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两弹一星’科学家们把青春甚至生命都留在了荒芜人烟的沙漠上。我们现在的条件比他们好多了,我们青年科学家应该更有担当,为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80后”科学家霍守亮17日感慨道。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7日就“弘扬科学家精神 肩负新时代科技使命”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霍守亮提炼了自己所理解的科学家精神:第一,家国情怀,心系人民;第二,勇于创新,刻苦攻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第三,团结协作的精神。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亚湘也认为,科学家精神能够鼓舞年轻一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爱国。“大家经常说科学没有国界,但是一定要记住后面那句话:科学家是有国别的。所以,爱国奉献是老一辈科学家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也是我们这一代人要坚持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誉所长姚檀栋认为,科学家精神不光是科学家群体的问题,也事关整个社会层面。第一,只要是做科学研究,都应该有好奇心和科学的质疑;第二,讲究证据和方法,有一些文章发表时有数据造假的情况出现,那就是没有做到科学证据、科学方法;第三,要有科学的坚持和忍耐;第四,需要团队和合作。 “另外从科学的道德层面,我们知道科学诚信是科学道德的底线,有几点必须坚持:一是诚实,二是公正,三是严谨。”姚檀栋说。 姚檀栋认为,甘为人梯、甘于寂寞,做基础研究的人要真正坐得住冷板凳,不要为外界喧哗的世界所迷惑,真正埋头苦干,做真正有价值的工作,这是发扬科学家精神最好的做法。 北京大学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郭少军希望科学家精神能够植入到每个人的心中,真正把科研理解成一种时尚,让更多的人从事科研。
黎平县法院于2020年10月22日受理黎平县某租赁部申请执行吴某招租赁合同纠纷一案,在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通过网络查控调查被执行人吴某招的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财产,发现除了在其老家黎平县罗里乡有8.84亩重点公益林和5.71亩商品林林权外,没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10月27日, 执行法官来到吴某招的住所地进行调查,发现被执行人吴某招已于2020年9月24日去世,其妻子杨某某和儿子吴某友在黎平县罗里乡办理完吴某招的葬礼后也搬去黎平居住,当地村委会对于吴某招妻子及其儿子具体在黎平居住地址不明,也没有联系方式。执行法官立即联系申请人,向其告知案件执行情况,申请人表示知道被执行人除了林权没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但是处理林权繁琐且执行价值不大,希望法院可以找到被执行人吴某招的妻子杨某某和儿子吴某友确定是否有遗产进行继承。 在执行法官和申请人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11月17日执行法官电话联系到被执行人的儿子吴某友来到法院,吴某友表示其父去世后,并没有留下什么遗产给他,只留下去世前和其母亲共同向银行贷款债务20多万元,这个银行债务他现在一直还在替父亲偿还,而且林权是吴某招和吴某招弟弟共有,只是林权证上写的是吴某招名字。被执行人儿子吴某友对于本案债务是知晓的,也愿意帮父亲承担偿还责任,只是现在确实没有能力一次性支付本案执行款49325元,看到吴某友态度真诚,申请人黎平县某租赁部法定代表人提出,只要求吴某友一次性替父亲支付执行款6000元,剩余案款43325.00元自愿放弃。 吴某友当即表示同意,立即在法院办公室向亲朋好友凑钱将执行款6000元通过微信支付方式支付给申请人。 申请执行人对被执行人儿子吴某友在没有稳定工作还要偿还银行贷款债务的困难情况下,还愿意承担父亲的债务诚信行为感动,表示以后有机会给吴某友提供就业机会,双方在法官的见证下,还互相留下电话号码握手告别。
