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光芒融入中原沃土,文明的灯火点亮心灵深处!2月22日晚,“德耀中原”第八届河南省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在郑州举行,左春秀等14人当选第八届河南省道德模范,孙炳良等7人获得第八届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每一位河南省道德模范背后,都有着温暖、感人的事迹。其中,左春秀是郑州市“老年雷锋团”创始人、首任团长。她退休后,将郑州火车站离退休的老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义务服务队,协助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做三品检查,为旅客答疑解惑、提供热水、帮助寻人……一干就是近30年。在她的带动下,先后有170余位离退休老同志加入“老年雷锋团”,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自2007年以来,“河南省道德模范”每两年评选一次,评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类道德模范。2021年11月,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联合开展第八届河南省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工作,并成立活动组委会。本届评选表彰面向城乡基层、各行各业,按照群众推荐、遴选审核、评委会评选,经媒体公示,选定最终名单(名单附后),具体事迹可登录河南文明网查看。 第八届河南省道德模范 方 凯(助人为乐类) 张冬香(助人为乐类) 左春秀(助人为乐类) 张大生(见义勇为类) 刘冠中(见义勇为类) 付会斌(见义勇为类) 杜全甫(见义勇为类) 宋振廷(诚实守信类) 梁海磊(诚实守信类) 杨旭恒(敬业奉献类) 张锦文(敬业奉献类) 王泽霖(敬业奉献类) 禹宗圻(孝老爱亲类) 边巧云(孝老爱亲类) 第八届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孙炳良(助人为乐类) 赵国锁(助人为乐类) 张军旗(诚实守信类) 陈万德(诚实守信类) 侯三元(敬业奉献类) 郭家宝(孝老爱亲类) 刘树怀(孝老爱亲类)
诚信是为人之道,守信是做人准则,诚实守信不仅仅是商家最重要的经营之道,更是一种职业、一个行业的立足之本。 2021年11月,首届鹤城“诚信之星”十佳诚信集体、十佳诚信个人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他或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诚信诺言,为人榜样…… 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出租车司机,从业十几年,55岁的他,虽然身在平凡岗位,但他深知作为一名“窗口行业人”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整个鹤城的形象。 孙兵2017年进入振宇出租汽车公司从事出租车驾驶员工作,多年来他以优质的服务态度,满腔的工作热情,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始终安全行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乘客坐车忘带钱 照样安全送到家 “没带钱也不要紧,其实很多乘客也是很讲诚信的。”