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大年初二,涪陵公安交巡警综合大队执勤民警、辅警在太极大道公墓执勤保畅时,一辆出租车在执勤点停下:“交警同志,我在车里捡到一本机动车驾驶证。”热心驾驶员心想失主肯定很着急,于是将捡到的驾驶证递交给综合大队副大队长邓聪。经清点,驾驶证内还夹有两张身份证、提货卡、银行卡等。 “考虑到春节期间失主丢了重要物件的焦急不安的心情,要想办法尽快物归原主!”民警在收到热心出租车驾驶员交来的证件后,立即查找驾驶证人的联系方式,几番电话后联系到失主刘某并通知前来领取。 原来大年三十那天刘某夫妻俩在绿地坐了一辆出租车前往滨江路时,在车内丢失了这些重要证件,若不是民警打电话来询问,夫妻俩还糊里糊涂的,浑然不知自己已经丢失了这么重要的证件和银行卡。 1个多小时后,失主赶到执勤点,经核对无误后,民警将物品归还。失主刘某接过丢失的证件,表示这些都是重要的证件,丢失了会很麻烦,再三对民警的执情服务和已经离开的热心出租车驾驶员表示感谢。 交警提醒 重要证件务必保管好,日常生活中须增强安全意识。春节期间车流量和群众出行较密集,遗失物品机率加大,外出随身所带的证件等重要物品务必要保管好。同时出租汽车作为城市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司机师傅的服务水平和自身素养,代表着城市的形象。我们为这位不知名的热心出租车司机真诚善举点赞!
“警察同志,我刚才在公园捡了一个钱包,里面有六千块钱”。2月11日上午9时许,沿河派出所所长马云接待了热心群众祁阿姨。原来,当日祁阿姨如往常一样在公园锻炼身体时,发现一个遗留在健身器材上的黑色钱包。她在健身器材附近等了半天也未等到失主。阿姨打开钱包,发现里面有6000余元现金,阿姨试图寻找失主信息未果后,带着钱包急匆匆来到了沿河派出所。副教导员李明对钱包进行了检查,发现里面除了现金外,未发现有证件信息,无法直接联系失主,民警马坚洋则通过研判公园周边视频监控发现是一辆从白色小车下车的大爷将钱包遗落在公园健身器材上,通过查询找到车主身份信息,联系到了车主王大爷。王大爷接到派出所打来的电话时,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不相信自己的钱包已经遗失了,在停车检查后才发现钱包是真的不见了。 王大爷急忙赶到派出所,经民警当面确认无误后,将钱包交还给王大爷,王大爷从派出所民警手中接回失而复得的钱时,连声感谢,激动地说道“刚才带孩子去公园玩,只顾着看护孩子,竟然把钱包落下了,包里还有我刚去银行取的六千多块钱的新钱,真是太感谢大姐和民警同志了”。
“车法官,你在法院吗?我这就来履行。”2月7日上午,执行法官接到被执行人李某打来的电话。 李某涉及一起建设工程纠纷案件,下欠工程款10余万元,逾期未清偿。执行中,面对执行法官的督促引导,李某以各种理由拖延履行,后来更是销声匿迹,拒不露面。 是什么促使李某主动履行义务呢?经了解,2020年末利辛法院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曝光了一批失信被执行人,同时联合县邮政公司张贴了失信海报。自此,亲朋好友经常打电话告知李某,现在其已“扬名四方”了。家人也是羞愧难当,不停埋怨他。 “唉,整天提心吊胆不说,丢人也是丢到家了。”李某表示,现在执行干警天天开展行动,他寝食难安,终于决定前来履行义务。 “我知道错了,以后坚决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李某不停承认错误,并履行全部义务。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俺的钱这么快就执行过来了,你们的办案速度真快!”申请人陈某连声致谢。2月2日,遂平县法院快速执结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据悉,陈某、周某与李某劳务合同纠纷一案,因李某一直不履行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二人于2月1日向遂平县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承办人立即向被执行人李某发出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相关法律文书,并冻结其银行账号,敦促被执行人李某履行法律义务。同时,耐心释法明理,告知如不履行法律生效文书确定的义务,将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实施司法拘留。经过执行法官耐心做工作,2月2日,李某主动联系承办人,付清了拖欠的全部工资款。至此,案件执行完毕。 该案从立案到执行完毕仅用了两天时间,高效率赢得了当事人对执行工作的高度认可。
