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路上捡到内装有3800元钱的钱包,母子等20多分钟不见失主,只好交给老师。老师通过派出所找来失主,学校授予他“拾金不昧好少年”称号。 这个拾金不昧的小学生叫杨松沅,11岁,是葫芦岛市实验三小六年九班学生。几天前早晨,妈妈送他去上学。当母子走到都市花园大门口时,看到一辆车下有个钱包,杨松沅赶紧捡起来给妈妈。钱包内鼓鼓的,打开一看里面有厚厚一沓钱。母子俩第一反应就是得赶紧找到失主。 母子在原地等了20多分钟,眼看到了上课时间,还不见有人来认领,母子只好赶到学校,把钱包交给老师并说明情况。该校德育处主任王丽当场提出了表扬。经查,钱包内除了3800元现金外,还有一张身份证和几张银行卡等证件。为尽快找到失主,王丽与属地派出所联系,很快找到了失主电话号码。 王丽给失主打电话时,此时刘先生正急得焦头烂额。听说钱包被小学生捡到后上交,刘先生连说:“太好了!谢谢!这孩子真是好样的!”
父亲意外去世,留下百万巨额债务,监利80后农民吴慧君,扛住亲人离去的悲痛,选择坚强面对。他向债主郑重承诺,所有的债务由他来偿还,为了还债,两年来他拼命工作,最忙碌时每天只休息4小时。目前为止,他已为父亲偿还了72万元债务,年底前还准备再还款5万元。(据10月22日本报报道) “父债子还,天经地义”的传统观念,至今在民间仍有着深厚的文化根系,但事实上,这一说法并没有严格的法律依据。据了解,唯有在父母子女间的法定继承权有效存在,且债务价值小于遗产价值时,“父债子还”才成为义务。专业律师给吴慧君的建议也是,40万元就能处理完所有债务。法律上,有更冷静的选择,现实中,也有更轻松的逃避,但吴慧君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路,将所有债务一力扛起,为父亲的信誉负责到底。 这种朴实而纯粹的道德自觉,不仅仅是为了完成父亲的未竟之事,也是回报债主们救急出借的情谊。在农村的“熟人社会”中,欠债不仅仅欠的是钱,更是欠了一份人情,一份信任。欠账不还,便是负了人情,毁了信任,不仅仅关系一家一户,更会让乡邻之间生出嫌隙,让淳朴真心蒙上阴霾。所以,即便承受着丧父之痛,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年轻的吴慧君,依然选择坦坦荡荡地扛起债务,光明磊落地践行承诺。这是对诚信美德的崇尚与坚守,也是对故土乡情的珍重和回馈。 吴慧君的抉择和行动力,来自于他自身的道德觉悟,也源于淳厚家风的涵养。从还债的细节中,就能看出他对良善的坚守。比如,还债先还老人,以防不时之需;公家的债不拖欠,尊重契约精神。在乡亲们的印象中,其父也是个说话算数的人,家中的母亲妻子,也很支持他替父还债。可见这一家都是多么善良的人,将诚信视为“传家宝”,代代传承,人人守护。 责任的分量是沉重的,还债的历程也是艰苦的,豪言壮语容易出口,以言践行路阻且长。两年的时间里,他历经了多少艰辛,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不足为外人道。看到他这么辛苦,难免也会有人觉得,何必呢?且不说债务并不在他名下,单说现实中,不也有很多老赖借债享乐,欠账不还吗?但是,人的身份无贵贱,品格却有高低,真正坚强善良的人,比起物质上的丰裕,更在意心灵的安然和满足。对于吴慧君来说,还债是个理所当然的选择。不还债,不算尽孝,不还债,不算守信,不尽孝,不守信,就算是锦衣玉食也会寝食难安。唯有尽全力去践行承诺,才能一身轻松,坦坦荡荡地迎向新生活。 这样无比珍贵的心,这样令人感动的信义,对于接受他还钱的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一份温暖和激励。他用苦行僧式的行动,让更多人感受到诚信的可贵。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每个人都真诚待人,坦诚做事,人心会越来越澄澈。而对于吴慧君而言,诚信会为他赢来安稳和尊严,给他带来友谊和机遇。相信挺过艰难的岁月之后,他和他的家人一定会迎来美好的幸福时光。
“这是给岳母办后事用的钱,由于下车太匆忙,将装有现金的肩挎包落在了出租车上,谢谢好的哥及时保管返还。”10月25日中午时分,在兰州友谊出租车有限公司办公室里,市民吴先生从好心的哥赵君昌手中接过1万元现金和重要证件时,连连称谢。当天清晨7时许,吴先生从安宁刘家堡乘坐出租时一时大意,将挎包落在了后排座位上,幸好被司机赵君昌发现及时保管并返还。
