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辽源人王恩忠来到“神州第一开发区”,创办了华夏民俗小吃城。开业当日,他把当天的全部营业收入都捐给了希望工程。如今,身为一家饭店、一家科技公司和一家新能源企业的掌舵人,记者问他做生意有什么秘诀,答曰:“诚实守信就是财富的‘金山银山’。” 走进华夏民俗小吃城,虽说新冠疫情影响尚在,但店内已是顾客盈门,有序进餐。记者随机采访,发现很多食客都是常年“老客”,记者问为什么,答案很一致:“老板人实在、菜实在,吃得放心。” 一位服务员告诉记者,多年前,一顾客晚餐时不慎把装有10万元现金的手提包落在店里,服务员发现后报告王恩忠,王恩忠和保安在店里一直等到第二天凌晨,终于等到失主寻上门来。拿到失而复得的巨款,激动的失主当场拿出5000元钱表示感谢,却被王恩忠婉拒了。从此,他不仅成了这里的常客,还成了小吃城的“义务推销员”。 要想留住客,质量、价格是关键。华夏民俗小吃城很多年前就与原料供应商签订“订单式”合同,供货者送来最好的食材,而王恩忠也从不拖欠任何一家的货款。诚信经营,让饭店节约了成本,也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20多年来,华夏民俗小吃城没发生一起饭菜质量或服务质量投诉。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很多餐饮企业的影响极大。而王恩忠不仅积极为武汉和家乡辽源抗击疫情捐款,还对酒店全体员工承诺:“不辞退一名员工,不降低员工收入。” 正是这种经营理念,让华夏民俗小吃城拥有20多年不离不弃的厨师团队,服务员队伍也非常稳定。大家说:跟着王总干,靠谱,放心。 诚信经营,让王恩忠先后获得辽宁省“光彩之星”辽宁省“模范个体工商户”和“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等光荣称号,并作为先进个体工商户代表,光荣地成为奥运会和全运会的火炬手。 从2009年开始,王恩忠在经营饭店的同时,开辟了新能源和环保节能科技领域新战场。他常说,做生意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更要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展,与社会共同进步。十多年来,他创办的大连汇丰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喜马阳光新能源有限公司先后研发经营太阳能热水工程、住宅太阳热水器工程、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空调、地热工程、燃气红外线取暖及高效太阳能外挂装饰墙等项目,拥有国家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王恩忠对新领域的拓展,依然依靠“诚信”二字。他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在精心选择客户的前提下,免费为对方提供节能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调试以及售后服务,自己承担全部投资,客户只需从节能费用中给王恩忠按比例分成。在大连日东塑料加工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旁,项目经理朱亮告诉记者:“采用汇丰科技的节能设备后,我们的相关生产线平均节能45%,汇丰科技是我们最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客户零投资,这不仅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我们用真金白银向客户做出的庄严承诺。”王恩忠的经营理念,为他聚拢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截至目前,王恩忠先后与金普新区17家日资企业合作,太阳能工程逐步向东北腹地辐射,与30多家内外资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实施太阳能热水工程1000余例。诚信经营,让王恩忠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这笔贷款把我们企业从生死存亡的边缘拉了回来,目前我们庄园已全面复工,真心感谢政府出台的政策。”近日,蓝美庄园董事长张聪说。 黄岩蓝美庄园是一家集四季采摘赏花、亲子娱乐、农业体验休闲于一体的高科技农旅综合体,自2016年投入运营后客流量持续旺盛,高峰时期每天客流量近万人。进入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整个春节假期收入锐减,庄园被迫关闭营业,企业资金链濒临断裂。了解该企业的情况后,黄岩区税务部门及时联系黄岩农商银行主动上门服务,在原有300万元贷款基础上为企业增贷100万元,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在企业复工复产攻坚战中,资金短缺是重点防疫物资企业扩大产能、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共性难题。为了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黄岩区税务部门联合黄岩农商银行启动10亿元专项资金,推出“复工复产税银贷”,由银行根据税务“背书”为企业提供低利率、首月免息、免抵押、免担保等多项优惠条件,并为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和B级的纳税人提供实时审批和最低利率等额外保障,以银税互动的再发力为企业复苏添助力。今年一季度,该区共向全区731户次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7.88亿元。