2月6日晚9时许,桂林的李女士来到柳州市公安局柳东派出所,领回了她不久前遗落在公交车上的双肩包,激动得落下了眼泪。包内的4000多元现金大部分是她辛苦工作一年的年终奖金。 6日晚稍早,李女士从柳东新区雒容镇乘坐公交车前往柳州火车站,准备乘高铁列车回桂林。她本打算乘坐快1路公交车,一不留神上错了快1路区间车。车到人民广场站时,李女士才发现乘错了车。在匆忙下车时,由于行李太多,她漏拿了一个黑色双肩包。 而就在这时,柳州市民杨女士登上了该辆公交车。上车后,杨发现在自己的座位上有一只双肩包。她在确认该包为乘客遗忘的后,便打开包来查看。只见包里有5个红包,都装着百元钞票。另外,包里还有戒指、项链等。杨女士想,包里的财物如此贵重,失主一定很着急。她本想将包交给公交车司机,但转念一想,如果直接把包送到派出所,应该能更快联系上失主。 杨女士于是在大城小院站下车后,便把捡得的双肩包送到了柳东派出所。民警清点包内财物发现,5个红包里的现金共有3560元,加上钱包里的钱,包内的现金超过4000元。此外,包里还装着铂金戒指、项链以及身份证、社保卡、银行卡等财物。身份证信息显示,失主是来自桂林市的李女士。 民警通过数据库查询,很快找到了李女士妹妹的联系电话,并立即让其通知李女士到柳东派出所领取失物。李女士接到妹妹的电话时,正乘坐出租车焦急地沿途寻找她遗落双肩包的那辆公交车。听到消息,她喜出望外。 李女士赶到柳东派出所,清点确认包内财物一件不少,激动得落下泪来。她说,红包里的现金是她的年终奖金,其他物品对她也很重要,杨女士的义举让她感受到世上还是好人多。李女士说着,从包里抽出200元钱塞给杨女士欲表示感谢,被杨女士婉言谢绝了。
2020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内蒙古鄂托克经济开发区税务局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深化税收领域“放管服”改革和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最大程度发挥税务部门职能,为开发区税收事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实现“最多跑一次” 便民服务增效提速 “现在不管是申报类、发票类、报告类,还是别的类别,只要是清单上的,资料带齐后都能一次办成。非常方便!”近日,在办税服务厅办理完业务的纳税人陈浩宇有感而发。2020年以来,开发区税务局持续推进“一窗办”“一次办”,严格落实“最多跑一次”服务,现已有11大类184项涉税事项纳入“最多跑一次”范畴,并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最多跑一次”服务清单,提高纳税人知晓度。“我们利用办税服务大厅与政务大厅LED、互联网、税企联络群等进行广泛宣传,明确申报材料、服务流程、受理时间、咨询电话等信息。”办税服务厅主任贾利斌介绍说,这让纳税人清楚了解“最多跑一次”相关事项,使“资料不全”“跑错地方”等多跑路的情况得到有效解决。 落实减税降费主题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该局及时与企业对接,深入走访辖区内重点企业问困难、问需求、问建议,第一时间将疫情防控税费优惠政策送到纳税人手中,狠抓支持疫情防控相关税费优惠政策落实落地。同时疫情期间,该局充分发挥网络功能,通过语音、视频等方式辅导纳税人、缴费人办税缴费,通过“微信+短信”政策普遍推送与系统查询应享未享电话回访的形式,确保市场主体及时、充分享受税费优惠政策,尽快复工复产达产。除此之外,该局加强与金融企业的联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银税互动”工作助力小微企业战疫情、渡难关,累计为169户企业授信6000万元,充分发挥了税收、金融政策的聚合效应。“税务局的高效服务,帮助我们企业快速走出了困境,能够顺利投入复工复产。”内蒙古鄂尔多斯达象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岩说。 健全评价体系 做优纳税服务 “现在办税真的很快,前台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也很好。”2月1日,龙翔电器城老板刘凯办理完业务,通过评价仪给前台办税人员打了“好评”。2020年以来,按照优化营商环境要求,建立健全以纳税人、缴费人办税体验为导向的税务“好差评”评价体系,灵活运用“一机双屏”“评价仪”的评价方式,保障纳税人在办税服务厅窗口成功办理每笔涉税业务之后,能够简便地对办件情况进行评价与反馈。该局通过办税服务厅门口两名蒙汉双语导税人员的源头引流,实现了“网厅分流”和“实体兜底”的互助互辅办税模式。“我们根据窗口人员的业务基础、交流能力等方面,科学优化岗位职责,统筹增强业务团队能力,确保纳税人遇事能解决,遇难有人帮,保障纳税人能够享受触手可及的优质服务。”李涛副局长介绍道。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局共收到纳税人好评20038次,差评为零次。
“警察同志,你好!我们刚才在“网红桥”捡到了两部手机,麻烦你帮忙找下失主……”,2月2日20时许,富平县公安局巡特警队员在富平县老实人十字街面巡逻时,遇到两位好心群众。经了解,他二人在途径富昌大道“网红桥”富昌大桥时,在路边捡到两部手机,他们在原地等待失主许久无果,就将手机交给巡逻的民警帮忙寻找失主。 由于该手机设置了开机密码,无法查看到手机联系人里的号码,巡特警队员尝试各种方法均没有成功,此时一部手机电话铃声响起了,巡特警队员立即接通,并告诉失主尽快到巡逻区域来领取手机。失主拿到手机后非常激动,紧紧握住巡特警队员的手表示感谢,并向拾金不昧的富平好心人表示深深敬意!
