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青团浙江省委共同推出的2020年“最美诚信浙江人”正式揭晓。 他们,是2020年感动浙江的34位普通人。热血、大爱、舍身、坚持……每一个主题词,背后是一个个人物书写的暖心故事,这是一种精神传承,也是一份温暖传递。 他们,将诚信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立身之诚、职守之诚、交往之诚、经营之诚”,这群如同你我的平凡人,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凝聚起前行的力量,彰显了 “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 郑养法 舟山市定海区个体工商户 他,诚信守摊28年,把市场当成“家”来细心打理;他坚持“信誉就是生命”,从不缺斤少量;创造了消费者零投诉的纪录。他用实际行动恪守诚信、实践诚信、书写诚信。 江书修 衢州江山市恣凤百货经营部负责人 艰苦创业,诚信可嘉。他,经营30年无假货,讲诚信30载无投诉。优质服务,以诚待客,公平交易,童叟无欺。他用平凡而伟大的实践,丈量了这个城市文明的高度与广度。 池幼章 浙江利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曾打造过一个辉煌的皮鞋王国;他,曾遭遇失败,债台高筑;他,花甲之年,信守承诺,偿还巨债;40年奋斗史,他一直坚持“诚信待人、诚信用人”,缔造了新时代浙商永不言败的传奇人生。 茶光菊 宁波象山县晓唐乡西边塘村村民 从云南远嫁浙江,面对的却是婚前40多万欠款,她毅然选择承担,将诚信扛在肩上,17年偿清债务;她以无私大爱泽被乡里,带领少数民族村民共同致富,用奋斗的人生书写小康路上诚信故事。 章正国 台州市三门县海游街道西岙村村民 他,心存善念,领养弃婴,视如己出。命运多舛,收养的弃婴身患重病,尽管深知给养女治病是个无底洞,但他从不放弃,奔波求医,倾尽所有,从未言悔。经过悉心照料,养女病情已基本稳定。 叶中央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宁波航标处灯塔主任(已退休)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灯塔工的后代,他继承祖辈衣钵,40年如一日守望东海,时代更迭,承诺不变;薪火传递,信念长存。如今,叶家第四代、第五代相继成为守塔人。五代人,百余年,耀眼的灯火在东海上熠熠生辉。 童松达 宁波宁海县前童镇鹿分村村民 免费茶水的缕缕清香,从清朝穿过漫长的岁月,绵延至今。他年少时便跟随父兄免费为村民义务烧茶,常年坚守。如今,他年迈多病,儿子不幸离世,儿媳传承发扬,让诚信与爱的芬芳飘满人间。 黄宝康 宁波余姚市临山镇邵家丘村党总支书记 他以道德立村、诚信治村、经济强村;带领乡亲们走上诚信致富、奋斗小康的康庄大道,他用忠诚奉公、无私奉献让曾经的“矛盾复杂村”脱胎换骨、凤凰涅槃,成为乡村“道德银行”的发源地。 阮炳炎 绍兴市上虞区道墟街道肖金村村民 他出生于“义务消防世家”,自掏腰包组建浙江首支家庭义务消防队;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为乡亲义务救火25载;累计救火160起,挽回经济损失650多万元;“救火阿三”,人人称道。 傅秋光 绍兴市上虞区环卫中心退休工人 风华正茂时,他郑重承诺:“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化粪池人工清渣、疏通排粪管道,这份“别有味道”的工作他坚持了30多年。年过花甲,他主动请缨为乡村卫生发挥余热,诠释了竭诚履职的职业操守。 陈军飞 绍兴嵊州市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副主任 她从事护理工作30余载,不忘“守护生命,服务社会”的初心。坚实的步履走遍了嵊州大街小巷、城镇乡村;坚持为行动不便的患者义务送医上门,彰显了基层医务工作者忘我奉献的崇高精神。 林伟堂 浙江建诚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 筚路蓝缕,以诚创业;他以“建诚”为名,开始15年的拼博之路。坚守底线,以诚为本;他以优质的服务质量、廉洁守正的态度赢得执业声誉;攻坚克难,以诚立企;他用“诚赢天下”的理念带领团队,走在行业的前列。 