漫步于安顺各大旅游景区、景点和主要街道,随处可见为游客们精心打造的“安顺旅游消费指南”二维码,只需扫码即可全方位了解旅游景点信息、乘车路线规划、吃住游购资讯、权益保护攻略等内容,里面汇集了多家诚信商户,被游客们称为旅游服务掌上“宝典”。 近年来,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安顺在旅游业改革创新工作中强化“诚信旅游”,积极按照国际化、标准化、质量化、规范化的理念,采取了多项措施强化诚信旅游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方位塑造安顺旅游形象和品牌,保证游客来安顺旅游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诚信经营迎来游客好口碑 “工作人员态度很好,不扯皮,不推诿,及时帮我换了货,为安顺旅游点赞,真心觉得安顺的旅游环境越来越好!”曾在黄果树旅游区购买了银制手镯的湖南游客赵女士通过微信与黄果树银屹苗银坊的经理陈小敏沟通后,成功将自己的旧银制手镯等价兑换成崭新的银手镯后激动地在电话里同记者说道。 2019年以来,安顺市加强诚信体系构建,大力在市内各旅游购物点商家推行“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服务,在店家显眼处张贴该项服务细则,全力确保全国各地来安游客的合法权益。 为了能及时快速处理游客退换货的诉求,安顺市除了构建游客购物退货体系外,还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12301平台”“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官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及网络论坛(微博)等都开通了线上退换货反映通道,同时,24小时接听并处理游客退货诉求,保障游客的退换货诉求得到高效、快捷办理。 多部门联合监管确保游之舒心 安顺市还加大了市场、从业人员等的综合监管,在旅游商品集中销售区域、交通沿线服务区、景区景点及其周边、宾馆饭店广泛开展“诚信经营 放心消费”承诺企业(店)和“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规范景区、景点、社会商品零售店、餐饮、住宿、停车等行业的明码标价,进一步提高旅游行业明码标价率及价格公示质量;对不明码标价、虚构原价、使用误导性价格标识、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价格串通、不履行价格承诺等价格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切实维护了游客的合法权益。 7月14日,自贵州跨省团队旅游恢复后,安顺市各旅游景区积极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保障旅游服务品质。安顺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对旅游客运包车、导游专座、游乐设施、旅游合同、景区安全等进行专项检查。不断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机制,聘请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对旅游服务质量进行暗访,及时客观地评价监督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行为。 人性化宣传创诚信旅游品牌 “诚信旅游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日趋成熟的旅游市场所产生的一种和谐环境的标志。”安顺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一位负责人如是说。近年来,安顺市在旅游行业开展了诚信旅游活动,以规范行业管理和旅游市场秩序,建立旅游诚信体系,树立旅游业新形象。