轰隆隆的车间,从配料、预压到拉伸、复合、分切……十多名工人在设备前紧张地忙碌着。薄而透的白色覆膜,随着匀速转动的滚轴渐渐成捆,用手一摸,柔软细腻。“这种可替代口罩原材料熔喷布的纳米级覆膜材料,可以通过简单的高温、蒸煮消毒,反复使用10次以上,相当于1个口罩变成了10个。”浙江朝晖过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孙成磊不无感慨地说,“多亏了‘红色信用贷’这场及时雨,也多亏了‘两新红管家’出的金点子,帮我们化危为机,走上了复工复产的快车道。目前,公司已经接了超过40万平方米滤材的订单,根本不愁卖。” 疫情期间往往一罩难求,有没有可以反复使用的口罩?浙江桐乡市“两新红管家”走访企业时,在与朝晖过滤公司负责人交谈中提出的想法,一下子点醒了他。朝晖过滤公司作为一家专业从事过滤材料和过滤技术研发制造的企业,凭借其30年过滤材料生产的技术和经验,最终研发出了可替代熔喷布的纳米级覆膜材料。得知朝晖过滤公司研发成功、准备投产的消息,“两新红管家”又马上联系农商银行为企业办理了“红色信用贷”,一天时间就授予了500万元的贷款,推动企业率先实现了熔喷布替代材料的产业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针对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资金缺口较大的问题,桐乡市充分发挥“两新党建服务共同体”联盟作用,整合税务、市场监管、公安、农商银行等成员单位力量,创新推出“红色信用贷”,定期开展联席会商,对企业的资信状况、生产经营、还款能力等信息互通共享,经综合评判,动态建立“红色信用贷”可授信名单库。目前已为663家中小企业成功授信,其中157家企业已使用贷款12.2亿元。 同时,桐乡市委组织部牵头制定23项评价指标,将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与贷款额度、利率优惠直接挂钩,切实释放“党建红利”。“党建工作做得好,就是企业最好的资本”,桐乡市伟邦针织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红色信用贷”对企业来说,不仅是帮扶举措,更体现了党委政府对企业工作的认可,作为企业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争做党建强、发展强的标杆。 为了推动“红色信用贷”真落地、真管用,桐乡市在“共同体”成员单位内择优选派900余名党员骨干担任“两新红管家”,成立162支服务队,采取“1个片区+1支服务队”的形式,对全市企业实现全覆盖结对、常态化走访,实时掌握企业需求,做好用贷服务、贷后评估、创业指导等服务。
“多亏了‘银税互动’信用贷款,这笔资金正好用于企业的转型升级。”近日,福建省宏海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位于仙游县经济开发区枫亭片区的宏海公司主营四轮一带。公司成立十多年,一场疫情袭来,企业受到极大影响,痛定思痛后,公司决定趁机完善产业链。 但资金方面的压力随之而来。仙游县税务局得知这个情况,并了解到公司为2020年度莆田市白名单企业,即刻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协助申请“银税互动”信用贷款。不久,宏海公司获得银行500万元的贷款。 与宏海一样,今年1—4月份,仙游全县已有83户企业获得“银税互动”信用贷款,涉及117笔、金额达3.9亿元,覆盖家具制造业、石雕工艺、鞋业、网络科技、能源销售、药业、苗木等十几个产业项目。此项举措,盘活了企业优良资产,实现税收清欠、农信得益、企业获利三方共赢。 仙游县税务局副局长林国坤介绍说,随着实体经济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微企业的贷款融资难题尤为大家所重视。长期以来,仙游县税务部门积极构建“银税互动”机制,为小微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早在2014年,原仙游国税局、地税局与县农信社三方携手,按照“你纳税我放贷”的思路推出小微企业专属贷款第一代“银税宝”。 在那之后,不少拥有优质资产和产品的企业,出现了因销售不畅而导致税收新欠风险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放贷你纳税”产品应运而生。 今年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冲击,仙游县税务局再次携手仙游县农信社,依托“银税互动”长效机制,积极拓展“银税宝”系列金融产品优势,推动县域民营及小微企业积极复工复产。 以税换贷受惠面持续扩大的同时,银行放贷流程也日益简化。今年2月,福建云敦服饰有限公司因采购防护服原材料资金不足,急电向仙游县农信社申请贷款。 在知晓企业资金需求后,仙游县税务局协调仙游县农信社,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要事督办”的原则优先受理审批,第二天即发放贷款400万元。 “以前如要贷款,办理的时间长得多了,这回从材料受理到贷款发放仅用了1天时间,大大降低我们的融资成本。”福建云敦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群说,“银税互动”机制的有力推动,真金白银地为企业带来了“及时雨”。 据了解,自2014年“银税互动”开展以来,全县共有368户企业获得“银税互动”信用贷款23.43亿元。