2月21日记者初次与老孙见面,他就告诉记者一件让他记忆深刻的事。 一次老孙送一位乘客到家,乘客拿出手机扫码付款时才发现手机没电关机了。于是赶紧解释,让老孙等他,他上楼给老孙取钱下来再付车费。但老孙却笑着说:“没事,大冷的天,您不用再折腾,这是我的手机号,与微信同步,你到家了,暖和暖和,收拾好,啥时候有空加我微信再把车费转给我就好。”该名乘客连声道谢,并保证一定会将车费转给老孙。老孙告诉记者,当时真的没有多想,就想着十几块钱不想让乘客大冷天再跑下来一趟,同时他也相信,很多人是讲信用的,事实证明老孙没有信错人,十几分钟后,他的微信就进账了。老孙告诉记者,像这种情况,他遇到很多次,但每一位乘客无一例外,都把车费用微信转给了他,这也是让他很触动的事。“乘客相信我,我也相信乘客,我们互讲诚信,如果我们都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那这个社会多美好。”老孙笑着说。 车里常年备零钱 严按计价器收费 7.8元、11.2元,乘坐出租车时您是否遇到过这种尴尬,计价器出现零钱时,是否遇到个别出租车司机“四舍五入”拒不找零?而这种情况,在老孙的车上绝不会出现。 老孙从兜里掏出一把硬币零钱,告诉记者:“零钱我常备,计价器是干啥的,就是计价的,那该多少钱就多少钱。”老孙说,“我可以为乘客舍去零钱,但绝不会多收乘客那几毛钱。”老孙说,赚钱不易他深有体会,所以他理解。或许乘客不会计较那几毛钱,但心里还是会不舒服。所以,为了让所有乘坐自己车的乘客舒心,避免不必要的口舌,老孙兜里常备零钱。用老孙的话说:“该多少钱就多少钱,乘客别少付,我也不多收,一毛都不行,咱就按计价器收费,讲信用!” 拾到财物从不昧 苦寻失主不犹豫 要说起出租车行业遇到最多的事,那就是丢三落四的乘客,落东西的、落包的,老孙遇到落下最多次的就是手机。老孙告诉记者,前几个月他就遇到一位老人,乘坐他的车到了目的地后不慎将手机遗落在后座,是后来的乘客上车后,才提醒老孙后座有一部手机。虽然手机仅仅是一部老年机,但老孙觉得,也许手机并不值钱,对于年轻人来说不以为然,可对于生活节俭的老年人来说,手机丢失,一定会让老人上火好几天。 老孙送完乘客,又回到老人下车的地方等候,希望老人能回来寻找,抑或是老人拨通手机。等了许久,老人的手机终于响了,对方是老人的一位亲戚,老孙赶紧把老人丢手机的事情经过告诉了她,并约好地点,亲自开车把手机交还给了失主。 诚信感动外地人 来齐就坐老孙车 同样马虎的还有湖北来齐做生意的小俊,同样在乘坐老孙的出租车时将手机遗落在车上,后经打电话寻找,老孙把手机还给了他,从那以后,小俊就把老孙的手机号码记在了手机里。只要每次出门回齐市,他一定打电话约上老孙的车来接他。 “外地人打本地车,肯定都会担心被多收钱。孙师傅捡到手机都不昧,绝对是讲诚信的好司机,所以,我几乎每次回来,我都会约孙师傅的车来火车站接我,坐他的车,我放心。”小俊告诉记者。2月23日中午火车到站前,他就约好了孙师傅的车,而老孙也愿意为信任他的乘客服务。“乘客信任我,才证明我服务到位了。这样的互相信任,让我觉得我的工作非常有意义!”老孙说。 同事眼中的老孙:“双零”驾驶员 都说出租车驾驶员的一言一行是整个城市窗口文明的体现,更是城市形象的“名片”,而老孙平时的所作所为也影响着同事们,更是给公司的其他驾驶员做了一个榜样! “孙兵同志始终谨记公司的服务宗旨坚持公司的服务理念,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服务乘客时,一贯将‘您好’、‘您请’、‘谢谢您’等文明用语挂在嘴边,无论是雪雨天气还是白夜班,他优质的服务始终如一,他热情接待每一位乘客,认真勘察路线熟记于心,从而保证了安全驾驶,文明服务,受到了乘客的好评,为振宇出租汽车公司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只有他能做到零违章、零投诉。”振宇出租汽车公司经理张世辉提到老孙,那一定竖起大拇指!