深秋的东海,树叶泛黄,秋风一起,纷纷落下。11月12日一大早,刘华成便像往常一样,伴随着鸟鸣声,熟练地扛起扫帚,走进吕祥璧烈士陵园内,打开展厅的大门,推开窗户通风,清扫广场上飘落下来的枫叶,擦拭展厅内陈列物品橱柜…… 凭着对父亲的承诺和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与怀念之情,刘华成已在陵园内守护了20载,天天如此,从未间断。他说:“我这一辈子,既然对父亲许下了诺言,就要勇敢地担当起为英雄守陵这份神圣的职责。为英雄守陵,此生不改。” 接过父亲手中“接力棒” 毅然扛起守护陵园重任 刘华成守护的,是当年驻白塔埠空军某部警卫连战士吕祥璧烈士的陵园,现位于白塔埠高级中学后面。1967年3月3日下午,吕祥璧勇拦惊马,救下4名学生,献出了22岁的生命。为了纪念这位英雄,驻地空军和当地政府修建起了烈士陵园。在当时,正逢刘华成的父亲、26岁的二等甲级伤残退伍军人刘步云退伍回乡,他主动找到地方民政部门要求为烈士守墓。几天后,申请获得批准,刘步云满怀敬仰来到陵园,成了第一任守护者。 由于此前少人打理,当时的陵园四周凌乱不堪,俨然一个“草园子”。为此,刘步云拖着伤残的身体,清洗标语、拔除杂草、植下树苗……几年后,园内冬青、松柏郁郁葱葱,烈士英灵得以长眠于青松翠柏间。后来在他的多次申请下,主管部门又将陵园扩建到近5600平方米,增建了烈士牺牲处纪念亭、纪念碑等。“在我儿时记忆中,父亲经常带我们一家人到陵园内拔草,清扫园区卫生。”刘华成说,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别人往家里躲,父亲却往陵园跑,检查园内的围墙和树木有无损伤。 从小到大,刘华成都生活在吕祥璧烈士陵园里。可以说,他的很多记忆,都和吕祥璧烈士陵园有关,他对这里的一切熟悉无比,对英雄吕祥璧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2000年,父亲刘步云因长期糖尿病复发,并引起并发症,导致肝腹水硬化,双目失明,他顺理成章地“接手”了父亲在陵园里的工作,打扫卫生、为来访人员进行现场讲解。“父亲病危的时候,他拉着我的手再三叮嘱,吕祥璧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四个孩子的生命,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你能够替我继续为烈士守陵。”刘华成回忆说,望着父亲苍老的面容,他含着泪答应着:“请您老人家放心,我一定像您一样精心守护好陵园内的一草一木,让烈士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我父亲一辈子虽然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他对吕祥璧烈士陵园是真的有感情,而且还很深。让我作为接班人,父亲是信任的,也是最放心的。”刘华成说。2002年10月,在为英雄守陵34载后,父亲刘步云牺牲在岗位上。从此,他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扛起了守护陵园的重任。 甘受生活清贫 一句承诺坚守20载 面对空旷的陵园,刘华成按照父亲生前的做法,每天都按时清扫陵园。“最难的就是夏季除草。”为了让陵园干净卫生,刘华成通常在夏季5点就起床,走进陵园清除杂草。“陵园内杂草种类特别多,有些是药物都不能杀死的杂草。即使能杀死,枯草也要及时清理。” 在守护陵园过程中,除了需要付出大量体力劳动,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智慧与精力。为了能全面掌握吕祥璧生前事迹,刘华成不仅翻阅了大量的书籍,还时常通过网络来了解,请教过老师,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历经了千百次的朗读直到能够默诵。“如果我掌握得不够详细,那么讲起来就会枯燥无力,无人想听。”为了达到宣讲效果,刘华成不断学习了解有关吕祥璧的事迹。 “我媳妇冯艳也是在我讲解吕祥璧烈士先进事迹中认识的。”2001年,在刘步云患病期间,刘华成替父讲解。在一次讲解中,冯艳带着一群学生到陵园参观,刘华成当时的精彩讲解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当时不知道华成父亲生病,他是代替父亲讲解。就觉得对英雄充满敬仰的人,人品也一定很好。”就这样,在慢慢的接触中,刘华成和冯艳于2002年5月份,在吕祥璧烈士陵园成了家。如今,他们带着一对儿女住的还是陵园里80年代盖的老式瓦房,房子地面是水泥铺成,室内只有几件简单的家用电器,结婚时的沙发还在使用。