5月的安宁市八街镇山谷中,9600亩食用玫瑰花竞相绽放,吸引了大量游客。八街是我国两大食用玫瑰基地之一,也是安宁辖区内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绿色农业重镇,云花产业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注入了芬芳动力。 在安宁市宏润食用玫瑰专业合作社内,工人们正忙着整理、加工花瓣,将鲜花制品装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合作社销售收入下降,复工后生产成本增加,资金周转成为合作社负责人最焦虑的事。在安宁市税务局的政策辅导下,合作社通过“银税互动”的好政策,仅用3个小时就获得100万元银行贷款。 “没想到通过纳税信用就可以贷款,税务和银行联手雪中送炭,贷款额度提高了,办理速度更快了。”合作社负责人说。 为帮助小微企业纾解资金困难,我省税务部门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20多家银行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合作,以“纳税信用等级”为重要审核要素,为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目前,“银税互动”受惠企业范围已从纳税信用A级、B级企业扩大到M级企业,拥有良好纳税信用的企业无需抵押、无需担保即可获得贷款,还能享受免息贷款还款展期。 本土老牌企业昆明香冠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鲜花饼特色食品的企业。疫情影响造成销售下滑,公司为此开拓线上销售渠道,研发鲜花曲奇、鲜花蛋糕等新品,但资金缺口给公司带来了巨大压力。 “去年公司通过‘银税贷’获得了100万元贷款,原本今年3月底到期。在银行和税务部门的帮助下,公司及时办理了展期6个月的业务,缓解了资金压力。”公司财务部负责人说。 滇中新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获得贷款后,会建立动态跟踪评价机制,银行会定期向企业申请查询企业纳税信用情况,如果企业发生严重欠缴税款、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等影响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情况的,银行将采取措施防范金融风险。今后,税务部门还将继续与银行深化合作,创新“银税互动”信贷产品,优化信贷审批流程,适当增加信用贷款额度,让更多中小微企业享受政策红利。
在台江区苍霞新城南园路19号,有一家传承百年的福州风味小吃名店——彬德桥 粿店。这家店的门脸不大,但人气满满。近日,记者在店里看到,柜台上摆满了九重粿、安南粿、马蹄糕、绿豆糕等数十种商品,前来购买糕点的顾客络绎不绝。 “ 粿是福州传统的汉族名点,福州百姓按照不同的时令,衍制出百余种不同粿品,形成了具有福州特色的(米时)粿食品。”福州彬德桥(米时)粿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潘旻介绍,彬德桥(米时)粿店创建于1886年,创始人潘起丰最早走街串巷售卖糕点,而后开设小铺。传至第二代传承人潘依界时,店铺迁至彬德古桥之畔,故名彬德桥(米时)粿。如今,店铺由第三代传承人潘宝秋与第四代传承人潘旻共同经营。 “彬德桥(米时)粿沉淀了百年传统手艺,但无论如何发展,诚信经营都不能丢掉,我们还积极申请‘台江区党员诚信企业’。”潘旻说,顾客喜欢彬德桥(米时)粿,是源于对其品质的信赖。为确保产品的新鲜及口感,这家店始终秉持严格的传统手工生产工艺。每天凌晨开始生产,从原材料配备到成品制成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并依时节气候调整产品配方。 “彬德桥的(米时)粿不仅有一种记忆中的老福州味道,而且分量特别足。我原来住在苍霞新城,就经常买他们家的(米时)粿。现在搬家了有空也会特意来买,并且介绍朋友过来。”市民陈依伯说。 百余年来,无论城市街巷如何变迁,彬德桥(米时)粿铺一直都开设在台江区帮洲、苍霞一带,成为周边街坊生活饮食的一部分。 拾金不昧、诚信不仅是企业经营之道,更是为人之本。潘旻回忆道,顾客忘记带走随身物品的现象时有发生。“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依伯在店里用完餐后,把一个信封落在店里。我们收拾餐具的时候发现信封里面装有大量现金,当即把信封保管好,直到当天下午老先生来店里取。他十分感动,一直跟我们道谢。”潘旻说。 此外,潘旻积极带领全店员工参与公益活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今年拗九节,福州市彬德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为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街道社区干部、医护人员、民警和物业工作人员们送上拗九粥,同时也为辖区孤寡老人、老党员送拗九粥和糕点。 