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上海市嘉定区的吴女士喜得一女,让她意外的是,她在月子期间足不出户,仅用6天时间就成功通过了生育保险待遇申领审核。以往需要往返卫生健康部门开具的计划生育相关证明,她通过手机在网上签署一份电子承诺就搞定了。吴女士的这个意外之喜,得益于上海大力推行的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10月21日,上海司法行政“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系列新闻通气会举行第六场,市司法局联合市药监局、市医保局共同介绍本市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推进情况以及药监、医保等领域具体落实情况。 让群众少“跑腿” “办事可以,先交证明”,一直以来,办理行政事项前先要到处跑证明是困扰群众和企业的老大难问题,“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多头跑、来回跑”的情况屡见不鲜。为此,上海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有序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简而言之就是,行政机关告知申请人要符合的条件和不实承诺的法律责任,申请人以承诺替代证明,行政机关不再索要证明、依据承诺办理行政事项,并事中事后核查承诺的真实性。 今年2月,本市出台《上海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正式启动推行工作。今年4月,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市司法局印发《上海市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总目录》,明确分三批对72项证明事项实施告知承诺制,第一批44项,今年6月底前落地;第二批17项,今年年底前落地;第三批11项,明年6月底前落地,涉及医保、人社、卫健、民政、公安等19个系统的50类政务服务事项。 今年6月底,首批44项证明事项如期落地;之后,又有3项提前落地;目前共落地47项,占目录总数的65.3%,涉及15个系统。据统计,自7月1日至9月底,本市共有87967件行政事项采用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方式办理,减少市民、企业往返奔波17.6万余次。其中,生育保险待遇申领、公共场所办理卫生许可、药品零售企业许可(变更、新办)、护士执业注册等事项办件量居前。 政府要多“做事” 证明事项实施告知承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索证单位、出证单位、信用管理单位、政务事项办理平台管理单位、受理机构等多方面充分协作配合。 “让群众少跑腿的背后,是政府部门要多‘做事’,”市药监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汤奥博介绍,“证明事项实施告知承诺制,用监管部门多办事,换取群众少跑腿,方便群众和企业。群众不再提供证明,作为守牢药品安全底线的监管部门就必须做好核实,必须为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负责。”为此,市药监局在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过程中严格做好事中事后核查,通过现场核查、数据共享核查和部门间行政协助等方式强化监管。 “本市建立了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协调机制,由司法行政、审批改革、发展改革和大数据部门构成,”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处处长于晓琼介绍,“这一机制强化了行政事项综合管理部门间协作,实现了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并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与审批改革、信用监管、‘一网通办’等工作紧密衔接,发挥了制度叠加效应。” “通过技术升级和系统互通,本市生育保险待遇申领已实现全程在线办理,”市医保中心副主任王伟俊介绍,“生育保险待遇的申领对象是产妇,对于刚刚经历了生(流)产的女性来说,身体和精神都亟需调养和恢复。我们在推行告知承诺制过程中,主动跨前一步,开发了具备‘上海CA技术支持中心’网签认证的电子承诺签名,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协同核查,从而进一步简化流程,实现申请人‘一次都不跑,全程在线办’。未来我们还将根据国家和本市生育政策调整,进一步优化工作,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我们在全市推行了‘四+2模式’,以指导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行政机关工作规范、统一。”于晓琼介绍,“四”是四个环节,即制度配套、信息化配套、核查配套、信用配套;“2”是两个步骤,即办理人员培训和办事指南公布2个步骤。实施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都要完成四个环节和两个步骤,方能落地实施,市司法局还进一步明确了“四+2模式”的具体责任分工和完成标准,以明晰责任、强化协作。 让信用更“金贵” 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是一种基于信用的创新管理机制,申请人无需开具证明即可快速办理事项,但同时要承担相应的信用责任。一旦发生虚假承诺将给本人或企业带来信用污点,从而引发负面后果。 “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不仅是对社会信用制度的有效实践,更是一种‘珍视信用’理念的普及。”于晓琼说。 首先,具有较严重不良信用记录的申请人(在信用修复前)不能适用告知承诺制。申请人被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国家部委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或者曾在本市各类告知承诺中作出过虚假承诺,且信用尚未修复的,不适用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其次,虚假承诺信息纳入申请人信用记录。