韩伦语 杭州市桐庐县分水小源村村民 童年岁月,他的好友家中遭遇不幸,夫妻二人双双病逝。他默默承诺替好友挑起家庭重担,看顾幼子、照料双亲,不离不弃,义无反顾20载。 王建东 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市容环卫管理所环卫工人 他,年少时怀着“让自己生活的环境更干净一些”的承诺主动上岗;游走在龙湾区50多个公厕间,一个人,一辆吸粪车,走过33年。他,退休时通过原单位返聘继续上岗,退休不退志,奉献进行时。 李本春 温州市公安局水上分局退休干部 他,坚守着“生命至上、水警有为”的誓言,41次跳入瓯江救起 43名落江群众。他舍生忘死、奋不顾身,守护一方平安。他,一生与瓯江码头相伴,退休后坚持在河边义务执勤,为人民生命安全奉献余生。 吴光潮 杭州建德市乾潭镇陵上新村梅塘自然村卫生室乡村医生 十九年来,他在简陋的乡村卫生室里信守着“一元看病”的承诺;他53年如一日,行走山间地头,为村民解除病痛;他用大半生的时光,努力践行着乡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与担当。 骆荣娣 杭州市拱墅区华丰社区退休居民 她,古道热肠、谦诚睦邻,坚持为社区居民义务理发17年;她,甘于奉献,主动加入“巧媳妇”服务队,志愿服务冲锋在前。她是家人的好媳妇、好妈妈,她更是社区居民人人点赞的“好毛娘”。 林友信 浙江信诺鞋业有限公司执行委员会主席 “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兴”。他,遵循着诚信经营的初心和一丝不苟的匠心,几十年执着于为天下母亲做一双舒适的好鞋。他,力求员工做到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实实在在做产品,兢兢业业干事业。 严纪光 慈溪市劳特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他,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爱心捐款累计277万元;他,以公益之心践行红色初心,志愿服务身先士卒、抢险救灾冲锋在前;他,以质朴之心推动移风易俗,为子节俭办婚宴,捐资助贫困。点滴真诚,践行诚信。 李作俊 浙江科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他,以至诚之心经营,带领企业高速发展;他,以至诚之心待人,营造企业和谐文化;他,建立企业信用制度规范化,为瑞安市信用体系建设树立标杆。诚创天下,信走四方,一诺千金,货真价实。 俞柏堂 杭州方回春堂膏方总管 以诚立身,悬壶济世。他,出身中药世家,一家四代都是药工。他,秉承着“许可赚钱,不可卖假”的祖训,细心、精心、良心地熬制每一份好膏四十余年。修合无人见,诚信有天知。 芦鑫州 原金华永康市象珠镇龙青村党支部书记 十九年夜寐夙兴、焚膏继晷,一心扑在乡村建设上。他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奋力实现经济薄弱村到乡村振兴标杆的蝶变。他,带着服务村民的庄严承诺,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音容已杳,高德永存。 孙凌波 浙江长红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 她创办企业十八年,以诚信保证群众用上“长红药、良心药、放心药”;疫情来势汹汹,她带领长红人扛起防控大旗,宣传防疫知识,免费赠送口罩,坚持平价销售;彰显诚信经营、共克时艰的社会责任。 施献荣\朱水银 湖州市吴兴区环渚街道华丰村民 他们,是先天性听力障碍患者,自食其力,诚信经营哑巴修车行。35年如一日,坚持清早开张,坚持免费帮居民充气,坚持修理小故障只收一元钱;以微薄之力,竖起诚信丰碑。 王金法 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广播宣讲员 初心很简单,理想更朴实,“只想为百姓做点事”。他坚守基层宣传岗位,每天早中晚三次向社区群众宣讲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50年来从未间断。“王金法广播”,织里上空“永不消逝的电波”。 