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鲸园街道北门外社区结合“诚信鲸园”建设,通过宣传教育、创新机制、诚信积分、完善监督等系列举措,营造诚信氛围,打造了“诚信经营一条街”。春末夏初,文明新风正盛。如今走进北门外社区,诚信氛围浓厚,“海贝分”宣传展板进楼宇,“移步换景”,打造诚信特色楼宇。协管员及居民自发组成的“诚信经营监督队”沿街巡访商户。200余商户也干劲十足,依据北门外社区建立的商户大数据库,争入“红榜名单”,竞逐诚信商户。 5月14日上午,在北门外社区两栋老楼换文明新颜。文化东路20号楼、统一路28-2号楼7个单元,原本楼道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社区在清理乱堆乱放及小广告后,迅速行动,结合“海贝分”宣传,迅速用文明填满楼道。文化东路20号楼陈汝玲说,进出门看到乱堆乱放心堵,如果看到的是文明宣传语,大家心情都好,而且还会吸取榜样的力量,大家争当文明之星、诚信之星。 当天一大早,北门外“诚信经营监督队”沿街巡访商户,检查诚信经营情况。各商家在诚信经营的助力下,逐渐迎来年后复工的小高潮,经营渐趋平稳。这样良好的互动,是北门外社区今年推行的“一库一榜三结合”运行机制的一个缩影。 为此,北门外社区建立了一套商户大数据库,摸排大世界沿街200余家商户,完善了档案信息,为诚信经营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撑。年底评选诚信文明经营先进单位,于年底商居益家亲答谢会上公布并颁奖,红榜名单通过公开栏、微信公众号、社区商居微信工作群、本地媒体等宣传诚信商户的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力量,广泛调动积极性,让更多的商户竞相争当诚信商户。同时,结合市场监管、诚信积分、社会监督三种途径深入推进。今年,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攻坚突破项目,计划在古陌路设立LED显示屏和“诚信经营一条街”宣传栏,升级完善了“一库二榜三结合”的机制,在公布红榜的基础上也公布问题商家的黑榜名单,通过海贝分信用奖惩措施,督促后进商家单位。 诚信两个字,从在北门外生根起,从没停下探索之路。北门外社区一直致力于探索信用价值的有效应用,将居民、商户诚信建设与创新社区治理有机结合,倡导广大居民与商户积极参与精致社区建设,营造人人诚信、店店诚信的良好氛围,共同构建诚信和谐的幸福鲸园。
“真正感受到守信对于企业多么的重要!”6月4日,福建省建宁县孙龙物流有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余奴根感慨地说到。 原来,受疫情影响,该公司公路货物运输量急剧下降,许多地区的道路运输更是被直接切断,加上司机返工延迟,节后公路物流恢复率极低,公司经营十分困难。2019年一季度公司营业额为120万元,今年受疫情影响一季度营业额仅为13万元,同比下降89%。现金流是企业运营的“生命线”,正当企业为资金问题发愁时,建宁税务局牵线搭桥,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深化“银税互动”,只要企业纳税信用等级是B级以上,银行可以无须公司提供任何抵押和担保便可贷款,不仅发放贷款时间短,企业贷款过程中不会有任何的中间成本。在前后不到10天的时间里,孙龙物流有限公司就成功的向农业银行申请到了100万元的信用贷款,为企业复工复产注入强大动力。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贷款难、融资贵”一直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资金短缺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为了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建宁县税务局除联合多家商业银行开展“纳税信用贷”服务外,还积极做好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对上年为A本年不为A的纳税人,分析评级下降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醒纳税人;对因扣分评为D级的纳税人,核实扣分情况是否真实合理,避免出现因税务机关原因导致纳税人扣分的情况,提醒符合修复范围的纳税人及时纠正失信行为。 2020年,建宁县A级纳税人占比4.41%,同比上升1.41%;C、D级纳税人分别占比0.31%、11.39%,同比下降2.69%、22.61%,纳税信用环境持续向好,为加强“银税互动”缓解小微企业资金的难题、减轻企业融资成本奠定良好基础。
“这笔信用贷款缓解了当前复工复产的资金压力,为我们企业生存发展撑起了一片天地。感谢税务部门为我们银企双方提供了这么好的合作平台。”淄博松岳经贸有限公司加油站负责人韩青从银行里拿着1980万的贷款走出来时感慨地说。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等决策部署,更好地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山东省税务局联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及相关金融机构,大力推进“银税互动”合作,着力纾解小微企业困难,解决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贷款难、融资贵、资金周转紧张等问题,临淄区税务局依托山东省银税互动融资服务平台联合当地金融行业推出“银税贷”纳税信用贷款产品,“银税贷”以纳税信用信息为基础,在依法合规、企业授权的前提下,采取银税数据直连的方式开展信息共享,为纳税人提供“互联网+税务+金融”一体化、一站式在线融资服务,实现“在线申请贷款、在线评估授信、在线发放贷款”服务一条线,帮助小微企业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让守信企业以诚信纳税换来“真金白银”。 “企业拥有良好纳税信用,就可能申请到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听了税务人员对“银税互动”服务的介绍,山东凯创智慧城市设施有限公司负责人齐瑾瑾脸上露出了笑容,该企业在税务部门帮助下凭借良好的纳税信用获得500万元贷款,有效缓解了经营中的资金周转难题。 复工复产以来,面临逐渐恢复增长的订单,山东文涛贸易有限公司经历了一次不小的挑战。“受疫情影响,公司前阵子停产两个月,几乎没有任何经营收入,虽然现在订单量一直在增加,但是公司资金周转出了问题,眼看着市场回暖,公司账上却没钱了。多亏了税务部门利用企业纳税信用等级信息为我们争取到500万元贷款,企业无需任何抵押就获得了这笔‘救命钱’,对我们公司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公司负责人齐文涛说道。 现金流是企业运营的“生命线”。据统计,截至目前,“银税互动”服务项目已为临淄区中小企业发放“银税贷”贷款5笔,贷款金额5660万元,及时充实了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所需的经营“钱袋子”。在“银税互动”的助力下,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蹄疾步稳”。 “积极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加入‘银税互动’平台,创新信贷产品、优化审批流程,集中解决企业融资慢、贵、难三大问题,实现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快、多、易三个目标,已经成为临淄区税务部门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有力工具。”临淄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大厅纳税服务中心主任牟秀红说。
位于吉安城南古后河畔的庐陵老街,自开街以来举办了近400场活动,许多市民和外地游客都爱上老街“品人文、享口福、看大戏”。在这条老街,也频频上演“诚信故事”,可谓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诚信街”。 “到了老街,钱包丢了不用怕,哪怕孩子丢了都没事。”5月14日,经常来逛庐陵老街的市民李女士与记者笑谈,早前有一次她带孩子来老街,当时正好有演出活动,游客很多,一下没注意,小孩就不知道跑哪去了,通过广播找寻,很快就有商户把孩子送到她面前了。 在老街,丢物件、丢钱包的事时有发生,但每次都会很快物归原主。刘一榕是老街的一名保安,4月30日晚,他在巡逻中捡到一部手机,通过接听电话,让对方通知失主来认领;5月3日,保洁员邹云兰捡到一个钱包,内有不少证件和现金,她赶紧交到老街警务亭,第一时间物归原主。她告诉记者,老街的商户和工作人员经常捡到钱包、手机等物品,他们都是第一时间联系失主。 除“物归原主”,“诚信经营”的故事也每每在老街精彩上演。老街一卖传统美酒的商埠,只用好糯米做酒,收不到好糯米情愿不做不卖;一些卖农副产品的店,由于受疫情影响,有些商品已过期或者快过期的,店家都是直接倒掉、丢掉,哪怕亏损都坚决不卖。 心中有良知,满街皆圣人。据了解,这是老街一直推崇的人文良知理念,它鼓励众商家诚信经商,助力商家良心买卖。
广东丹利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冯记慧从来没有想到过,从申请到到账,300万元的贷款前后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如此高效的放贷速度得益于“银税互动”——税务部门与银保监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将纳税信用转为融资信用,为企业发展注入资金活水。 5月20日,由国家税务总局驻广州特派员办事处、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发起,天河区税务局联合区工信局、财政局、金融局承办的“税务携手金融助力复工复产复市”推进会在广州市天河区举办。活动现场,银行和企业代表签约,税务和金融联手搭桥,利用“银税互动”平台,为银企之间打通信贷绿色通道。 全程线上申请 贷款当天到账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不少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贷款需求大幅增加。位于广州天河的广东丹利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据该公司财务总监冯记慧介绍,该公司是一家集软件开发、医疗仪器销售、新药研发等业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疫情发生后,公司的业务和资金需求都比较大。通过“银税互动”,企业很快就拿到了贷款。 冯记慧透露,疫情发生后,天河区税务局主动向其宣传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系列税收政策,对企业关注的纳税信用和“银税互动”方面的政策,安排专人辅导答疑。建行天河支行也第一时间主动了解其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根据公司的申请和纳税信息给予其300万元的“云税贷”贷款。从申请到到账,前后不到5分钟,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了及时的资金支持。 