尽管条件简陋,一对儿女却很争气,一张张奖状铺满了墙。 谁不向往富裕的生活,刘华成也不例外。2006年的一天,刘华成接到高中同学朱周彦打来的电话,让他到苏州的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管理财务,每月底薪8000元,绩效工资另算。“说实话,我心动了,毕竟那边一个月的收入要赶上当时一年的收入了,是可以改变家庭生活质量,让老婆孩子过上好生活的。”刘华成坦言,但在深思熟虑后,他还是选择了拒绝,“守好陵园是我对父亲的承诺,即使贫穷,我也一定要做好,让烈士精神发扬光大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就这样,刘华成在陵园里默默坚守了20年。 传播红色火种 让祥璧精神激励更多后来人 “吕祥璧牺牲后,人们没有忘记这位年轻的英雄。”多年来,刘华成无数次向一批又一批前来参观的人解说吕祥璧烈士的先进事迹,“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这就是吕祥璧烈士展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王竞是白塔埠中学的地理老师,也是吕祥璧烈士陵园内的一名志愿讲解员。此前,一直跟着刘华成学习讲解工作,自称刘华成老师的“学生”。她说:“跟着刘老师学习讲解期间,他会帮我抠每一句话,甚至是每一个动作,以及各个展板之间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过渡,用什么样的手势去引领观众更好地参与其中等,特别严格。用他的话说,讲解员讲得生动了、到位了,才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的宝贵精神。” 2015年清明期间,吕祥璧的遗孀杨先贵,在其养子及孙子、孙媳妇的陪同下,专程从远隔1800公里之外的四川前来祭扫;2017年3月5日,在吕祥璧牺牲五十周年之际,4名七旬老兵专程从宁沪地区奔赴东海悼念昔日战友。看到修建一新的吕祥璧烈士陵园,来自南京的徐志成老人用毛巾不停地擦拭着吕祥壁墓碑,对刘华成感激地说,“感谢你,让我们的战友能够在此安息长眠。”这句感谢,既是对吕祥璧烈士的真情告慰,也是对刘华成多年来辛勤付出的肯定。 如今,吕祥璧烈士的英雄事迹已纳入到当地中学基础课程,每位入学的新生,第一堂课就是学习和感悟烈士精神。当地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传承吕祥璧精神志愿服务队”,吸引1300余名热血青年广泛参与,开展扶贫帮扶、创业致富、环境治理、乡风文明等志愿服务,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英烈精神。 刘华成说:“我想把吕祥璧的英雄事迹传播给更多的人,这也是我父亲最终的心愿,我就想奔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将来,我希望自己可以‘走出去’,到全国各地去讲述英雄吕祥璧的故事,让祥璧精神激励更多的后来人。”
近日,由临沂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7家部门联合组织的“临沂好人”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揭晓,张秀英、李凯旋、刘中山、胡彦秋、施凤成、张富荣、刘玉艳、刘玉侠、田民9人分别入围诚实守信类、见义勇为类、敬业奉献类、孝老爱亲类和助人为乐类“临沂好人”榜。 助人为乐张秀英:“兵妈妈”39年绣制拥军鞋垫 沂南县蒲汪镇河东社区现年81岁的张秀英是英烈后代,报效祖国的信念深深烙在她的心灵深处。过去39年里,老人虽然身体不是特别硬朗,心中却始终不忘拥军。夜灯下,她凭借一双巧手一针一线缝制出近3万双鞋垫,送到上千名子弟兵的手中。老人拥军爱兵的感人精神荡涤着人们的心灵,战士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兵妈妈”。 由于长期埋头缝制鞋垫,张秀英落下颈椎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疼痛厉害了就要住院打点滴。她却始终不听医嘱回到家继续穿针引线。疫情期间,她又日夜赶制了200双拥军鞋垫,捐到沂南县红十字会,托他们转交给驰援武汉的解放军部队。 助人为乐李凯旋:海归学子为农家娃建书屋 自2018年12月美国留学归来,李凯旋一直想为家乡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做些什么。