充分吸收委员的意见建议。 记者了解到,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稿已经形成,根据各方面意见进一步完善后,将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安排,争取尽早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上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5月14日下午举行,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上海)暨上海信易贷综合服务平台启动。 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缓问题,在国家发改委指导、国家公共信用中心建设的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的总体框架下,由市发展改革委指导,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相关部门支持,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牵头,借鉴兄弟省市经验,建设信易贷平台。 信易贷平台的基本定位是“信用、公益、便捷、安全”,旨在打造一个信用赋能、最具公信力的一门式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总体框架是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一个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子平台。 信易贷平台将“一键”支持线上融资撮合,实现银行与用户实时在线精准对接;“一站”强化信用数据赋能,支持银行信用放贷、精准放贷、差别放贷;“一网”提供综合配套支撑,让信用信息成为“可变现资产”;“一窗”展示特色产品应用,放大政策效应。 信易贷平台为中小微企业营造了“信息共享+信用赋能+融资撮合+政策配套”的金融服务生态体系,实现从单向数据开放到双向融资撮合、从线下信用数据多头对接到在线信用分析精准服务、从分散提供专项支持到集成联动专业服务、从事前静态服务到事中事后动态监管的转变,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缓问题探索有效路径。 目前,平台首批优选在沪商业银行总行和市级分行共9家试点,总部在上海的交通银行、上海农商银行,以及建设银行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均已入驻。静安、浦东、普陀等区率先试点,建设区域子模块。已与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试点开展合作,为信用好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费率优惠等支持。平台首批优选40款金融产品上线,涵盖纯信用、“秒批秒贷”等系列特色产品。比如,申信贷产品,是与建设银行上海分行联合打造的纯信用“秒批秒贷”的特色信贷产品。惠民贷产品,是与交通银行联合打造的“无抵押、无担保、随借随还”的消费信贷产品。静·安易贷产品,是静安区依托上海信易贷平台建立子模块,联合上海农商银行,上线的一款符合本区发展特征的信贷产品。围绕区内大数据、人力资源、超高清视频等重点产业,打造专项资金扶持的特色“白名单”,为名单内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为便捷、优惠的融资支持,首批纳入白名单企业共116家。
近日,ZARA(飒拉)、来伊份、海澜之家、吉利汽车、银泰百货、三只松鼠等共计67家企业在“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推进会暨异地异店退换货活动上,承诺自愿参与长三角异地异店退换货行动,成为首批为消费者提供长三角地区异地异店退换货服务的企业。 2019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共同签署了“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方案,致力于打造消费权益有效保障的长三角满意消费环境。去年7月,上海率先启动线下零售企业“七日无理由退货”服务承诺,随后线下“七日无理由退货”在长三角地区全面铺开。 今年,上海牵头制定了《“长三角地区异地异店线下退换货”服务承诺工作指引》,明确在长三角三省一市区域内做出异地异店线下退换货承诺的直营店、加盟店、专柜等业态的经营者,应当在其营业场所醒目位置明示异地异店线下退换货实施细则。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应当主动向消费者详细说明异地异店线下退换货的商品品种、范围、时限、流程等注意事项。 据悉,长三角地区的消费者可在经营者承诺期内(不少于7天),凭消费凭证到经营者认可的线下退换货直营店、加盟店、专柜等(以经营者承诺为准)退换货。消费者提出异地异店线下退换货的有效期限,自经营者出具消费凭证次日起计算。 “推行异地异店退换货等一系列行动,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消费愿望,提振消费信心,更好发挥消费的‘压舱石’作用。”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胡浩说,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营造品质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者感受度和满意度,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 参与此次长三角异地异店退换货行动的企业涉及服装、食品、家居等多个领域。当日,首批长三角异地异店退换货企业代表在线签署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