南都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银税互动”是税务部门与银保监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将纳税人的纳税信用与融资信用相结合,帮助依法诚信的纳税人获得更优惠的金融服务产品,减轻资金压力,具有“纯信用、无抵押、线上办、覆盖广”的优势。 作为广州的经济强区,天河区的“银税互动”得到了迅速落地。据了解,天河区税务、商金、工信及银行等多部门已建立“银税互动”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的工作机制,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部门间的合作,突出“精准帮扶”,从纳税信用评价及修复、企业需求信息共享、信用贷款审批发放等多环节提速,提高“银税互动”质效,符合条件的企业全程通过线上申请、线上办贷,最快当天就可以拿到贷款。 天河有21万户符合申请条件 良好的纳税信用是企业获取“银税互动”融资支持的重要前提。为了更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破解企业融资难题,“银税互动”平台业务申请范围已由原来的纳税信用A级、B级扩展至M级。 据天河区税务局副局长黎永洪介绍,今年正好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信用修复有关事项的公告》正式实施的第一年。不少企业通过努力修复纳税信用后就可以达到“银税互动”的审核条件。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天河区纳税信用A级、B级和M级的纳税人总数已达21万多户。 黎永洪介绍,天河区税务局充分发挥广东省纳税信用监控预警作用,将“银税互动”意向企业列入“重点关注名单”,对其纳税信用状况“重点关注”,实行每月智能短信提醒,对发生失信行为的纳税人,充分运用纳税信用评价和信用修复政策辅导其尽快纠正,对其信用复评、补评、修复申请加快办理,为纳税人享受“银税互动”便利打好基础。 多部门联动突出精准帮扶 据了解,税务部门与银行金融机构在“银税互动”合作上向来有着良好的基础,今年4月份,广州市“银税互动”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工作机制发布以来,天河区税务局主动加强与区商金局、区工信局及区内银行金融机构的对接,积极推动该工作机制在天河区落地见效。特别是在企业需求信息共享方面,加强联动,加快响应,对企业实施精准帮扶。 今年,天河区税务局就通过大数据筛选出区内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相关重点企业名单,主动开展“问计问需、暖企助企”走访调研专项活动,上门向纳税人加强纳税信用及“银税互动”宣传。借助“银税互动”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工作机制,该局又主动向区有关部门收集前期曾向政府部门反映有融资需求的中小微企业100多户,逐户了解是否有申请“银税互动”信用贷款的意向,加强精准宣传,为其与银行加强沟通牵线搭桥,提供精准服务。 “税银互动”产品释放多重优惠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像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银税互动”合作银行也积极通过创新产品、加快审批、加大信贷支持等,发挥好“银税互动”的政策效应,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 据建设银行天河支行负责人陈立华介绍,今年以来建行天河支行通过“税银互动”产品“云税贷”已为365户小微企业授信1.65亿元,累计发放贷款3.3亿元。特别是重点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受困企业不仅不抽贷、不断贷,而且降低门槛,降低利率,加大信贷投放。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小微企业的需求,上线了商户云贷、收单云贷、电子银票质押等线上产品,客户通过线上申请、线上办贷,符合条件的话最快几分钟就可以拿到贷款。 “一方面,银税互动产品的核心数据(即企业的纳税信息)来自于‘银税互动’平台,经企业授权后,银行直接获取企业纳税信息,解决了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一方面,该项业务的申请和办理均为全线上操作,效率大大提高,最快当天即可实现,能有效满足小微企业融‘短、小、频、急’的需求。”据工商银行负责人介绍,该行“银税互动”产品“税易通”广受小微客户欢迎,从客户在“银税互动”平台线上提出授权申请到贷款资金到帐,最快当天即可实现。截至今年3月,已有超过1万户企业通过“银税互动”平台向其提出融资申请,累计成功审批4千多户,发放贷款40亿元。
疫情发生以来,泉州市多渠道引金融活水,为企业“解渴”。记者从市金融监管局获悉,今年截至4月末,全市银行业共发放“银税互动”“创业担保贷”“云电贷”等政银合作项目贷款39.31亿元,有效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5月25日,石狮市某服装公司负责人王女士的脸上“阴转晴”——因疫情导致的公司资金周转不开问题终于得到缓解,“这个‘银税互动’产品太好了,没想到诚信纳税能在银行贷款上获支持。”原来,王女士公司今年的纳税评级良好,建设银行石狮分行了解到情况后,主动为其提供“银税互动”产品——“云税贷”服务,涉及贷款金额97万元。“我只需通过福建省税务局网站进行授权,就可在网上银行办理该笔业务,实时审批,贷款很快就到账了。”王女士说。据悉,为发挥纳税信用作用,为企业纾解资金压力,石狮税务局近日与3家银行签订“银税互动”合作协议,将合作银行扩大到了6家。 “银税互动”是税务、银保监部门和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帮助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缓解企业融资难题的活动。去年,我市税务部门与超40家商业银行签订“银税互动”合作协议,共为6655户企业发放贷款61亿元。截至目前,我市税务部门与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招商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开发“云税贷”“小微e贷”“企税宝·小微征信贷”等“银税互动”产品,为广大守信纳税企业获得银行融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从市税务局获悉,今年1到4月,通过“银税互动”,我市共对超千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累计发放贷款6790笔,授信金额24亿元。
“阿公,您又在菜场门口卖菜了,上次我们已经带您去过菜场的自产自销点了,您这样屡教不改我们很为难的!这次我们就不处罚您了,麻烦您来签告知书、承诺书,保证以后去自产自销点卖果蔬。”执法队员王鹏耐心地说道。 从5月20日开始,浙江台州黄岩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西城中队,对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采用违法告知承诺的方式,要求执法对象签告知书、承诺书,承诺不再进行违法行为,否则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市容管理杂而乱,轻微违法极易反复,发现违法就发整改单或者严厉批评处罚,可能让执法对象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配合,而如果一直采用柔性劝导则会让管理对象变‘皮’了。这次我们推出轻微违法告知承诺制,刚柔并济,既让执法对象知晓自身的违法行为,又承诺以后改正,手写承诺并填写信息达到心态重视、心理共情的效果。”西城中队负责人表示。 西城中队组建了10人~20人的机动小组,逐街逐路入户宣传,发现轻微占道经营、越门经营、乱堆放、非机动车乱停放、乱晾晒、乱倒垃圾污水等违法行为后,让执法对象签告知书、承诺书,改善街巷的市容环卫秩序。5月20日以来,共出动100余人次执法队员,发放告知书、承诺书150余份,立案查处2例。 “推出轻微违法告知承诺制以来,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我们对比了环城西路的经营秩序,越门经营、乱堆放、非机动车乱停靠等轻微违法行为环比减少了21.46%,有效助推城市管理工作提质增效。”西城中队负责人表示。
近日,济南中海地产投资有限公司申报的九曲片区C-2地块开发项目正式开工,比原计划提前了3个月。“真没想到当时办手续时设计方案这么快通过审查,”项目报建经理赵静兴奋地说,“只交了1套申请材料,一下子给办了这么事,节约了这么多时间。” 这得益于济南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一项重要改革,即对设计方案相关的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审批等21项审批事项,只需提交1套符合要求的设计方案成果相关材料,其余全部审查材料实行“容缺受理”,申请人作出书面承诺便可同时办理有关审批事项,可少交申请材料70余件,大大加快了审批进程。 据介绍,容缺受理制度是指申请人在办理相关行政审批事项时,主要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次要申请材料有欠缺或存在瑕疵但不影响实质性审核的,经申请人作出相应书面承诺后,窗口可先行受理,进入正常审批程序,并当场一次性告知需要补齐或补正的材料、形式、时限和超期处理办法,待申请人补齐或补正全部材料后,颁发相关批文、证照。日前,伴随着《济南市行政审批容缺受理制度》的出台,“容缺受理”的适用范围、涵义、操作流程等各方面都有了明确规范。该制度对以往审批实践中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并上升为制度规范,保证容缺受理工作更加有章可依。制度一经出台,立即受到办事企业和群众的欢迎,同时也让政务服务单位吃下“定心丸”,大胆进行容缺受理事项的梳理和执行。 据悉,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避免来回跑、反复跑,济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深化制度创新、流程再造,进一步健全容缺机制,增加告知承诺制方式,推出一批“清单制+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的许可事项,既能“容缺材料”,又能“承诺即办”,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期限,提供更多便利。 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是创新审批机制、提高服务效能的重要举措,使“最多跑一次”成为上限,折射出“一切以便民利企为出发点”的服务新理念。目前,各部门正加快梳理容缺受理事项清单,其中济南市行政审批局已公布第一批容缺受理事项514项,可容缺受理材料919件;各进厅部门快速行动,也已经公布第一批容缺受理事项241项,可容缺受理材料577件。据济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同志介绍,“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梳理更多‘清单制+容缺受理+告知承诺’许可事项,使涉企审批事项100%都适用容缺受理,最大限度地缩短审批期限,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多便利。”