章春燕 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检察院检查委员会专职委员 弘扬正义,润物耕心。她从检15年,经手办理各类刑事案件1500余件,涉案人数3000余人;她全心投入对未成年人的综合保护,打造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春燕工作室”,成为孩子们心中侠骨柔情、大爱无疆的“春燕妈妈”。 李国平 浙江李子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怀揣着造福社会、守护健康的理想,实实在在做人,兢兢业业干事,20多年坚持只做好一瓶奶。他,心怀桑梓情,笃行公益路,带领企业竭尽所能,回馈社会。胸怀梦想献爱心,匠心独具创未来。 包利华 嘉兴桐乡市濮院镇福利彩票站经营者 诚信为本,诚实戒欺,小本经营,心安理得。她,生活清贫却知足常乐。一注遗失的中奖彩票从天而降,一笔改变命运的巨款唾手可得。她,坚守本心,不为所动,千方百计将彩票物归原主。 唐春洪 湖州市长兴县泗安镇唐八仙包子店老板 他,身残志坚不气馁,百折不挠创事业,用33年如一日的好品质,打造出远近闻名的生煎王。他,致富思源热心肠,扶贫帮困助公益。用爱回报社会、用心践行承诺——“做人做事凭良心、讲诚信。” 朱宗鹤 浙西南第一个党支部旧址(遂昌县泉湖寺)管理员 他用四分之三的生命书写着“守护红色信仰”的不朽誓言,他用最朴素的仪式感守护着泉湖寺的红色光辉,17个春夏秋冬,栉风沐雨、恪尽职守,以爱党爱国的一腔赤诚,书写初心不改、一生无悔的诚信篇章。 季明善\季子娥 丽水龙泉市安仁镇季山头村村民 感恩乡梓,此心不越。14年前,龙泉人为他们病重的儿子慷慨解囊。儿子不幸离世,他们捧出了心底酝酿14年的感恩之情,将剩余的善款全部捐献。传递善良,是对诚信最美好的诠释。 叶石云 浙江静远电力实业有限公司员工 他小小年纪就遭遇人生巨变,父母相继撒手人寰,留下20多笔、3万多元债务;他主动寻账,替父还债。六年间,他捡拾废品、假日打工、节衣缩食,还清欠债。追风少年诚信感天。
“这是我工作用的笔记本电脑,里面有很多重要资料的,能被你们找到真的是太好了……”9月17日早上10点10分,在金港城公交站场调度室,乘客郑先生从工作人员手里领回了自己价值五千元的电脑,连忙向工作人员道谢。同时,他还嘱咐工作人员一定代他向广州公交集团二汽花都恒通公司708线车长陈耀相致谢。从郑先生发现笔记本电脑衣遗失到找到电脑的下落,这当中不到30分钟的时间。 当天早上9点左右,郑先生乘坐708线从人和站上车准备去白云机场上班。在车上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后,他便随手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放在旁边的座位上。在机场航站楼下车过了5分钟后,他才意识到笔记本电脑已经遗失。随后,他连忙上了另外一部708车,并咨询司机,在司机的指引下前往金港城总站。 另一边,708线车长陈耀相在完成营运任务后对车辆进行一圈一检时,发现了一个白色的袋子。他打开一看发现,沉甸甸的袋子内装着一个笔记本电脑。急人之所急,陈耀相赶紧将电脑拿到站务室,告诉工作人员保管好失物并留意是否有失主来寻。 10点05分,郑先生乘车来到金港城总站站务室,他向工作人员说明自己的来意,在核对信息后,工作人员将手提电脑交回他手上,这时距离他丢失手提电脑相隔不到30分钟。郑先生表示,这个电脑中的资料一旦丢失,后果不堪设想,还好陈师傅发现及时且迅速帮他找回。“真的非常感谢陈师傅,陈师傅拾金不昧的行为值得大家学习,为陈师傅点赞。”郑先生说道。
9月15日,71岁的刘照元正在自家门前晾晒刚从地里背回来的玉米。他黝黑的双手满是皱纹,指甲缝里被黑色的生漆填满。“我这双手,拿过割漆刀、做过木工、干过农活。”刘照元说,由于长期采割生漆,他的手已被腐蚀得非常严重,指甲缝里的生漆也很难洗掉。 进屋后,刘照元这双手上拿着的,是一张张借条。 “今借到龚兴才5000元整,大写(伍仟元整)无利息,以此证明。”在这张借条右下角,是刘照元按下的红色手指印,以及借款日期——2014年5月15日。“除了特别熟的人外,我每次去借钱,都会带着见证人去并当面写下借条。”刘照元说,“有的人不要借条,只要一个口头上的保证就行了。我说这不行,一定要给人家写借条,不然我不在了这钱他问谁去要?” 像这样的借条,刘照元还有很多。