“只要店开着,一律3元,不会涨价。”3元一次理发,包含修面刮胡子,一坚持就是20年。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临江镇鹤丰村,获评“江苏好人”的“3元理发哥“沈建平家喻户晓。 沈建平的理发店位于鹤丰村汤家农贸市场东头,是一座不起眼的农家平房,三小开间,红色小瓦屋顶。屋子坐南朝北开着两扇门,东侧的木门老旧斑驳,西侧的铜色铝合金门上“爱心理发店”的标识格外显目。 “这是家里的老房子,东边住着的是我母亲,方便照顾。”沈建平一边抖着手里的罩单,一边笑盈盈地说。 今年60岁的沈建平,是鹤丰村1组村民。他27岁时学习理发手艺,起初在上海开了一家理发店,生意不错。谈起后来回家开理发店的初衷,沈建平说,2002年,因家中母亲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就放弃上海的店铺,回到老家开店了。 屋子不大,30多平米见方。靠西侧墙有三面立式镜子,镜台上摆放着吹风机、剃刀、剪子、推子等几件简易的理发工具,屋子的西南角安装着洗头的水池。南侧墙面是一扇玻璃门,直通起居室。门口一张简易的条形桌上支架着一台55寸的大电视。“两三年前买的,方便顾客等待的时候消磨消磨时间。” 沈建平正说着,一位顾客推门进来。 “沈师傅,前几天看你店里人太多,没等,就走了。今天我又过来了。”顾客说着径直坐到了转椅上。 “他是我店里的常客,严老师。”沈建平笑着介绍。 “是呢,有20年了吧,自打沈师傅的店在这里开张,就没去过别的地儿。”一头白发的严仁慈是退休教师,今年86岁,住在店前面不远。因为这边靠着农贸市场,还有学校,所以赶早市的,接送孩子上下学的,都喜欢在这里理个发。 “农村里老人喜欢赶早市。”沈建平说,“这间门面连着卧室,我就睡在南边,有次起晚,顾客都敲门了。” “沈师傅手艺好,很讲诚信,每次理发只收3元钱,20年了,我们都劝他涨涨价,他就是不肯。即便开着轿车来的,也只收3元。”说起沈建平,严老师打开了话匣子。 “这店铺是自家的,没有租金。顾客都是乡里乡亲,老人家居多,相当于收个水电费,我和母亲平时开销够用就行了。”沈建平埋头仔细地给严老师理着鬓发。 “推好了,来,再洗下,然后刮刮胡子。” 对话间,沈建平引导严老师到水池旁,用热水冲洗了头,然后请严老师躺到了另一张“古董”椅子上,继续麻利地修面和刮胡子。 “这张椅子有年代了,还是托朋友找了很多地方才弄回来的,顾客头枕在垫子上,刮胡子时会舒服些。”这张椅子也是沈建平最喜欢的理发配套工具之一。 住在东屋的沈妈妈说起自己的儿子时满脸骄傲:“建平这孩子,话不多,但心地善良,每天陪着我,照顾我起居,我现在身体这么硬朗也多亏了他。” “3元理一次发”,诚信经营的口碑让沈建平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粉丝”。不仅仅是本村的,不少邻村的,其他镇上的,甚至在海门城区的,许多人都慕名而来。住在离店10多公里临江镇上的陈同和也是沈建平的铁杆“粉丝”。“我来这里理了10多年了,沈师傅手艺没得说,现在很多年轻理发师不会刮胡子,但是沈师傅就会。春节多给他些费用也不要,特实在。”陈同和对沈建平赞不绝口。 “沈师傅店里夏天人格外多,最多的一天,我看有60多人吧,少者每天也有10多个呢。门口路边就是公交停靠站台,经常看到有很多城里的老人乘着公交赶来理发的。”住在隔壁的邻居柏德泉说,“沈师傅是我们这里的‘雷锋’,周边人家的快递也放他的店里。” 20年来,周边的邻居都与沈建平一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很多人问过3元一次的理发会坚持多久?沈建平的答案从未改变,“只要身体允许,店就一直开着,3元一次的价格也永远不会变。”
实在是太谢谢这位小妹妹了,也谢谢你们新乡交警,要不是你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粗心的新乡市民郭先生,进货的1万7千元现金和其他物品,总算失而复得。 近日,新乡市新飞与南环交叉口执勤的七大队交警同志像以往正在路口执勤时,这时候有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手里拎着两个小手提袋走了过来。小姑娘称,她在新飞大道与南环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一个公交站台处捡到了两个手提袋,手提袋里有许多现金和其他一些小东西,她也不知道交给谁,看到这里有交警,就想让交警叔叔能不能帮助寻找一下失主。 看到这种情况,七大队交警立即对手提袋里的物品进行清点,看看能不能找到失主的相关信息。