2月1日,在双鸭山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出租汽车执法大队,拾金不昧的驾驶员何师傅亲手将在车里拾到的现金和身份证等物品交给失主王女士。 1月31日,出租车驾驶员何师傅像往常一样搭载乘客,在双鸭山火车站站前路上搭载了一位女乘客到南市区。随后,下一位搭车乘客告诉何师傅,后座上有一个黑色塑料袋,是不是何师傅放在后座上的。何师傅接过来,打开一看,是四沓一百元钱现金、一张身份证、一张建设银行卡和一张取款单据。何师傅这才想到,可能是南市区下车的那位女乘客遗失的,赶紧将黑色塑料袋收好准备第二天交到出租汽车执法大队,一起寻找失主。 2月1日早晨,在出租汽车执法大队队长刘卫军的协助下,查到失主身份证地址,由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层层帮助,终于找到失主的联系方式。随后,失主王女士来到出租大队,激动地接过失而复得的37000元现金,讲述了1月31日乘坐出租车并在车内丢失现金的全部过程,在手足无措的情况下,王女士对寻找失物已经失去了信心。一早接到大队电话的王女士既高兴又激动,对大队的工作人员和驾驶员何师傅表示万分感谢。
2021年1月30日这天,阳光尤为明媚,驱散了些许冬日的严寒。对于申请人张某等28个人来说,今天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他们终于拿到了原单位拖欠了2年多的工资,共计147万元。拿到报酬,他们终于可以安心的回家过个好年了。 申请人张某等28人为河南郑州某医用氧有限公司职工,因公司经营不善,拖欠其2018年4至12月工资,他们于2018年12月向郑州高新区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要求解除与企业劳动合同关系,2019年3月高新区劳动仲裁委员会做出仲裁,裁决郑州某医用氧有限公司支付张某等28人2018年4至12月工资及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等共计147万。后因该公司未主动履行给付义务,张某等人向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立案后,因该案涉及人数众多,承办法官杨宾高度重视,依照法律规定在接案第一时间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但被执行人未主动履行义务,也没有申报财产。随后将被执行人公司及其法人限制高消费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为了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执行措施,杨宾法官带领办案团队对被执行人公司的财产情况、经营状况展开深入调查。经调查发现,该公司是一家有近30年历史的民营企业,主要业务为生产医用氧气,曾经也是行业内的排头兵、领头雁,因经营不善及行业整体情况不佳濒临破产,当时确无履行能力。 2020年春节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病毒。在这一形势下,被执行人公司负责人韩某主动联系法院表示,目前医用氧需求量大,市场紧缺,公司若能继续维持生产说不定会有所转机,有能力支付工人拖欠工资。目前公司银行账户被冻结,自己与公司又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使公司无法正常运营,希望法院能解除失信等强制措施,给公司一次自救的机会,若能正常运营,承诺将履行全部义务。 当时正是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期,杨宾法官也从新闻上了解到救治新冠肺炎患者需要大量使用氧气,一些疫情较集中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医院医用氧气告急的情况。杨宾考虑如能解除对该被执行人企业的一些限制措施使其恢复生产,不仅有可能使其逐步具备案件履行能力,更是对保障患者救治有充足医疗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杨宾法官的想法迅速得到了院领导的认可和支持,随后高新区法院特事特办,经被执行人书面保证后解除了对被执行人企业的限制措施,帮助其第一时间恢复生产。经过大半年时间,被执行人郑州某医用氧有限公司在疫情下不仅活了下来,公司生产经营逐步步入正轨。该公司也信守承诺,于2021年一月底将执行款足额交至法院,1月30日,该案执行款147万元全部发放至申请人张某等28人手中,案件执结。领到执行款的程某激动地说:“接到领款通知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想着当时企业的情况要倒闭,觉得这笔钱要不回来了,没想到法院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拖了2年的工资终于拿到了!” 郑州高新区法院执行局负责人郭文政表示,该案件的办理过程高新区法院执行局始终秉承最高人民法院“发挥执行职能、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具体要求,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执行,即挽救了濒临破产的企业,又保障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在一定程度上还保障了抗疫期间特殊医疗物资的供应,真正做到了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