2013年,刘照元的儿子得了鼻咽癌和淋巴癌。为给儿子治病,刘照元夫妇花光了所有积蓄,借遍了亲朋好友,背上了整整24万元的债。可儿子还是在2015年离开了他。 刘照元是个一诺千金的人,他说:“这些账,我都认。人家相信我,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愿意借钱给我,哪能不认账?” 于是,刘照元艰难地移动着这座“债山”。早上将自家猪圈里的猪喂饱,然后赶忙去山上割生漆。“割漆刀坏了又换、换了又坏,我已用了10多把。”刘照元边说着,边沿着崎岖而狭窄的小路穿行,来到了他的玉米地里。玉米地不远处,还有他一亩地的白芨和少量魔芋。 刘照元只是岚皋县蔺河镇蒋家关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只能用养猪、割生漆、做椅子、种地等办法去还债。“平时一有空闲,我们两口子就去打零工。”刘照元告诉记者,他一年卖生漆、玉米、白芨和魔芋,再加上做椅子和打零工的收入,总共能挣3万多元。“我一有钱就去还债,身边基本不留什么钱。” 目前,刘照元还有5万元左右的债务。“借了多少,还了多少,我都清清楚楚地记着。”刘照元说,以前想起这些账,他就感觉皮肤刺痛,压力很大;现在国家政策好,有了政策帮扶,他有信心在3年内将债务全部还清。 在蒋家关村党支部书记伍先忠看来,刘照元有那种愚公移山的韧劲,让他非常感动。“刘照元从来都是说一不二。多年来他讲诚信、守承诺是始终如一的。”伍先忠说。 刘照元说:“我活着的时候,一定要把账还完,不然我都闭不上眼。如果我还不了,就让我的孙子接着还。”在得知自己被评为陕西省第六届道德模范时,刘照元感到很惊讶:“我只是坚持了诚实守信这个做人的本分。我要信守承诺把债还完,这样才能对得起别人的信任。”说完,他开始翻动门前空地上晾晒的玉米。过段时间,这些玉米会被刘照元卖了换钱,让那座“债山”小一点,再小一点……
9月17日上午10时许,山丹县仁和街粉汤羊肉店店主张某某捡到顾客遗失在店内的一个钱包,拨打110求助民警帮忙找到失主。 民警到达现场,在对钱包内的物品进行清点时,发现钱包内装有身份证、驾驶证、行车证、七八张银行卡以及现金数百元。民警第一时间在移动警务终端“一标三实”基础信息平台上查找失主周某的身份信息,并及时打电话与其取得了联系。 正在焦急寻找钱包的周某接到民警电话后立即来到仁和街粉汤羊肉店认领钱包,周某确认该钱包正是自己在一天前遗失的,钱包内的现金等物品全都完好,看到自己的钱包失而复得,周某对民警和店主表示万分感谢。
9月14日下午18时许,景德镇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大队新厂中队辅警在陶溪川南路口执勤时突然接到热心群众递来的一个包,称在前面路段捡拾到一个黑色挎包,因无人认领而自己又着急赶路只好求助于交警同志,希望交警们协助查找失主。 得知情况后,执勤辅警当即打开钱包查看,发现包内除了有各类银行卡外,还有失主的驾驶证、身份证、手机、现金等贵重物品。为了不让失主着急,执勤辅警立即通过身份证信息用警务通查询,第一时间与失主家属取得了联系。约半个小时后,失主唐某某驾车匆匆赶到路口执勤点,握着失而复得的钱包,唐某某一度情绪激动,对热心群众拾金不昧和执勤交警“完璧归赵”的高尚品德表示由衷的感谢和赞扬,并表示日后出行一定会小心谨慎,看管好个人贵重物品。
8部未拆封手机电脑物归原主 今年5月25日下午,外商吉恩先生在天河区枫叶路搭乘广州公交集团白云(广交)公司“的哥”邓金礼的红色出租车前往白云区罗岭路。上车后,吉恩一直忙着打电话。不久,车辆抵达目的地后,电话不离手的吉恩匆匆付过车费就下车离去了。 随后,邓师傅在对车厢进行例行清洁消毒时,忽然发现后排座位角落上,放着一个大纸箱,“不好!这肯定是乘客遗留的!”邓师傅连忙小跑到路边寻找失主,却不见其踪影;无奈的邓师傅回到车上等待,可是20分钟过去了,还不见失主回来找。 于是,邓师傅暂停了营运服务,第一时间把失物送到公司,和管理员一起寻找失主。 经过管理员现场检查,发现这个普通的纸箱里竟放着3台崭新的笔记本电脑以及5部手机,均为全新未拆封。可失物中却没有失主的相关信息,管理员只能把物品暂时放到失物室保管,并把相关信息登记并上传到失物系统,时刻留意着。 另一边,回到公司后的吉恩,才发现自己一直捧着的纸箱不见了!他的心里非常着急,在同事的提醒下,吉恩拿起下车时“的哥”递给自己的随车发票,根据上面的信息拨打了96122服务热线报失。