在看见了许多农村孩子阅读不方便的现实以及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他萌生了为孩子们搭建一个自由阅读空间的想法。2018年年底,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支援下,李凯旋在家乡河东区汤头街道前林子村创立汤头第一所公益性图书馆——绘世图书馆。 通过自己出资及接受社会捐赠,如今,李凯旋已经在汤头街道开设了两所公益性绘世图书馆,在郯城李庄、平邑县大谷峪开办公益性绘世图书馆分馆,河东九曲分馆正在筹备中。近2年,李凯旋还招募大批志愿者前往各图书馆进行授课,并多次邀请北大、清华研究生及美国、印尼等国际留学生前来授课。 见义勇为刘中山:74岁环卫工人勇救落水儿童 7月8日下午5点左右,兰山区半程镇土门村村民孙红研之女孙金然骑自行车行至村西沟处时,不小心连人带车掉进了近2米深的河水中,情况非常危险。此时环卫工人刘中山恰好经过此处,发现落水儿童,74岁高龄的他不顾个人安危,奋不顾身的跳下河去,将落水儿童拖上岸,挽救了小女孩的生命。 事后,小女孩的家人为报答救命之恩送来礼品,可是朴实的老人坚决不要。“这是举手之劳,即使是其他人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这么做的,你们不用放在心上。”刘中山说。 诚实守信胡彦秋:40年扎根荒山造林千亩 “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该为党回报点啥?”种了半辈子地的临沭县临沭街道山里村老党员胡彦秋想了很久,当他站在家门口眺望对面荒芜的苍马山时,心里便有了主意:“我要‘绿化荒山’,作为对党的报答。”1981年,时年39岁的胡彦秋毅然扛起锄头上了山。面对荒山艰苦的生活条件,他无怨无悔、任劳任怨、辛勤耕耘。 白天上山开荒,晚上点着蜡烛自学育苗技术,就这样,胡彦秋凭借着一双手、一镢头、一铲土,40年来,从意气风发的壮年,到白发苍苍的暮年,以一人之力独守荒山植树万株,让这座被石头掩盖的苍马山蜕变成绿意葱茏的老年山,放眼望去满山皆绿,郁郁葱葱,成为了一片让人叹为观止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敬业奉献施凤成:铁血柔情守护一方安宁 自参加工作以来,现年42岁的临沭县店头派出所所长施凤成始终奋战在基层派出所,他以成为业务骨干为目标,勤学苦练钻研公安业务知识。他在学中干、干中学,从综合系统信息录入到特种行业暂住人口管理,从擒拿格斗到机动车驾驶,从调查走访到网上办案,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了网上办案程序,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迅速提高,迅速成为一专多能出类拔萃的办案里手。 从警16年来,施凤成共抓获逃犯150余人,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1000余人,破获各类案件2000余件。先后获得“临沂市十佳110民警”“临沂市模范军转干部”等荣誉。 敬业奉献张富荣:用爱心诠释教育真谛 用责任演绎教育情怀 从教25年,蒙阴县金基希望小学副校长张富荣坚信“不搞教研的教学,是没有生命的教学”,她主动深入基层上公开课、示范课,努力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鼓励参与课改及科研课题立项和论文撰写工作,先后指导县级以上优质课80多节,优秀论文50多篇,科研立项40多项,培养市县级教学能手40多名。 当学生遇到困难或遭受不幸时,张富荣会毫不犹豫地去尽一位母亲、一位老师的责任。多年来,班里有十多名同学遭遇过不幸,她始终以教师的关爱、母亲的情怀来引领孩子摆脱困境、健康成长。 孝老爱亲刘玉艳:15年悉心照料瘫痪公公 在沂南县青驼镇西村,现年45岁的刘玉艳15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的事迹,感动着四邻八乡的每一位村民。 刘玉艳嫁过来时,公公就因病在床上躺了多年了,但那时公公有婆婆照顾,平时她也就是给搭把手。天有不测风云,2005年,婆婆突然患上脑出血,成了偏瘫,不但不能照顾公公,连婆婆都要有人来照顾。当时,身为儿媳的刘玉艳想也没想就承担起照顾两位老人的重任。2011年3月,婆婆去世后,刘玉艳的丈夫要打工养家,照顾公公的担子直接压在了刘玉艳的身上。15年来,刘玉艳事无巨细,她说不管公公能活多少年,她都要一直照顾下去。 