2020年安顺市开展了一系列诚信旅游主题活动,旨在创造“诚实守信、履约践诺、公平竞争、和谐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打造“康养福地·瀑乡安顺”品牌,促进安顺市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要想营造诚信旅游大环境,既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两节”期间,安顺市各大景区、景点还设立了旅游法规咨询小组、旅游维权咨询小组、旅游服务咨询小组和诚信旅游单位咨询小组,同时,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还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以及各旅游咨询中心、各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等平台,向市民和游客发布产品供给、安全提示、气象、交通等旅游服务信息,引导游客合理出游。 这些人性化服务举措既体现了安顺市旅游行业“以人为本、诚信经营”的先进理念,也标志着安顺市旅游业正快速迈向打造诚信旅游品牌的新阶段。
“吴老哥子,中谷收割后就还您剩下的1万元。”昨日上午,在虾稻田检查中稻谷的长势后,监利男子吴慧君站在田梗上,拨通了村民吴先平的电话。 吴慧君的父亲吴远亮是村级动物防疫员,曾向多位父老乡亲借债承包400亩农田,发展虾稻养殖。2018年12月20日,54岁的吴远亮伐树时,被裂开的树刺中头部不幸身亡,留下102万元债务。 “因为受冷空气影响,今年的稻谷收割时间比往年推后了,打电话给吴先平老人解释一下。”吴慧君告诉记者,他到目前为止已为父亲偿还了72万元债务,年底前还准备再还款5万元。 允诺儿子不赖父亲债 1989年出生的吴慧君,是监利市分盐镇扒垱村农民,家中排行老三,他的姐姐和妹妹均已出嫁到外地。 2018年吴慧君父亲老吴遇难的消息,在分盐镇迅速传开。当夜,三位女儿、伯叔姨表、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聚拢到吴家送行。吴慧君的姨夫告诉他:其中有十多人是你父亲生前的债主。 吊唁时,不时有人过来悄悄对吴慧君说:“你爸爸曾经在我手上借了一笔钱。” 跪在父亲灵堂前的吴慧君,一一回答:“人死账不烂,等3天父亲入土为安,我们再谈。” 3天后,吴慧君和姨父统计完债务,发现遗留债务达102万元,部分有字据,部分无字据。 有律师分析后,在法律范围内给出建议:只需40万元就可以处理完所有债务。还有人悄悄对吴慧君说:“还一点救急的,然后你就带着母亲离开吧。” “我的姐妹已出嫁,条件不好,为了让母亲在村里过得安稳一点,父亲留下的所有债务我一个人偿还。”吴慧君对债主们表态:“父亲没有完成的事,我来完成;他的债,我接过来。有字据的,一定还;没有字据的提供证人我也还,请给我一点时间。” 尚德老人的钱优先还 吴慧君含着眼泪从17位债主那里了解到,谁家急需要钱,就优先还,然后再分批次偿还。 去年元月,在沙市奔波一天的吴慧君,星夜开车回到监利老家。没吃晚饭的他,最先看望的不是母亲,而是村里85岁的张爷爷,吴远亮生前向他借款3万元。老爷爷不会使用银行卡,吴慧君趁年前赶回,在他人见证下,偿还了3万元债务。 还有83岁的吴大爷,也在年关前收到吴慧君的1万元还债。吴慧君想到春节将至,他放心不下老人,于是上门交流,后来将钱通过微信转给老人的儿子。 吴慧君说:“老年人是还债第一序列人,因为担心老人身体状况,随时可能用钱,或者可能离开人世,后期债务难处理。因此在父亲去世不久,我就先行偿还了3位老人的债务。” 在扒垱村,记者见到了吴远亮生前债主吴远发,他是村里一个农资店老板。吴远发出具了一份与吴远亮农资生意和借款往来明细,时间是2012年至2018年,总欠款12.7754万元,目前吴慧君已经偿还了大部分欠款,余款正在筹措中。 吴慧君的父亲生前两笔金融机构贷款,总计9万元。有人劝他:“那是欠公家的钱,不是你名下的,估计没人跟你计较。”可是吴慧君认为:公家的钱更要还,且白字黑字一天不能拖延,于是在到期日之前偿清了两笔金融机构贷款。 家风诚信待人好口碑 吴家是一个书香世家。吴慧君的爷爷、外公曾是当地有名的私塾先生,吴远亮有4个子女,其中3名大学生,大姐毕业于湖北某师范学院,妹妹毕业于汉口学院,姐妹俩现在江苏常州从事教育工作。吴慧君毕业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原在企业上班,父亲去世后,就近工作还债。 吴远发告诉记者,在吴远亮入土前夜,他曾与吴慧君交心而谈:“你父事业心强,但农家底子薄,相识多年,感情深厚,感谢他这几年支持我店生意……”吴慧君坚定地回答,“您放心,我做儿子的,不差您一分钱。” 吴远发说,吴远亮平生讲信用,每年卖谷之后都来还款,过年之前都来清账,十年往来无虞。 分盐镇扒垱村有一位老人叫张道生,在吴远亮搞养殖时,出借3万元,吴远亮去世后,吴慧君年前还清了债务。张道生说:“很多年前,借给吴远亮1万元,他说当年还就当年还了。后来他去世了,我也不担心这3万元钱,因为老吴家从不欠别人钱。” 