吉恩很快就得知“的哥”邓师傅早已把失物送到公司妥善保管了,这才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下午,吉恩来到广州公交集团白云(广交)公司,领回了自己的失物,经检查,价值3万多元的3台手提电脑、5部手机完好无损。 在现场,吉恩高兴地竖起大拇指连连点赞,“Thank you very much!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太棒了!”在广州经商多年的吉恩,还学着中国人的礼仪,向“的哥”邓金礼抱拳致敬,为他再三点赞。 系统记录了他9宗好人好事 “的哥”邓金礼来自河南新乡市,2002年到广州打拼,从事出租车驾驶员工作已有18年。工作期间,他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热心为广大乘客服务,凭着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优质的服务水平,多次受到乘客的表扬,几乎每年都获得公司表彰。 因在国际会议营运保障工作中表现出色,邓金礼曾获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授予的“亚运会亚残运会保障工作优秀驾驶员”称号,出色的服务水平受到来自全球各地参会来宾的认可。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已经内化到他的日常操守当中,仅是系统内有记录的他做过的好人好事就多达9宗。
“20年前,我的企业刚刚起步,正处于艰苦创业期。一次,从辽宁盘锦一家企业进口油品,到家过磅时发现多了不少油品,运输的驾驶员解释说,货款已付,油品多点是正常的事,不必说明和退还。”15日,沈赛斌告诉记者,当时公司创建不久,亟需流动资金。面对意外“福利”,他不为所动,核实清楚后,当天就补齐了货款。盘锦这家企业从此把德石公司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一直合作至今。 沈赛斌说,这是他从诚信经营中挖到的“第一桶金”,从此,诚信立业的经营理念成为他经营公司的信条。“做人和做企业都要以诚信为本,决不能失去诚信去赚钱。” 沈赛斌是江苏宿迁一家润滑油企业负责人,亦是江苏宿迁诚信协会会长,“诚以修身、信以立世”是他始终秉持的人生信条。“有人嘲笑我‘傻’,但我却从一些看似‘傻里傻气’的举动中受益良多。”沈赛斌说,在他“诚信立业”的坚守下,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已从当初年营业额不过十多万元的小微企业,成长为年销售额达8000多万元的优质企业。 2014年4月,在一次聚会中,沈赛斌口头答应帮一家企业作300万元借款担保,半年后,那家借款企业却因上游企业困难导致无法偿还。了解情况后,沈赛斌对出借方说,虽然只是口头担保,但说过的话就要担责。当日,沈赛斌连本带息代偿了300余万元。2016年2月,借款企业经营逐渐好转,按照约定将欠款全数还给沈赛斌。 “身边不少人认为只是口头担保,没有法律效力,劝我不要还这笔款,但人家是因为我开口才同意出借的,我不能辜负了朋友的信任。”沈赛斌说。 担保是一种互助行为,也是一种风险行为。2015年4月,沈赛斌遇到一个担保大麻烦,面对2000万元的巨额担保责任,他不仅没有避险,反而设法盘活倒闭的企业。 江苏宿迁一家首屈一指的生产磷肥和硫酸的企业由于发展需要,向银行贷款2000万元。沈赛斌公司与该银行有过多次合作,信誉好,且与该肥料生产企业有业务往来,银行遂要求由沈赛斌公司出面担保。沈赛斌考虑该企业以前经营业绩不错,就答应了。但由于受到市场行情以及经营者决策的影响,该企业无力偿还到期贷款。 在此之前,沈赛斌也有预感,有朋友出主意给他,暂时注销公司规避一下担保责任,面对2000万元的担保责任,沈赛斌却果断地说:坚决不能这样做,不然我的良心将一辈子都不能安宁。自2015年至今,每月21日前,沈赛斌都要为该企业偿还7万余元贷款利息。 “以前宿迁经济欠发达,不少当地企业现金紧张,导致不能按照协议付款,给很多外地企业留下不好印象。”沈赛斌说,创业初期,自己也饱受“诚信”之累,不少苏南及外地企业认为宿迁人不讲信用,不愿意合作,或者必须要求先付款再出货。“那时候我就暗下决心,要凭借自己的诚信打开市场。” 现如今,沈赛斌的“傻里傻气”在圈中出了名,信誉成了他最大的财富。“看上去我失去很多,其实我受益更多,上游企业对我的账期非常宽容。