通过清理发现手提袋的钱包内有失主的身份证,考虑到失主肯定也在焦急着寻找,交警七大队民警立即通过查询查到了失主郭先生的电话,并让他尽快来新飞与南环岗领取自己的东西。 当失主郭先生来到岗亭,拿到自己丢失的东西时激动不已。郭先生称,当时,他把钱、银行卡等物品都装在袋里子放在电动车脚踏板上,谁知道半路掉了自己也不知道。 郭先生说:“这里面不仅有将近一万七千元的现金,还有七、八张银行卡和一张二十多万的欠条,要不是这位小姑娘的拾金不昧和新乡交警的热心助力,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实在是太谢谢你们了。” 后来通过了解得知这位拾金不昧的小姑娘叫靳静怡,现在就读于新乡市新一街中学,让我们为这位拾金不昧的小姑娘点个赞吧。
近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发布了2021年“诚信之星”,其中有2个集体和8名个人,北辰区瑞景街道宝翠花都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林则银榜上有名。 小干部大情怀,林则银是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的“社区天使”。从贵州大山来到海河之滨,扎根基层14年,她始终牢记“要把居民的事当作天大的事,服务群众马上办”的承诺,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办了大量好事、实事、难事。她是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排头兵”,推动社区与高校、企业等13家单位开展区域化党建共建,构建“一核多联”社区治理共同体;创新民情联系机制,发起“星期五义务劳动”,号召社区党员每星期为社区服务1小时;推动“三长负责制”和“绿地认领管养制”,维护改造社区环境,使老旧社区变成“大花园”。她致力于帮扶弱势群体,为下岗女工、单亲母亲成立“中空妈妈工作室”,搭建“织梦桥”妇女公益平台;将家中无人照料的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等一一统计,谁家有困难一目了然;实行网格员+党员“二对一”帮扶,为社区弱势群体居民提供免费洗衣、物品代购等服务累计5000余人次。 林则银创建的社区“13579”工作法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十佳”,“五常五送”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并被中央文明办收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中,开创了天津市社区工作的新局面。
1月28日清晨,重庆万州区武陵镇椅城社区,天空下着雨,气温下降。68岁的袁玉兰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为93岁的“妈妈”袁和菊打水、穿衣、做早饭。 袁玉兰与袁和菊并无血缘关系,但她们已经一起生活了42年。上世纪70年代,袁玉兰与袁和菊的儿子张宜华确立了恋爱关系。1975年,20岁的张宜华应征入伍,善解人意的袁玉兰支持恋人参军报国,承诺会像照顾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张宜华的母亲。两人相约:张宜华退伍荣归之时,就是结婚成家之日。 然而,袁玉兰没有盼回未婚夫,等来的却是他在战场上牺牲的消息。消息传回后,袁玉兰与袁和菊心痛不已。“你为国捐躯,我代你尽孝!”袁玉兰暗自起誓,一定要把袁和菊照顾好,直到永远。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搬到张宜华家,代未婚夫尽孝。 那一年,袁玉兰26岁。她用温情和实际行动,慢慢抚平老人心中的伤痛。袁玉兰说,从小目睹袁和菊带着张宜华艰难度日,却从没被困难打垮,心里十分敬佩。与张宜华恋爱时,她与袁和菊已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给玉兰找个婆家吧,不能把她的青春耽误了!”不久后,张宜华的舅舅主动提出这个想法。“我要是嫁人了,妈怎么办呢?她一个人过不下去的!”袁玉兰一开始极力反对。后来在大家劝说下,她提出一个条件:带着袁和菊一起出嫁。在媒人撮合下,袁玉兰结识了家在万州区武陵镇上的彭国政。“听人介绍了袁玉兰的情况后,我当时就认定她是个好姑娘。初见袁玉兰,我就被她的孝行深深打动了。”彭国政说。 1979年,袁玉兰与彭国政结婚了,彭国政搬进袁家当了“上门女婿”,与袁玉兰共同照顾袁和菊。袁和菊爱吃鸡蛋,袁玉兰每天早上都会给她煮一个;袁和菊怕寂寞,夫妻俩几乎没出过远门;袁和菊爱凑热闹,两人经常陪她逛街、走亲戚……40多年来,无论搬到哪里,彭国政、袁玉兰始终把袁和菊带在身边,为她筑起了温暖有爱的家。 邻居陈建文说:“袁玉兰不仅把老人当亲人,还带动和感染了全家人对老人好,这太让人佩服了。一辈子做一两件好事容易,但一件好事坚持做40多年,太难得了。” 袁玉兰说,自己做的这些事很普通。在她的心里,只有一个道理:烈士是英雄,照顾好英雄的母亲是本分。如今,袁和菊身体仍然硬朗,袁玉兰依旧用日复一日的付出和关爱,践行着一诺千金的誓言。