分盐镇皇蓬村一位债主吴先平说,2017年吴远亮找他买了50棵树,欠款1.15万元,口头约定3个月结清,结果说到做到。后来他们陆续也有经济往来,吴远亮是言出必行的人。 60岁的扒垱村农民吴根忠说,他给吴远亮做了6年的小工,视力不好但格外受照顾。吴远亮总把轻活让给他,包吃一天200元钱,工钱一般一周内结清,从不打折扣。 “远亮和我既是堂兄弟,又是工作搭档,他一生勤奋。”原八一村党支部书记吴全远说,“他给贫困户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作为兽医也经常为贫困户提供耐心指导。” 践诺勤扒苦做还欠款 近两年来,吴慧君把虾稻连作面积缩小到100亩,农忙时节,每天深夜11时到田间收虾子,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5时上街销售,下午4时给虾投食,直到晚上7时左右才睡觉,日休息时间仅4小时。 农闲时,吴慧君就到石首一家工厂取货,到沙市城区销售酱腌黄瓜。 “30000” “40000” “20000” “50000” ……吴慧君手机微信中每条交易的背后,他都要附言:吴远亮还款。 看到这几个字,不少人心头一热:“哪还有死人在还款的?”吴慧君解释说:“父亲诚信为人,我接过衣钵,生死接力践行诺言。” 吴慧君告诉记者,2019年虾子、腌黄瓜销量好,收入50万元,加上父亲去世保险理赔及2020年收入,目前已偿还债务72万元。 吴慧君的妻子王芳是公安县斑竹垱镇人,他们打工相识于沙市,2017年步入婚姻的殿堂。在谈到替父还债时,王芳坦然说:“困难只是暂时的,老百姓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苦钱,我要把3岁的孩子照护好,让老公无精神包袱,让公公九泉之下没有忧虑。” “我最大的愿望是还清债务,不欠别人人情,不欠来世债。”吴慧君的母亲刘秋香谈起儿子两眼噙满泪水,“为了尽快还清债务,他太辛苦了,头发也白了不少。” “父亲生前最讲诚信,所以才有人借钱给他,我给他还债,他才会安息。”吴慧君告诉记者,他心里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在我三十而立的时候,父亲倒下了,这对我的人生是一种考验,只有经受住考验,才能有所成就。”
2008年,田海瑞成为了某服装品牌的导购员,随后通过不断打拼、奋斗,田海瑞又当上了该品牌专柜的负责人。2019年7月,田海瑞在兴庆区中山北街开了一家女装店。从一名雇员转型成一名老板,田海瑞坦言,身份的转换不但让她的心境发生变化,更让她明白了“诚信经营”这四个字的含义。 干净整洁的地面、排列整齐的衣物……对这个50平方米的店铺,田海瑞和店员精心装扮着它。不但重视外在环境,她也更注重内在服务。 “明码标价是首先要做的,还有就是保障衣服的质量。”田海瑞说,服装在上架前,她会对衣物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开线、有污渍等问题的残次品,便不出样品,直接退货。 除了把关货物质量,田海瑞也十分注重服务质量。“买不买都要微笑服务、热情接待。”即便顾客在其他商户处买了商品,假如有需要,田海瑞以及店员也会帮她们熨好衣物、缝好扣子。 今年上半年,不少商户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对田海瑞来说,疫情的冲击却不太大。“店里老顾客比较多,全部都靠回头客。疫情防控期间关了两个多月,复工经营后立马发微信告诉老顾客,她们就都来了。” 田海瑞说,她的顾客集中在30岁至55岁,而她也认为,尽管还有一部分客户不会网购、不认同网购,但受到电商冲击实体店也越来越难做。“不论哪种情形下,我始终信奉‘诚信经营’四个字,因为只有拼诚信,服务和质量更好,路才会走得更远。”
10月21日,郑州公交9路车长杨王记在自己的车上放置了一个“解您一时之急 盼您诚信归还”的透明小盒。这个小盒有什么作用呢? 原来,这是9路公交车长杨王记因为“尴尬事”,推出的一个便民小举措。 盒里放有十几枚1元硬币,是为那些没有带零钱或刷卡余额不足的乘客准备的。如乘客需要,乘客可以从盒中取出1元硬币给乘客救急,并告知下次乘车时可以在9路的任意一辆车上归还。 杨王记表示,10月20日,他驾驶车辆行驶到花园路口时,一名小学生上车后告诉自己忘记带零钱,能否先上车,下次再补票。杨王记刚准备回答可以的时候,紧跟在学生后面的一位女士爽快地说,“我给你刷,走吧乖,我给你刷了”。 女乘客帮助小学生投了币后上了车。 眼前的一幕让杨王记既暖心又尴尬。 小乘客没带钱,请求自己帮助,反而让其他乘客多掏了钱。回到场站后,杨王记一直心里惦记这件事。 “乘客没带零钱,尤其是学生和老人,有时候忘记带公交卡,又不会手机支付,这种事也常常发生,但是,这是我头一次遇见乘客帮助他人买票的情形,我必须做点什么。” 杨王记从家中找出一个透明小盒,换了一些一元硬币,将“诚信零钱”小盒子放在了自己的公交车上。 郑州市公交二公司二车队工作人员表示,杨王记的做法值得肯定,如有需要,今后将在9路线路上推广这种“诚信零钱”盒,为更多市民提供便利。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找到我的包!太感谢你了!”近日,当新居民胡小丽从凤鸣街道环南村双坟头组村民陆小芳手中接过自己的手提包时,激动得连声道谢。 当天中午,租住在文华小区的胡小丽开着电动自行车外出时,随手就把自己的红色手提包放在了车子踏板上。没想到等她返回小区时,发现包不知何时丢失了。“包里有现金3000元,还有身份证、银行卡、驾驶证等证件。钱倒是小事,这么多卡都要补办,真的太麻烦了。”正当胡小丽不知如何是好之时,接到了环南村警务室工作人员的电话。 就在不久前,陆小芳在途经市区文华路和友谊路交叉口时,远远就瞧见路上有一个红色的包。打开一看,里面有不少现金和证件,陆小芳立即把包原封不动地交到了附近的环南村警务室。 警务室工作人员在查看包内物品时,发现了失主胡小丽的身份证,于是联系上了她。 在警务室内,胡小丽从包里掏出几百元钱,想对陆小芳表示感谢,却被他拒绝了。“将心比心,丢包的人一定着急,我这么做是应该的。”陆小芳说。 事后,记者了解到,陆小芳是凤鸣街道环南村退休村主任陆光杰的儿子,他们一家人都是“热心肠”,平时总是带头参与村里的志愿服务活动,对邻里乡亲的事十分热心。
10月21日,是郑州公交43路“诚信驿站”正式上线的第一天,早上九点钟,驿站便迎来了第一位“客人”…… “调度员你好,我们要坐车去紫荆山办事,但是出门太着急忘戴口罩了,如果现在回家拿肯定要耽误事了,能借我们两只口罩吗?”一对夫妻乘客来到调度室,慌慌张张地询问调度员赵晓燕。 调度员指了指场站门口的“诚信驿站”,告诉两人乘客在驿站可以自助领取,等有机会再还。 乘客来到驿站旁,一张小桌子上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几袋口罩,他们拿出两只带上后,开心地朝调度员挥了挥手便上了车。 一分诚信换一分便利,这也是郑州公交43路的车长们设立“诚信驿站”的初衷。 据调度员靳亦晨介绍,“诚信驿站”不仅有供乘客借用的口罩,还有雨伞、雨衣、自助的茶水、应急药品和诚信公交卡,可以说,这个小小的“诚信驿站”便民设施一应俱全,能够迅速为乘客解决在乘车候车时遇到的各种困难。 “由于调度室紧邻大学城,所以平时乘车的学生较多,学生们偶尔会出现忘带乘车卡的情况,如果忘带卡的同学平时也没怎么用过扫码乘车,便可以拿诚信公交卡先刷卡,刷完放回驿站再上车乘坐,等下次乘坐43路的时候刷两次卡即可。”调度员赵晓燕说,“我们的驿站从今天起,每天都会在此处摆放,持续为市民提供便利,候车的乘客可以自助取用需要的物品。虽然整个过程无人监督,但车长们都非常自信的表示,这个小小的爱心驿站,会持久的将便利送到每个乘客的身边。”
“牛老哥,太感谢你了,手机丢了之后我非常着急,里面有很多信息,要是丢了真不知道该咋办。你真是好人。”10月19日下午四点,在鸡泽县行政中心,失主闫女士对捡到自己手机物归原主的牛孟琴老人不住道谢。 年过七旬的牛孟琴是该县风正乡牛庄村人,他腿脚不便,平时都是骑着电动三轮车出行。19日上午10点半,牛孟琴行驶到城西观光桥附近时,捡到一部手机。“我也不懂得如何操作智能手机,只能将来电号码记下,再用我的老人机给她返回电话。”牛孟琴说。下午三点,牛孟琴来到县行政中心,在工作人员帮忙下联系上失主。失主为鸡泽镇沙阳村的闫女士,她在干活时,不慎将手机丢失。一个小时后,闫女士赶到行政中心,从牛孟琴手中接过手机,感激得连连道谢。 据了解,这不是牛孟琴第一次拾金不昧。今年4月13日,牛孟琴在路上捡到一个装有8千元现金、1万多元存折、银行卡及一些重要证件的手提包,在求助鸡泽县残联后,不到两个小时就将提包物归原主。而这钱正是失主给孩子看病的救命钱。 “牛孟琴老人虽然身体不便,但多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拾金不昧的精神,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创建文明县城传递着暖暖的椒乡正能量。”鸡泽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胜林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