此外,融资成本也降低很多。” 将诚信作为社会担当的基石,凭诚而立。沈赛斌帮助弟弟偿还农民工工钱;出资修建乡村道路;向武汉捐款捐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7年创业路,沈赛斌坚持以诚相待、以信相交,始终把“诚信”装在心里。 沈赛斌先后获得首届江苏省“百名诚信之星”、江苏省第四届“十大诚信标兵”等荣誉。2018年,沈赛斌入选“江苏好人”。他所创办的企业先后获得江苏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江苏省质量信得过企业、江苏省质量诚信AAAAA级品牌企业。
几天前,市民王女士来到汽运公交分公司恒基城办公室,将一面锦旗交到工作人员手中,再三叮嘱一定要将锦旗转交给公交驾驶员孟文师傅,感谢孟师傅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并夸奖汽运公交是真心真意为人民的“百姓公交”。 原来,9月7日上午,孟师傅像往常一样驾驶着皖公交车完成运行任务,车辆到达恒基城首末站后,孟师傅对公交车车厢进行保洁。在后排座位上,孟师傅发现有一部高档手机。于是孟师傅拿着手机来到办公室向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并把手机上缴。半个小时后,失主王女士急匆匆赶到值班室,得知手机失而复得,王女士十分感激,握着孟师傅的手连声说:“谢谢孟师傅,谢谢汽运公交的好司机。”面对王女士的感谢,孟师傅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们作为公交车驾驶员,归还失主是应该做的。”事后,王女士觉得单单几句感谢的话语,不足以表示对孟师傅的感谢,于是才有了前面送锦旗一幕。 汽运公交驾驶员拾金不昧的事迹数不胜数,公交师傅们用自己的行为彰显了“汽运公交人”崇高的品质。
“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在湖州市长兴泗安镇就有着一家唐八仙包子店,店老板唐春洪虽身有残疾,但他因诚信经营和以善行回报社会而获得大家称赞,因而生意也是做得非常好。 “老板,给我10个包子。”好的,稍等。 早上8点多,位于泗安镇浙皖大道旁的唐八仙包子店内,来吃早餐的市民络绎不绝。店老板唐春洪站在一旁微笑着招呼客人。今年74岁的唐春洪出生于泗安镇一户普通农家,3岁时因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身体残疾不能干重活,但他凭借一颗做良心生意的心,走出一条诚信经营路。而店里很多都是几十年的熟客,大家对他都是非常熟悉。 “我们都是看着老唐一步步这么走过来的,他人好,做生意态度好,又诚信经营,对谁都一样,他家的生煎包又香又脆,价格实惠,我和家人每天都要来吃,已经成习惯了,特别好吃。” 随着包子店生意越来越好,1989年,唐春洪租了一间30平方米的店面,首家“唐八仙包子店”正式开张营业;2001年,第二家“唐八仙包子店”在农贸市场正式开业;2005年,他申请注册商标“唐八仙”,成为长兴首家包子行业注册商标的个体户。据了解,截至目前,唐春洪在泗安镇开了4家包子店,同时,在长兴城区范围内还开了8家连锁店。艰辛的创业路上,诚信立业的经营理念一直伴随着唐春洪。 “肉是包子心,人要有良心”。做餐饮行业,食品安全非常重要。在食材采购、制作等每个环节都要恪守诚信经营。我每天亲自购买猪肉,绝不使用过夜、冷冻肉,必须是夹心肉,买回来自己剁。面粉、油都是一个道理,必须确保质量,不轻易更换。确保品质,才能从源头上保证制作出卫生、安全、健康的包子。唐春洪说到。 诚信经营的唐春洪还以善行回报社会,在他的包子铺里,残疾人可以免费吃包子,老人、小孩子还会多送一两个。疫情期间,他则给社区、卡点、高铁站送去温暖夜宵。同时,他还招收了不少下岗员工,为他们解决就业问题。他用招牌式的微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身边每个人。 “30多年的包子铺开下来,我带了20多名徒弟,带动就业100多人,资助学生10多人,出售生煎包也已经有700多万个了。创业初期很多人帮了我,现在我也有一定能力,希望能尽一份绵薄之力帮助更多人。做生意一定要诚信,做人也一定要诚信,这条路我还会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