申请人一旦作出虚假承诺,相关情况将记入信用记录,并依法实施信用惩戒,失信者必有责。同时,行政机关还将依法终止办理、责令限期整改、撤销行政决定或者予以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为保障上述信用监管要求落地,上海依托《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明确了查询申请人信用记录、告知承诺书公开、承诺真实性情况记入信用记录等要求,并大力推动信用监管嵌入行政事项办理环节,以实现高效办理。这些举措使行政事项办理中的信用信息得以生成、收集、应用,强化了本市公共信用体系建设。 “诚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市民和企业更加珍视‘信用’。”于晓琼介绍。 “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目录是动态调整的,”说到本市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未来的发展,于晓琼表示,“上海将秉持‘最大限度便民’的原则,未来随着城市数字化转型加速和跨省数据贯通,目录中的证明事项可以当场核查的,将从目录中移除,当事人连‘承诺’的步骤也免去;若有证明事项新具备了告知承诺实施条件的,我们也将及时纳入目录中。”
近日,广东省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广州市地方标准《诚信计量管理规范》中的集贸市场、加油站、眼镜验配企业等3个标准,将于2021年10月15日实施。该标准是广州市首个诚信计量管理的地方标准,旨在进一步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营造诚信经营市场环境,引导企业提升诚信计量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据介绍,《诚信计量管理规范》由广州市市场监管局提出,组织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市能源检测研究院、市标准化协会和相关行业单位开展标准编制工作。该标准最大的创新,就是提出对计量失信行为进行失信警示,系统地明确诚信计量管理体系建设要求,着力推进诚信计量自我承诺,落实主体责任,形成自觉自律的风气。 《诚信计量管理规范 集贸市场》适用于集贸市场的诚信计量管理,填补了对活鱼、水发物计量负偏差标准的缺失,在集贸市场实施计量器具“五统一”管理,即“统一配置、统一检定/校准、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维修”。 《诚信计量管理规范 加油站》适用于加油站的诚信计量管理,明确了成品油入库检查验收、结果处理和成品油零售计量管理,要求加油站所有加油枪的计量误差算术平均值宜趋近于零,防止加油站人为地将加油枪的计量误差全部调成负偏差,保证交易公平。 《诚信计量管理规范 眼镜验配企业》适用于眼镜验配企业的诚信计量管理,首次明确“采购—验配—交付”三维立体式计量诚信行为要求,有针对性、系统性明确眼镜验配企业的计量器具配备,检定/校准要求、台账与证书及标识管理要求,以及计量器具的规范使用。 广州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市是国家中心城市,更是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地方标准《诚信计量管理规范》的发布实施,是当前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开展诚信计量工作建设的依据,具有标志性意义,将在全省、全国诚信计量制度建设方面起到很好的标杆示范作用。 据悉,广州市市场监管局下一步将组织商场超市、瓶装液化石油气充装站等多个地方标准的送审、报批和发布实施。
为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积极营造放心诚信的医药消费环境,不断提升零售药店诚信意识和安全用药管理水平,甘肃省白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白银市医疗保障局联合开展了“诚信药店”创建工作。 创建工作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零售药店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为基础,以防控药品零售环节风险为导向,重点针对企业是否按要求做好质量与人员管理工作,是否配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和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否做好购进、储存、销售、售后管理和医保资金管理工作,是否积极为顾客提供咨询服务并正确指导顾客安全合理用药进行评选。 创建工作采取前期动员宣传、企业自愿申报,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医保局审核推荐上报,市市场监管局和市医保局现场验收、综合评审、通过授牌的程序进行。日前,白银市市场监管局与市医保局举行“诚信药店”授牌仪式,对全市确定的18家“诚信药店”进行授牌。白银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乔登华,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炜出席会议。各县区市场监管局分管领导及股室负责人,全市药品零售企业代表6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强调,各药品经营企业要严格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的要求,做好药品质量管理和医保资金管理的各项工作。市市场监管局与市医保局也将进一步加大信息共享力度,继续实施动态监管,注重考核,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监管中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或达不到“诚信药店”基本条件的,将收回“诚信药店”牌匾,并在网站公示。真正让管理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示范带动强的企业实现诚信示范作用,保障人民群众放心用药、安全用药。
