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全国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两个试点省份之一,已经率先在全国实现可在线查询政府、企业、个人、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五大类主体信用状况。 “108人全部无失信惩戒信息。”近日,河南省信用中心收到《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申请查询108名拟录用人选社会信用记录的函》,并将查询结果在3个工作日内向省生态环境厅进行反馈。 新修订的《公务员法》以及《公务员录用规定》《公务员调任规定》明确要求,在公务员录用、调任考察过程中“应当查询社会信用记录”,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不得录用、调任为公务员。 守信者将获得更多实惠,失信者将更加寸步难行。在我省,个人信用记录已经成为第二张“身份证”。公务员们应比一般群众更有契约精神和诚信意识,因此把维护个人信用记录视作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录用调任将查询社会信用记录。 良好的信用记录,不仅是个人的“终身财富”,也是企业的“通关秘籍”。 李向阳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两年前被总公司派到河南分公司。近日他来到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准备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他打开公文包的时候,发现少拿了一份资料。“这可怎么办,刚从上海回来,又要回去取原件。”李向阳很是着急。 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办事人员了解情况后,上“信用河南”网站查询了该公司的信用记录,发现该公司信用状况良好,决定实施“容缺受理”。“在资料不齐的情况下,我们提前受理并开始办理后续流程,等补交相关材料后即可办结。”该名办事人员说,在行政审批事项“放管服”改革中,郑州市城乡规划局“一书两证”审批前置条件由以前的42项精简到现在的16项,审批时间由原先的9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 由省发展改革委建设运行的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电子屏幕上,不断跳动更新着当天的信用信息查询数字。人在干,云在算,守信不守信,数据说了算。在全省一体化信用联合奖惩平台上,已归集各类信用数据48亿条,总量居全国第一。每天有近6万次信息核查量,4000余条奖惩反馈信息,与投资者和企业家在河南投资创业的活跃度紧密相连。 河南是全国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两个试点省份之一,已经率先在全国实现可在线查询政府、企业、个人、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五大类主体信用状况。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亮出信用记录这张“身份证”,未来守信者可以享受租车、住酒店都不需交付押金等诸多福利,失信者可能不仅享受不到信用带来的优惠便利,甚至会被依法依规予以限制。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江西将全面排查营利性医疗机构登记注册信息,对名称中使用“协和”等知名医院字号的市场主体,逐户组织核查,对违规的名称一律依法予以纠正。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部分营利性医疗机构利用“协和”“华山”“同济”“华西”等知名医院名义对外开展经营,其名称在使用中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扰乱正常医疗市场秩序。为此,江西明确,在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立登记或名称变更登记环节从严审查,无权利人直接授权的,一律不得在名称中使用上述知名医院字号。 据介绍,通过此次清理,江西将进一步强化医疗广告监管执法,严厉打击营利性医疗机构擅自使用“协和”等知名医院名称标识发布虚假广告、欺骗或者诱导患者、夸大病情或者疗效的行为。同时,查处在医疗广告中利用患者、医护人员、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的名义或形象作证明的行为。
近日,国家发改委、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和保障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依法履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强金融机构对破产程序的参与和支持,建立企业破产和退出状态公示制度,支持重整企业金融信用修复和企业纳税信用修复等内容。 《意见》指出,建立企业破产和退出状态公示制度。破产申请受理后,通过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推送有关企业破产程序启动、程序种类、程序切换、程序终止、管理人联系方式等信息,实现企业破产状态及时公示。同时,进一步落实破产企业简易注销制度。申请简易注销的破产企业营业执照遗失的,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免费发布营业执照作废声明或在报纸刊登遗失公告后,破产企业或管理人可不再补领营业执照。 《意见》还明确,支持重整企业金融信用修复。人民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或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后,重整企业或管理人可以凭人民法院出具的相应裁定书,申请在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添加相关信息,及时反映企业重整情况。鼓励金融机构对重整后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参照正常企业依法依规予以审批,进一步做好重整企业的信用修复。 支持企业纳税信用修复。重整或和解程序中,税务机关依法受偿后,管理人或破产企业可以向税务机关提出纳税信用修复申请,税务机关根据人民法院出具的批准重整计划或认可和解协议的裁定书评价其纳税信用级别。已被公布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信息的上述破产企业,经税务机关确认后,停止公布并从公告栏中撤出,并将相关情况及时通知实施联合惩戒和管理的部门。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法定职责,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解除惩戒,保障企业正常经营和后续发展。 此外,《意见》表示要强化信息共享和沟通。加强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等信息共享,加强相关部门、金融机构与人民法院、管理人的信息沟通,推动破产程序中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提高各相关利益主体信息知晓便利度,便利管理人依法履职。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决策部署,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银保监会的指导下,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简称“全国信易贷平台”),通过归集、整合和共享企业注册登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黑名单”以及纳税、社保等信息,助力改善银企信息不对称,提高信用状况良好中小企业的信用评分和贷款可得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全国信易贷平台已直接或间接与214个地方信易贷平台站点实现技术对接和数据交互,全国一体化的信易贷平台体系基本形成。 近日“信用中国”网站为全国信易贷平台开通了二级子站链接(https://xyd.creditchina.gov.cn/),进一步加强各地方信易贷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提升全国信易贷平台体系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和水平。