孝老爱亲刘玉侠:终身不嫁只为守护一个家 在郯城县庙山镇仇村村民刘玉侠的记忆中,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居无定所、苦苦挣扎的境遇中度过的:酗酒成瘾的父亲、因麻痹症残疾的母亲、股骨头坏死的哥哥、智商不足的嫂子,还有5个幼小的侄子侄女,更令人绝望的是,这个庞大的家庭,多年来一直在外省漂泊讨生活。为了支撑起几乎令人窒息的家,时年17岁的刘玉侠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终生不嫁。 洗衣、做饭、看娃、种菜、照顾嫂子、打零工……挑起家庭重担近30年,刘玉侠没休息过一天。2010年,在外漂泊了半生的刘玉侠带着一大家子回到了故乡仇村。终于回家了,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责任田,刘玉侠感觉生活终于开始善待了自己。从17岁到45岁,在最美好的年纪却挑起了最重的担子,已经坚守了28年的刘玉侠还将继续挑下去。 孝老爱亲田民:好丈夫十年如一日照料瘫痪妻子 2010年,妻子孙秀英遭遇车祸成了植物人,10年来,罗庄区褚墩镇褚墩一村村民田民不离不弃,每天照顾妻子吃饭、洗澡、按摩,3000多个日夜,他一直守护在妻子眼前。 田民说,只要自己还能动,就会一直照顾妻子,再苦再累也不会放弃。这么多年,田民所做的点点滴滴被乡亲邻里看在眼里,每当提起田民,认识他的人无一不竖起大拇指。
近日,市文明办印发《关于开展2020年郴州市“最美诚信之星”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启动2020年郴州市“最美诚信之星”评选表彰活动。 本次评选旨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诚信之城”建设,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社会环境,不断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凡在郴州市范围内学习、工作或生活的人员均可参评。活动要求,参评人员需具有强烈的诚信意识,从事生产活动坚持质量至上,从事经营活动坚持信守契约,从事服务工作坚持优质规范,在合作者和服务对象中享有高度信誉;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待人,实心做事,信守承诺;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 各县(市、区)文明办和市直各单位择优推报。各县(市、区)推报2至3人,市直各单位推报1至2人,统一填写申报表,于11月30日前报送至市文明办。市文明办组织相关部门集中评议,征集有关部门意见,报市文明委领导批准,在市直新闻媒体公示后,下发表彰决定,颁发证书。随后,通过市直新闻媒体、郴州文明网、“文明郴州”微信公众号等公开发布“最美诚信之星”事迹材料,进行宣传展示,讲好郴州诚信故事,传播郴州诚信文化,同时择优向上级部门推报,参评诚信之星和好人典型。
“十里八乡找钱凑,一摸二拐问亲邻,全身翻遍还不够,只为吾孙把钱还。”这首打油诗正是今天文中这位老人的真实写照。 2020年8月初,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人民法院执行人员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是法院的同志吗?我是张xx的爷爷,我孙子犯了事,要罚钱,我孙子没钱,我来替他缴。”来电的是一位老爷爷,他在电话中主动提出,会去找亲戚朋友筹集资金,待凑足后就会主动联系执行人员,替孙子缴上这笔罚金。 这位打电话的爷爷是张老伯。2019年2月,张老伯的孙子小张在朋友许某斌的介绍下加入了一个特殊的“金融公司”,以办理网络贷款为名进行电信诈骗活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小张等人就通过让被害人支付手续费、包装费、定金等名目,骗取多名被害人钱款共计62970元。 11月28日,永定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小张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小张未能缴纳罚金,且名下无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致使这笔罚金未能执行到位。张老伯听说自己孙子欠了罚金没有缴,很着急。张老伯觉得自己孙子犯了法,罚金一定及时缴上,不能错上加错。 于是,有了开头的一幕。奇怪的是,张老伯打了这通电话后,执行人员一直没有接到张老伯后续的消息。 原来,张老伯前段时间因交通事故受伤住院了。出院后,张老伯便立即和执行人员联系,要求替孙子履行缴纳罚金的义务。 近日,执行人员再次来到张老伯家中,张老伯拿出筹集到的19100元亲自交给了执行人员。张老伯对永定法院执行干警体谅其年迈,多次上门协助其解决案件的行为表示了感谢。 “我孙子他犯错了,也吃到教训了。我要替他把罚款缴上,以后出狱了可以重新再做人,清清白白的做人。”张老伯眼里泛着泪花。 法官衷心告诫各位被执行人,以诚信回馈爱,切勿因自己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的行为让父母、长辈担忧、牵挂。