凭借百余年来对品质的坚守和诚信经营之道,彬德桥(米时)粿店先后获评“福建老字号”“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福州风味小吃名店”等称号,多种(米时)粿获“福州十大名小吃”“福州风味小吃名点”等荣誉。眼下,在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彬德桥(米时)粿店的第三家门店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感谢税务部门和银行的雪中送炭,现在,我们不仅顺利复工复产了,还实现了全面达产,天天都有催订单的电话呢。”5月8日,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乐山天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涂建华谈起了公司今年发展的一段“惊魂曲”。 “我们2月9日就复工了,可复工复产涉及整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涂建华说,当时受疫情影响,公司下游企业还未复工,数百万货款短期内难以清收,天华公司资金出现临时短缺。“企业生产需要钱,管理运转需要钱,工人工资也需要钱,这些暂时回不了笼的资金成为遏制我们发展的‘命门’。” 得知企业这一困难,国家税务总局沙湾区税务局主动送服务上门。“天华公司是连续多年的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根据银税互动相关规定,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纳税信用‘兑换’银行信用,享受无抵押贷款。”沙湾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天华公司需求,他们第一时间同金融机构进行了信息互动,携手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让涂建华没想到的是,紧随税务部门,金融机构也主动上门了。很快,天华公司通过“蜀信·税金贷”获得300万元贷款,实现了纳税信用增值。“这可是救命钱啊!没有这笔资金,就像一个人没了一半的血,站都站不稳,我们会面临停工,这对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涂建华说,贷款快速到位,让企业“满血复活”,生产经营逐步恢复正常,现在产品更是供不应求。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受疫情影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复工不同步,资金短时紧缺成为不少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乐山市税务系统充分利用办税服务厅、微信、QQ等渠道,加大“银税互动”相关金融产品宣传力度,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与企业沟通联系,重点摸排企业是否存在资金困难,提醒企业利用纳税信用“换取”银行信用,帮助企业迅速获得金融活水。同时,乐山市税务系统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因时因势召开“银税互动”工作推进座谈会,商讨解决“银税互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银税互动”服务品质。 据悉,今年1季度,乐山市通过“银税互动”为254户企业发放贷款3.56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253户,贷款金额3.51亿元;同比2019年1季度,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增加29户,贷款金额增加1.51亿元。这些“银税互动”带来的金融“活水”,有效缓解了企业复工复产资金压力,助力企业稳步发展。
疫情趋缓,接下来就是复工复产。在这期间,税务部门按照聚焦优惠政策落实要给力、“非接触式”办税要添力、数据服务大局要尽力、疫情防控工作要加力的“四力”要求,主动帮助企业缓解生产经营困难,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贺州,税务部门通过与银行的深度“银税互动”,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税务-金融三大板块的数据支撑,通过银税数据直连,实现“以“信”养“信”、以“信”用“信”的服务模式,让纳税信用“折现”,将企业“贷”出疫情影响。 以“信”养“信”,“贷”出困境 贺州市临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财务雷会计忧心忡忡,公司复工复产面临着不小的资金周转压力,之前因疏忽而未按规定期限填报财务报表,导致系统对公司的纳税信用等级评价降至为C级,纳税信用等级下降必然会为公司正常贷款带来不少阻碍。 