老宋大名叫宋岩,延津县东屯人,和妻子在镇上共同经营一家电动车店,生意兴隆,收入不错,生活平静幸福。2019年夏,在店里打理货物的老宋迎来了两位身穿工装的工作人员。“当时听王经理说镇上在评定信用商户,信用良好的商户才能评上,做生意最讲究啥,不就是信用吗,我赶紧报名了!”讲起和延津农商银行缘分的开始,老宋脸上带着微笑。“没过几天,农商行的工作人员就给我送来个信用商户荣誉牌,我可是东屯镇上第一批出炉的信用商户呢!” 随着信用商户的评定,老宋和农商行的联系越来越多了,“这个商户二维码费率是多少啊?”“我的微信零钱咋提不了现?”“王经理,你上次教我用手机银行转账是咋用来着?我又给忘了。” 就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双方的担当和诚信成了两者间不解之缘的根基和土壤。接下来的时间里,凡是有金融方面的问题需要,老宋都会来到东屯支行,拿着问题来,带着笑容走,他总会说一句:“农商行真是咱自己的银行!” 今年以来,由于疫情影响,商户经营上都不同程度受到冲击,营业额下滑,盈利减少,老宋的电动车店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店里压货不能及时变现,厂家那边又催着货款。老宋面临的资金压力一下大起来,这时,他又想到了延津农商银行。接到老宋咨询贷款电话的王文文跟同事立刻登门服务,并及时办理了贷款手续。 “自从被评为‘信用商户’,不但能享受到延津农商银行提供的各项金融服务,而且贷款优先办理,利率上优惠。”老宋做了个比喻。“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良好的信用让我C位出道了!
榨油作坊、种桑养蚕,产业越做越大……一个贫困户哪来这么多创业资金?日前,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那社乡祥兰村村民廖克杰指着自家门口挂着的“信用户(5A)”牌子说:“有了这块牌子,去年就向银行贷款30万元。” 廖克杰是在巴马农村信用体系下,农户实现自我创业发展的典型。2017年起,巴马引导农户和农村经济实体用好信用记录、积累信用财富,弘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风尚,并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将积极向上的经济生态指标、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指标、优秀自信的文化生态指标、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指标、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指标分门别类,设置成26大类360多个具有操作性的指标分值。 “获得分值越多,信用等级越高,贷款越容易金额也越多,出去打工企业都会优先聘用。”燕洞镇交乐村党支部书记姚正云表示,村里有290多户靠信用贷款发展养蚕、龙骨花等生态产业,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万元。 通过信用体系评级赋值,让精神与物质、道德与经济、人品与产品“联姻”,把金融支持、产业奖补、评优评先与信用积分挂钩,信用分值越高,获得的支持越多。A~5A的信用户,给予5万元~30万元授信,享受免抵押、免担保、优先办理等红利。非信用户(B级农户)只评级,不授信;因违法乱纪、借钱不还等被列入“失信黑名单”的,在贷款方面受到限制。巴马农村信用社信贷部主任黄大鹏说:“银行根据信用评级发放信用贷款,可以一次授信、随时用信、随用随贷、循环使用,既方便了农户融资需求,还抑制了农村高利贷发展。” “无形的信用”成为“有用的资产”,为农户发展注入了新活力。2017年~2019年,巴马县累计发放贷款3.83万户24亿元,其中贫困户1.36万户5.36亿元,成为脱贫攻坚助推器。 “信用就是真金白银,大家都很珍惜。”甲篆镇百马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尚说,“这个办法推行后,村里搞文艺活动大家都很积极,各家房前屋后都弄得很干净,否则要扣分。”百马村位于巴马旅游核心地带,信贷对村民的发展极为重要。村民韦克评上信用户后,从银行贷款12万元开了一家农家旅馆,如今每天有200元以上收入。 巴马全面完善体系建设和评级结果运用,并制定激励和惩戒办法,如“信用户”在产业发展上给予更多的支持;村两委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公益性岗位候选人参考“信用分数”来选人等。此外,还将信用管理写入村规民约,指导村、社区成立信用议事会,在农村信用诚信建设引导下,群众纷纷摒弃陈规陋习,红色文化、长寿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优秀文化广泛传承,民间宗教信仰活动明显减少。 “信用认证成为农民的‘道德身份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河池市委常委、巴马瑶族自治县委书记王军说。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有效遏制了农村家庭矛盾,黄赌毒现象、上访案件、恶性治安及犯罪案件明显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从2017年的89.93%提升到2019年的98.04%,农民素质和信用意识不断提升,干部群众“言必信、行必果”成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全县涌现出中国好人、区市优秀志愿者、广西十大孝心人物等各类先进典型29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