日前,南通市“信用服务送一线”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将通过“市县联动、宣讲推介、银企对接、服务基层”的方式,贯彻落实“服务政府、服务金融、服务大众”的工作理念,宣传好相关法律法规,做好相关工作推广和公益培训,全面推进南通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整个活动将持续开展一个月左右时间,包括“信易贷”推荐活动、《江苏省社会信用条例》宣贯和信用修复公益培训三部分。接下来,地方职能部门将通过“信易贷”推荐活动介绍相关政策,以及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金融机构推荐信用贷款产品,开展政企银三方交流对接会,充分发挥“信易贷”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积极作用,宣讲相关法律、“信易贷”政策及信用修复知识,更好地推动金融助力经济发展及本地区信用管理水平提高。 同时,南通市信用办将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基础上,面向本地区有融资需求、有信用修复培训需求和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企业,开展企业信用修复系列公益培训班。
为强力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营造良好的广告市场环境,日前,石家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2021年整治虚假违法广告“百日会战”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于9月22日~12月31日开展2021年整治虚假违法广告“百日会战”行动。 《方案》指出,“百日会战”按照石市重点工作要求,强化广告导向监管,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紧紧围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医疗、教育培训、房地产、投资理财等重点领域,对广播、电视、纸媒等传统媒体、网站与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以及各类户外广告媒介发布的广告进行拉网式排查。 《方案》强调,要加大执法办案力度,震慑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确保今年以来开展的“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行动”“违法违规商业营销宣传集中整治行动”“‘护苗助老’系列整治行动”“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严厉打击非法应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等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专项行动”等各项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方案》要求,各县(市、区)局、市局机关各相关处室要高度重视广告监管工作,切实履职尽责,努力净化广告市场环境。要督促指导广告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广告业务承接登记、审核、档案管理等制度。督促广告经营单位严格履行广告审查责任,切实保证广告发布质量。同时,要运用好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加强与宣传部、文广旅局、卫健委、网信办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增强监管合力,对广告监管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联合治理。要强化“行刑衔接”,对于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及时曝光违法案件,将查办的违法广告案件及时录入河北省经济户籍管理系统并归集到相关企业名下,及时向社会公示。
部门事项和任务全覆盖,抽查次数却比上一年减少了5%。这是武汉市全面推进“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干扰后带来的效果。 武汉市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制度以来,将监管部门从涵盖国务院规定的16个市场监管领域基础上,增加到32个,实现了各监管部门全覆盖。而全市共制定抽查计划1472个,较上一年同期减少约5%,有效降低对市场主体多头多层重复检查,避免干扰正常经营活动。 武汉市制定出台市场监管部门信用分类监管办法,以严谨考量信息整合、严格制定分类标准、严控信用等级运用的“三严”举措,实施分级分类精准监管。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信用风险一般的市场主体,按常规比例和频次抽查;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依法依规实行严管和惩戒。 武汉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等级相结合,按照信用等级分别确定抽查比例,不再将守信企业和失信企业“一视同仁”,减少对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守法者做到“无事不扰”,确保企业有“宁静时间”生产经营,营造出“守信激励、失信受限”的市场氛围。
疫情防控期间,厦门企业因上市、招投标、评先评优等需要企业劳动保障信用报告的,怎么办? 近日,厦门市人社局开通了企业劳动保障信用报告网上办理,用人单位可通过网络自行打印信用报告。 有需要的用人单位可登录厦门市人社局官网网上办事板块,按要求提交所需材料,在1个工作日后会完成审核。通过网上智能书面审查且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后,即可在企业对公平台自行打印盖有“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用报告专用章”的劳动保障信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