“白手起家的董事长”“优秀创业的企业家”“回馈社会的公益人”“放心可靠的大当家”……在李珍身上有着许多的标签,面对这些荣誉与美赞时,李珍显得低调谦虚。但当问起这些年来成功经营四方街超市的秘诀时,李珍眼神坚定,自信铿锵地答道:“诚实守信是我们最大的秘诀,诚实守信是我们最好的招牌!” 从当初一间20平方米的小卖部发展到如今拥有一个24小时配送中心和31家连锁店的大理地区零售龙头企业,云南四方街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珍始终坚信并一直坚持着“诚信为本、货真价实、薄利多销、顾客至上、信誉第一”的经营理念,赢得了众多顾客的信任,在广大市民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让广大群众买得便宜,吃得放心是我们的初衷,我们自己多点用心,让政府省心,让消费者放心。”李珍介绍,公司于2018年便自行购置了农残检测设备、去除农残清洗设备,并安装了全程溯源追溯视频系统,让公司配送中心配送出去的蔬菜都能检测合格、符合标准,让消费者能够享受到安全放心的食品。2017年李珍及其团队积极参与大理市泰安路诚信文明经营示范街区创建工作,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坚持组织企业员工加入志愿者队伍,每天出动60人,累计出动5400人次以上,引导商户开展文明经商、诚信经营等活动,让街区内的商户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诚信经营、友善待客,形成了以“一个店带动一条街,一条街带动一座城”的良好局面。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扶持帮助,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喜爱支持,我们始终心怀感恩。”李珍说,从创业之初的白手起家到现在的顺利发展,他一直深怀感恩之心,并把回报社会、资助贫困学生和帮助孤寡老人定为企业每年必做之事。近年来,公司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对贫困山区群众进行捐款捐物,主动挂钩云龙县云顶村结对帮扶。至今,公司累计向社会贫困群体及贫困学生捐款捐物600多万元。疫情期间,李珍勇当“抗疫先锋”,一方面加大对重点商品的采购力度,全力做好产品供应的预判分析和统筹调度,确保市场供应平衡、货源不断;另一方面做出了“力保供应,绝不涨价”的郑重承诺,保障了全州疫情期间生活物资正常供应。当关注到挖色镇小葱因为疫情滞销时,李珍第一时间来到葱田,当场向种植户们承诺按照市场价收购滞销的20万斤小香葱,并全部上架免费赠送给广大市民。 “荣誉很高,责任更大。”此次获得第八届云南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称号让李珍觉得既是鼓励更是动力。过去二十年,李珍的四方街公司员工由创业初期的30人发展到1160人,其中吸收失业青年263人,农村青年475人,历年来累计吸收下岗失业工人489名。2018年,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李珍依然为整个团队大幅度提升待遇,2020年又对员工进行了大幅待遇提升与让利,李珍说,未来,企业将团结带领全体员工,积极主动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努力经营好企业这个“小家”,让员工感到幸福。公司将一如既往诚信经营,严把食品安全关口,让消费者放心消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更多的民营企业诚信经营,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传递诚信正能量,让守信者享受“诚信红利”,营造全民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蓟州区积极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全方位推进“信易+”应用场景落地。