今年71岁的张后玉是乐至县宝林镇龙形村4组村民,身患多种疾病,妻子唐素香又是三级听力残疾,视力模糊,腿脚也不方便。老两口平时一个月药费都要四五百元,但他们俩勤劳肯干能吃苦,去年张后玉就近打零工挣回来4万元,加上妻子种地喂鸡,一年收入达到5万余元。他们自己富起来的同时不忘带领乡亲们一起挣钱,获得村民交口称赞。今年10月,张后玉被评为乐至县2020年“脱贫正能量,奔康好榜样”。 就近务工增收入 带领乡亲同致富 张后玉的家以前是破旧土房屋,而且位于山坡上,进出走小田埂,极不方便,2018年他家享受异地搬迁政策,住进了平坦地带的搬迁房,起居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家里三亩地种了红苕、玉米、油菜,如今家里还养殖三十余只鸡,多的时候达到上百只。 为了进一步改善生活条件,张后玉经常到附近工地上找活做,做一天是一天,工钱不高,甚至有时连活都找不到,一个月只能做几天。“年纪大了,好多包工老板都不肯收,虽然经历了很多委屈,但还是坚持下来了。”张后玉十分勤快能吃苦,慢慢获得了许多包工老板的信任,找他干活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有活一般都会找到他,请他带人干活。 每天有活干,每天都有钱挣,生活也慢慢变得更好,但张后玉没有忘记村里的乡亲,他走家串户,组织村里空闲劳动力到县城附近及周边区县务工,主要从事绿化、建筑、修路等工作。村民们在务工中积累经验,学习技术,多劳多得,工资一天150元左右。 “一般是当天早上老板专门派车来接,晚上送回村里。”张后玉说,留守下来的村民,大多都要照顾子女或老人,不能离家太远,这种当天能回来,既不影响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的灵活务工方式,广受村民们欢迎。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张后玉的队伍,多的时候有三十余人,农忙的时候也有十余人。以他为桥梁,更多用人单位和村民受益,村民有活干,老板也能找得到人干活。 诚实守信助发展 干事创业有担当 2019年年中,又有包工老板找到张后玉,请他带人去一处工地修路,答应当月工程结束就结算工钱。张后玉二话不说,立即组织七八名村民跟他去干活。但活做完,工程款一时却结不了,张后玉先后到当地政府、派出所、用工单位去协调都没拿到工资。 临近春节,村民家里开销较大,纷纷找到张后玉要钱,张后玉既着急又苦恼。为了不让乡亲们失望,他卖了自家的粮食和鸡,凑了1.2万元给村民们发了工钱。 “人是我喊去的,出了任何事情都要负责,即使自己困难也要把钱全部支付给村民们。”张后玉说。这样的举动让村民们深受感动,从此也更加信任他。直到2020年9月份,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通过法律手段,张后玉终于拿到了拖欠的工钱。 张后玉家2014年被评为贫困户,2018因异地搬迁政策,住上了新房子,并于2018年顺利脱贫,虽然现在身体没有以前硬朗了,但他没有停下勤劳的双手。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日子会越过越好。
11月13日上午,深圳东部公交五分公司平安车队收到了一面“拾金不昧品德好、热情服务素质高”锦旗,感谢驾驶员王清江拾金不昧。 11月10日下午,王师傅驾驶M385线由欧洲城东总站开往平湖平安大道总站。按惯例清洁车厢时,他发现有乘客将背包遗失在车上,并立即上交车队值班人员。 市民王先生发现背包遗失后万分焦急,拨打自己手机才得知遗失在M385线上,他这才松了一口气,因为包里除了有笔记本电脑、手机、现金外,还有客户的资料以及第二天要洽谈的一份合同。 为了对拾金不昧的王师傅表示感谢,王先生当即拿出现金作为酬谢,被王师傅婉拒。王师傅说,驾驶公交车12年,曾多次捡到物品归还乘客。作为一名公交人,既要安全驾驶,更要传递正能量 。