为进一步完善名称救济机制和措施,建立企业名称争议行政裁决机制,拓宽企业名称权利的救济渠道,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对外发布《企业名称争议处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提出“已登记企业名称在使用中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误解,侵害企业名称权利”等三大情形,企业名称应停止使用。 据悉,《办法》共六章二十八条。在受理期限上,《办法》拟规定,企业名称争议处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申请人提供的相关材料不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的,通知申请人自收到补正通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补正。 在名称争议的审查和处理方面,《办法》提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企业名称应当停止使用:被争议的企业名称属于自主申报登记的,申请人的企业名称在相同相近风险提示中已明确告知的;已经登记企业名称在使用中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侵害企业名称权利的;行政机关或法院依法认定已经登记企业名称侵害他人其他权利的。 此外,《办法》还提到,认定企业名称应当停止使用的,企业应当自收到企业登记机关的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办理企业名称变更登记。企业办理名称变更登记前,企业登记机关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代替其名称,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逾期未变更名称的,企业登记机关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将其电子营业执照上的名称替换为“**企业名称已被登记机关认定应当停止使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向社会公示。
十多平米的“电商助农 乡村振兴”直播间里,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文祥正在摆弄一台老式胶片放映机,画面里正在放映的是70年代稻田里村民们插秧的热闹场景。在出产“云南六大名米”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羊街乡,云南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带来了新的机遇,当地企业和农户对于资金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从前贷款手续繁杂,需要抵押或者担保。”李文祥感慨,现在装了‘云企贷’APP,两百多万贷款在手机客户端上就能申请。卧龙米业带动着周边6个合作社约6万多亩水稻种植,“建行帮助了我们企业,也就帮助了开远的5000多户农户。” 近日,建行云南省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一部手机云企贷”以解决农企农户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为突破口开展试点,自2019年9月上线以来累计投放贷款58.26亿元,带动农户35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48万户),逐步发挥了金融科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金融科技开启农业信贷新模式 金志敏是蒙自市草坝镇前进村委会的农户,自己流转了部分土地给蒙自草坝镇好吃米稻业产销专业合作社,同时还种植8.8亩番茄,为了能从银行贷款,金志敏花费数月找人担保,历经艰辛却收效甚微。通过“一部手机云企贷”APP,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金志敏就获得7.12万元信用额度,顺利解决了来年购买农药、化肥等农资的资金来源。 王春喜2016年来到蒙自市水田乡嘎马底村,成立晟腾柠檬产业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二十多户村民开始种柠檬。“最初找来担保公司,担保公司一看果子没上市,不干了。” 柠檬种植投资周期较长,在王春喜为流动资金犯愁的时候,建行红河州分行客户经理主动找上门来。王春喜介绍,这次合作社在“一部手机云企贷”申请贷款,经建行工作人员核实,符合地押云贷条件。从土地流转登记到贷款获批,仅用2天时间,没有提供任何纸质材料,通过手机线上操作,顺利获得了71万元贷款。现在,嘎马底村四五个山头都种满了柠檬,王春喜预计今年产量将突破300吨。 农户是乡村产业链的弱势群体,金融易得性一直较低,“一部手机云企贷”通过整合农村经营大数据对农户精准画像,创新各类大数据产品。在试点先行的思路下,以红河州蒙自市、开远市为试点,历经三个阶段的探索实践,成功构建“三路并进”农业信贷新模式,为探索金融服务“三农”提供经验。 据建行云南省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一部手机云企贷”二期升级了“我要贷款”“成为会员”“农企农户测额对话框”等19项功能。首创大、中、小企业及个人统一申贷界面,通过“智能审批”、“智慧风控”两大模型,实现大中型农企线上申请、线下调查、全流程进度可查询办理,推动中型企业在线评分、在线测额、贷后管理操作规程等配套制度出台,小微农企及农户实现一站式贷款。 更为重要的是,围绕农村土地这一核心资源,在试点地区搭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平台,协助当地政府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云企贷平台与省级土地确权数据库直连核对,运用土地确权、流转数据为农企农户授信,创新地押云贷,成功探索出以金融科技激活农村土地价值的信贷新模式。 金融“新引擎”助阵“绿色食品牌” 蒙自市南疆水果产销专业合作社,一开始不相信建行能解决他们的融资痛点,因为他们成立10年来,所有经营周转的贷款都是以个人为主体获贷的。但是通过“一部手机云企贷”,他们不到两天就获得了53万元贷款,不仅解决了疫情期间的资金周转难题,还提升了1500吨产量和2000万销售额。近期,该合作社刚入围了今年云南水果“十大名品”,当地金融同业也纷纷主动上门提供贷款服务。 “一部手机云企贷”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重塑普惠金融服务模式,让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数据成为农民的“新农资”。小微农企及农户一改以往反复跑银行,补材料,等待审批的常态,从贷款申请到还款全部用手机完成。在试点地区,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企农户通过“云企贷”获得了贷款,实现了从“贷不到”到“贷得到”,“贷得慢”到“贷得快”,“贷得贵”到“贷得惠”的转变。 “依托建行金融科技,实现了农业特色金融产品的创新。”