为获得了“天津好人”“劳动模范”等称号的诚信模范代表,统一发放了“诚信卡”。凭借此卡,可在通信、旅游、就医、阅读、运动、住宿等方面享受“信易+”的相关优惠。 联通蓟州分公司开展“信易通”活动,为办理58元以上融合套餐的“诚信卡”持卡人赠送了360元宽带消费券3张,对2名购买5G手机的客户给予了100元优惠;蓟州区教育局利用假期时间,组织了“悦读运动伴我行”活动,“诚信卡”持卡人可免费使用部分中小学图书馆及体育场,2021年以来,共计32人次免费使用图书馆,51人次免费使用体育场;蓟州区文旅局为诚信模范代表提供了景区门票半价优惠政策,包括盘山、黄崖关长城、梨木台等13家A级景区;区卫健委组织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等医疗机构提供指定窗口优先挂号的便利服务;区恒大酒店、亿豪酒店、渔阳宾馆等5家游泳馆提供折扣优惠等。 目前,蓟州区“信易+”应用涉及文化、旅游、商贸、卫健、司法、体育、人力资源等13个领域。下一步,蓟州区将进一步推进信用创新应用工作,加大守信激励力度,营造“信用有价值、守信有力量”的良好氛围,让守信者享受更多“信用红利”,切身体会到诚信让城市更便利,让生活更美好。
12月23日上午,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表彰活动在昆明举行。吴志宏等47名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李光彪等43名提名奖获得者受到表彰。 表彰会前,省委书记王宁等会见了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致以崇高敬意。 省委副书记石玉钢参加会见并在表彰会上讲话。他强调,要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看齐,切实增强推进道德建设的思想行动自觉。要强化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道德建设。要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注入道德滋养和精神力量。要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要强化法律法规保障,建好用好载体平台,坚持以优秀文化化人育人,不断提高道德建设的渗透力覆盖面认可度。要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共抓道德建设的强大合力。 表彰会上宣读了省文明委《关于表彰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的决定》。 崔茂虎、和良辉参加会见。曾艳参加会见并主持表彰会。 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代表张顺东、桑南才、孙宁生、包国涛、段莉萍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代表作交流发言。
近日,呼市公交出租汽车公司驾驶员王福林拾金不昧的事迹在出租车行业传为佳话。事后,失主罗先生和妻子专门制作了写有“拾金不昧扬正气,助人为乐品德高”字样的锦旗送到公司表达谢意。 事情还得从11月18日说起,这天夜间,王福林执行完运营任务准备收车,照例检查车厢是否有乘客遗留物品时发现一个公文包落在车内。一番查找,王福林还是没能获取失主的联系方式,他只好先回家,准备第二天将公文包送到公司。凌晨3时许,王福林收到了一条陌生人发来的微信,称其将公文包遗落在出租车上了。经过认真核实,王福林确认就是失主,第二天一早就将公文包交还给了失主罗先生。 原来,罗先生当天乘坐出租车时,因为醉酒没注意自己的包落在了车座上,回家后才发现包没了。包里装有现金3万余元及银行卡、身份证等重要物品,罗先生当时焦急万分,他尝试通过微信支付记录联系到出租车司机,没想到凌晨了,司机还能及时回复他,并且很快将公文包送还给他。 罗先生感慨道:“当时我抱着试试看心态,毕竟自己也记不清包丢在哪里,而且包内装有大额现金,真没想到能这么顺利找到,多亏遇到了好心的王师傅。” 面对赞扬和锦旗,王福林却表示,帮助乘客找回遗失物品只是举手之劳,这也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