由浙江省委宣传部和浙报集团联合推出的“浙江好人榜”2020年8月至10月名单于日前揭晓。上榜名单中,8月22例,9月25例,10月25例。榜单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5大类。 他们虽然性别、年龄、身份都各不相同,但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好人。21岁的驻金华某部战士王亮,7月12日在江西老家探亲时路遇一起交通事故,生死瞬间他奋不顾身跳入洪水,2分多钟挽救了4条生命。英雄不止是一个人。也是7月,绍兴柯桥早高峰路上,一辆载有病患的救护车遇追尾侧翻,危急时刻,周围市民纷纷上前徒手抬车,仅用15秒就救出被困人员。 不一定都是轰轰烈烈的壮举,更多平凡同样带来感动。仙居县林业局退休干部沈青山退而不休,每年为果农举办近百场培训,以过硬的专业技术为仙居杨梅发展及果农增收贡献了力量。有人活到老奉献到老,也有人在生命最后仍继续发挥光和热。33岁的云和人余苗苗去世前选择捐献眼角膜,她说,“我就想在生命的尽头,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帮别人。” 8月“浙江好人榜”名单: 助人为乐(5例): 张洁萍 湖州市吴兴区朝阳街道都市家园社区居民; 应伟强 嘉兴市南湖区新兴街道明月社区居民; 李文 衢州市衢江爱心联盟协会副秘书长兼文明劝导队队长; 毛伟成 舟山群岛新区12345社会服务理事会理事、新区12345檀南阿三爱心工作室负责人; 邱丽妙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服装专业教师。 见义勇为(6例): 饿了么蓝骑士群体; 王寿松(已故)生前系宁海县前童镇竹林村村民; 潘寿法 瑞安市塘下镇沙河村村民、董作会 瑞安市塘下镇北垟村村民; 丁道钢 新昌县沃洲镇人民政府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 王亮 驻金某部队班长; 翁佳浩(已故)生前系台州市椒江区洪家街道后高桥村村民。 诚实守信(5例): 张群峰 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爱中 永嘉县楠江口腔门诊部医生; 林伟堂 浙江建诚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 周玉娣 舟山市蓝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季明善、季子娥 龙泉市安仁镇季山头村村民。 敬业奉献(4例): 袁峰 杭州公交335路车驾驶员; 李佳 金华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主管护士; 沈青山 仙居县林业局退休干部; 蔡灵明 玉环市龙溪镇凤凰村党支部书记。 孝老爱亲(2例): 钱火英 湖州市南太湖新区杨家埠街道塘口村村民; 冯金山 平湖市钟埭街道沈家弄村村民。 9月“浙江好人榜”名单: 助人为乐(10例): 徐亚飞 宁波中民亿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姚笃树 瑞安市马屿镇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队长; 林郭舒 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员工; 刘志国 德清县下渚湖街道朱家村党支部委员; 张林法 海盐县望海街道双桥村村民; 许丽珍 绍兴市柯桥区马鞍街道居民; 石丁丁(已故)生前系浦江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分局二大队(巡特警大队)三中队班组长; 李忆 国网舟山供电公司舟山电力“阿拉来嘞”志愿服务队队长; 陈吉川 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日升村村民; 余苗苗(已故) 生前系云和县浮云街道局村村民。 见义勇为(2例): 夏振辉 杭州西湖区万科物业员工; 祝胜 衢州市公安局乌溪江派出所所长。 诚实守信(2例): 余建新 宁波市镇海区金桂花苑物业保安; 吴昌根 玉环市海山乡虹田村党支部委员。 敬业奉献(7例): 方平尔 淳安县大墅镇大墅村文化员、妇联副主席; 方健康(已故)生前系温州市洞头区北岙街道大长坑村村委会主任; 潘建彪 嘉善县丁栅中心学校工会主席; 钱善恩 嵊州市长乐镇农村电影放映员; 滕勤男(已故)生前系金华市婺城区琅琊镇浩仁村党支部书记; 姚勇军 衢州第二中学教师; 李全普 缙云县大源镇稠门村监会委员、专职网格员。 孝老爱亲(4例): 朱小宝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退休职工; 马凤妹 海宁市尖山新区(黄湾镇)黄山村村民; 邵林妹 武义县白洋街道张村村民; 陆琪琦 舟山市普陀区六横龙山小学附属幼儿园教师。 