这位负责人介绍,“一部手机云企贷”通过整合土地、农产品专业市场、核心企业供应链信用、金融、行为等七方面海量数据,引入抵押、担保、保险等多样化评估体系与风险缓释措施,通过9次迭代、69次优化升级,创新地押云贷、裕农快贷(农户信用版)等4项线上大数据产品支持小微农企和农户,创新新农村支持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4项线下产品支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全国首个农户信用快贷产品“裕农快贷”上线后,为农户提供最高30万元、最长1年的纯线上信用贷款,惠及蒙自开远近10万农户。在农户+大数据的模式下,“一部手机云企贷”平台还成功上线“云糖贷”“云花贷”等个人普惠贷款产品。 目前,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主要围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以“线上+线下”方式向52户大中型农业企业、2298户小微企业、1.47万户农户提供76.3亿元授信支持。其中试点地区(蒙自、开远)4577户农户、98户小微农企、4户大中型农企,授信金额4.65亿元,贷款投放3.48亿元,授信金额和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9倍、13倍。目前,试点地区农户理论获贷率57.47%,现场获贷率44%,较国有银行传统信贷模式获贷率提升39个百分点。 2021年,“一部手机云企贷”将持续推动平台迭代建设,让手机成为农企农户“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把“云企贷”打造得更好更成熟,成为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强大金融“新引擎”,有效助力云南乡村振兴。
日前,国新办举行“加快商务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布会。会上,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介绍,伴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不正当竞争、涉嫌垄断等问题也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商务部将加强电商的行业管理,做好正面引导,加强电商的诚信体系建设,推动电商企业开展诚信承诺,建立诚信档案,推动行业自律。 数据显示,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重要渠道,去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到社消零总额的比重接近1/4。疫情发生以来,电子商务在抗疫保供、复工复产和消费回补等方面作用凸显,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前不久,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开展了“2021网上年货节”,带动全国网络零售额超过了9000亿元,较好保障了春节期间的市场供应,服务就地过年。 在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顶层设计方面,钱克明指出,目前,商务部正在抓紧编制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十四五”时期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新的动能。 同时,钱克明还提到,商务部将积极发展新型消费,加快培育直播电商、生鲜电商等新业态和新模式,积极打造“双品网购节”等消费升级平台,丰富网上消费内容与场景。推动线上和线下融合发展,支持实体商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指导电商平台为中小企业赋能。深入发展农村电商,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政府与社会资源,推动实施“数商兴农”,发展农村电商的新基建,扩大电商进农村的覆盖面,助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拓展“丝路电商”的朋友圈,深化与“一带一路”伙伴国电子商务的交流与合作,共享数字时代发展的新机遇。 关于对电商行业的具体管理措施,钱克明表示,一方面要做好正面引导,加强电商的诚信体系建设,推动电商企业开展诚信承诺,建立诚信档案,推动行业自律。另一方面要加强刚性的约束。推动完善电子商务的法律规制,督导平台企业合规经营,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近日,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务厅、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共同印发《海南省工程建设招标投标违法行为举报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为规范海南省工程建设招标投标违法行为举报处理工作,建立公平、高效的举报处理机制提供了具体的依据和操作方法,将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 《办法》规定,有权举报的主体为任何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但《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对投诉主体有特殊要求的除外。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对象包括,本省行政区域内招标投标活动的招标人及其工作人员,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监督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等。 《办法》明确规定,住房城乡建设、水务、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商务、铁道等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受理举报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行政监督部门应当确定本部门负责受理举报的机构(以下统称受理机构),并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传真、电子邮箱、通讯地址等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办法》规定,举报应同时符合“有明确的被举报机构、部门或被举报人”“有违法违规的具体事实及相关证据或者线索”两个条件。受理机构应在收到举报后进行登记,并在5个工作日内区分“作出受理决定”“转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受理”“决定不予受理”三种情况进行处理。作出受理决定后,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批准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 《办法》将六类情形之一的举报作为不予受理的对象,主要包括不属于我省招标投标活动范围的;未提供被举报人信息或者无具体违法违规事实的;同一举报事项已经受理无新线索再次举报的;《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投诉事项;已经进入诉讼、仲裁、行政复议、信访等程序的;其他依法不应受理的情况。 《办法》规定,举报处理主要包括受理、调查取证、作出处理决定、结果反馈、建立档案等程序。 此外,《办法》明确了举报处理过程中有关市场主体、从业人员、评标专家等配合调查的责任,并明确将举报处理的信用信息推送共享至海南自贸港信用信息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