企业进入复工复产,对资金的需求很大,而银行是否为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其中一个重要判断指标就是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 在其一筹莫展之际,来自八步区税务局的一个电话让雷会计看到了希望:“你们公司的经营状况良好而且没有纳税失信记录,只要通过补交相关财务报表就能够恢复之前的信用等级了!”经过税务局同志的辅导,雷会计成功补交了未上报的财务报表,公司的纳税信用等级恢复为B级,银行的贷款也水到渠成了。 信用没有保质期,只有沉淀的价值。为尽可能消除非必要因素造成的纳税信用等级下降给企业带来的影响,贺州市八步区税务局主动对标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利用金三数据库筛选出这些企业近期是否存在因非必要因素导致纳税信用等级下降的情况,并通过电话、微信视频、云上易税等方式为其提供修复纳税信用等级辅导服务,为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提供税务力量。 以“信”用“信”,“贷”来生机 “根据税务局的工作人员的指导,我们公司在桂林银行申请的贷款审批特别快,利率3厘多,3天不到就拿到了桂林银行提供的200万元贷款,解了公司燃眉之急。”钟山县建琳石材有限公司财务经理李国宝说。 为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发展,贺州市钟山县税务局精准对接有需求的企业,全面推进以纳税信用换融资信贷的普惠金融服务,积极推动“银税互动”,为企业“贷”来生机。 钟山县建琳石材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石材加工、石材工程设计施工、建筑材料等销售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受疫情影响,该公司面临原材料备货紧张和加工、生产经营压力,春节后复工复产曾陷入资金短缺困境。第一季度该公司销售量比往年下降了60%,采购原材料的成本、加工石材的成本和人员工资发放等因素造成的资金问题成为该公司复工阶段面临的巨大挑战。 得知企业资金面临的困难后,该局积极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系沟通,通过“银税互动”协助企业在桂林银行申请了200万元贷款,缓解了企业复工资金压力,为企业复产复工送去“及时雨”。 “税务局主动到企业告知我们怎么向银行申请贷款,有了这200万贷款,我们可以放心采购原材料了,复工达产信心更足了!”。该公司负责人陈少云先生感激的说。
为精准解决复工企业融资困难,兴山县税务局与金融单位合力推出“银税互动”助力企业贷款,为企业复工复产送上“真金白银”。 “在我们求助后的第三天,200万元的信用贷款就一次性到位,总算是让我们挺过了这一关。”5月9日,宜昌立可兴建材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乔桥对税务局积极联系银行,帮忙企业复工复产连声道谢。 宜昌立可兴建材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货物装卸、工业废渣加工的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货物装卸量由之前每月12000吨下降至3000吨,产品销量也直线下滑。“疫情期间没办法正常生产,但人工工资得发、机器设备得正常维护检修,260万元的资金缺口让企业复工困难重重。”乔桥介绍说。 如何渡过这次难关?还能不能正常运转下去,心急如焚的企业负责人向兴山县税务局发出了求助。“虽然该公司信用级别是c级,但疫情期间‘银税互动’的受惠范围再一次延伸,我们主动对接农商银行,出具信用情况证明,该公司成功获得了200万元的信用贷款,将纳税信用转化为了融资信用。”兴山县税务局纳税股股长卢平介绍。 对所有复工复产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在了解企业资金困难诉求后,兴山县税务局畅通与金融机构的数据共享平台,及时向金融机构推荐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名单,并依法提供税收数据,搭建线上信息通道,实现小微企业贷款网上“一站式”办理,扩大“银税互动”惠及范围。 截至目前,兴山县税务局共协助县内13家企业通过“银税互动”申请信用贷款1100万元,将企业的纳税信用变成优质资产,为企业渡过难关添薪助力。
近日,建行和政支行与和政县税务局共同举办“银税互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推进会。会议邀请100余户优质纳税企业参加,通过“云税贷”等小微快贷产品介绍、现场互动体验等形式,为在场企业投放“云税贷”12笔,共计212.3万元。 针对企业复工复产所面临的防疫物资短缺、流动资金不足等难题,该行走进企业生产经营车间,倾听企业诉求,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对于符合“云税贷”准入资格的企业,向其推荐该项业务,并指导企业在手机银行上进行申请。该项业务的推出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同时,该行还将进一步推进“银税互动”融资对接活动,加强与辖区内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的联合协作,以行内优势产品为依托,深化银企关系,携手小微企业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