10月“浙江好人榜”名单: 助人为乐(7例): 周鸿英 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御跸社区居民; 方大苗 宁波市海曙区南门街道居民; “菱之花”代表妈妈关心关爱西藏生服务团队; 施瑶珊 杭州山青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总经理、杭州兰溪商会副会长; 陈苏娟 衢州市巨化集团公司机关退休干部; 王祥云 台州轲予暖通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岭市火速党员志愿队队长; 叶燕芬 青田县梅山中学教师。 见义勇为(7例): 孙加治 余姚市泗门镇海南村村民; 陈正定 乐清市大荆镇新坊村村民; 马振国 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桃园路兰州拉面馆业主; 绍兴柯桥突发车祸15秒救护群体; 陈全 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孝顺交警中队辅警; 李凯 国网舟山供电公司普陀客户服务分中心朱家尖供电所副所长; 俞景相 三门县海游街道悬渚村村民。 诚实守信(1例): 陈德明 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锦福村村民。 敬业奉献(7例): 王毅军(已故)生前系杭州市上城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副站长; 潘明杰 宁波市鄞州区东柳街道老潘联调中心调解员; 沈云如 长兴县公安局虹星桥派出所民警; 杨金明 海宁市公安局许村派出所民警; 王辉(已故)生前系新昌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拔茅中队辅警; 陈桉民(已故)生前系缙云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医生; 熊立东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辐照中心主任。 孝老爱亲(3例): 陈相鉴 平阳县鳌江镇三元村村民; 沈基虹 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凤桥村村民; 吴媚 丽水市莲都区太平小学教师。
记者从吉安市精神文明办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获悉,近日,经各地各部门推荐、评审委员会评定,袁水生等27事迹33人获评2020年“吉安好人”荣誉称号。 敬业奉献类(11事迹14人): 袁水生:井冈山下的“最美逆行者”(市中心人民医院) 伍人龙:老卫生局长主动请战,奋战抗疫一线100多个日夜(吉州区) 徐盛忠、杨晓琼、徐达:“一家三口”的抗疫阻击战(青原区) 王跃良、王思博:防控疫情火线上的“父子兵”(井冈山市) 欧阳广安:耄耋老人坚守信念,传承采茶剧文化(吉安县) 李爱龙:接力当好路三代,倾情护路三十载(新干县) 沈科辉:自然水厂的勤务兵,城区供水的保障人(永丰县) 谢萍果:用光影“点亮”乡村夜空的人(峡江县) 彭午林:一位基层干部的生命绝唱(吉水县) 黄信忠:坚守战“疫”一线,站好最后一班岗(遂川县) 吴谷:红色“写匠”的坚守与传承(永新县) 孝老爱亲类(5事迹5人): 张艳红:80后好儿媳,带着公公去上班(青原区) 黄美英:12年坚守敬老,超越亲情写大爱(井冈山市) 邹梅戏:“她就是我亲妈”(吉水县) 杨桂娇:50年如一日,悉心照顾聋哑姑姐(泰和县) 李正开:照顾瘫痪妻子15载,抒写最美的爱情(安福县) 诚实守信类(2事迹2人): 曾贱芽:21年坚守质量兴企,铸就诚信品牌(新干县) 梁奇锂:用诚信做好茶,温暖人心带富家乡人(遂川县) 助人为乐类(7事迹7人): 陈根香:疫情中的城市“守望者”(吉安县) 陈春华:社区干部35年资助困难群众200余人(永丰县) 谢友华:只为真情暖人间(峡江县) 张飞:“爱心菜哥”助力防疫一线(万安县) 陈云:80后企业家,十年公益路甘之如饴(万安县) 李火荣:一副热心肠,善良写担当(安福县) 左家生:“抗非老兵”再次逆行战斗(永新县) 见义勇为类(2事迹5人): 胡国权、赵春明、郭天元、罗建林:赤手空拳夺利刃,机智勇猛斗歹徒(吉州区) 胡红霞:好村民不顾自身安危,勇救落水母子不幸溺亡(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