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的一声,消费者通过扫描商户门前张贴的二维码,即可同时完成“信康码+行程码”两码验证,同时还能了解到商户的整体信用状况。日前,青海省“信康码”创新融入“诚信街区”的崭新模块,正式上线位于西宁市海湖新区的唐道637商圈。此举将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强化对经营者的监督,从而大力倡导诚信兴商理念,共创诚信营商环境,进一步维护青海省良好的市场环境。 当日,来到唐道637,只见每家商户门前都张贴着统一的“信康码”,消费者通过扫码进店的同时,就能了解到这家商户的行政许可信息、处罚信息、红黑名单信息、信用承诺、综合信用评分等内容。此外,消费者还可以看到其他用户对该商户的评价,并可以随时添加填写自己的评价内容。据悉,截至目前,青海省已超过800万人申领了“信康码”,日扫码量突破102万人次。如今,在就餐、购物、交通出行时,扫码亮码已成为一种习惯。 记者从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此次在“信康码”中融入“诚信街区”模块,不仅开辟了政府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又一有效途径,还进一步营造了“诚信卖、放心购”的消费环境,可以引导消费者择优消费,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在诚信街区,商户们可以通过“亮信”“亮分”、发放优惠券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各自的经营效益。
福建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下发通知,即日起至9月30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大数据+根治欠薪”专项行动。 本次专项行动聚焦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铁路等行业在建工程项目,依托省劳动监测预警和智慧就业大数据平台,推进在建工程项目全部纳入平台监管,全面落实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实时预警处置欠薪风险隐患和项目工资支付异常信息,推动实现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和国企项目欠薪线索阶段性清零。 据了解,专项行动将全面排查大数据平台在建工程项目基础信息及实名制管理、工资专户、工资支付等信息,逐个项目、逐项信息推进“入库”,9月底前实现大数据平台在建工程项目全覆盖。全面排查在建工程项目落实实名制管理、工资专户管理、总包代发工资等制度情况,做到“一个明确、两个清单、三个到位”,9月底前实现在建工程项目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全覆盖。 通过大数据平台模型运算和比对分析,实时分级预警欠薪风险隐患和项目工资支付异常信息,严格落实“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要求,做到欠薪风险隐患和工资支付异常信息“两核查”,及时将欠薪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聚焦平台欠薪线索,专人接收分办,做到接收一起、核查一起、处置一起。对查实的欠薪线索,做到“两清零”,即9月底前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和国企项目欠薪线索全部清零,其他欠薪线索及时动态清零。
日前,记者从兰州市发改委获悉,今年以来,兰州市将“信易贷”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积极推动各项举措,极大地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据悉,兰州市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点,先后推出政采贷、烟商贷、税E通、兴陇合作贷、产业扶贫贷等多款纯信用金融产品,精准服务特定中小微企业。 截至目前,兰州市地方银行及驻兰分支机构已100%入驻,已入驻企业236家,涉及信息化技术、电子商务、生物科技、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获贷企业83家,占入驻企业的35%,拟申请贷款2.95亿元。通过兰州信易贷平台发放的纯信用贷款总额为1.96亿元,占拟申请贷款额度的66.44%。
近日咸宁市印发《加强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以食品、特种设备等生产领域(以下简称“重点领域”)企业监管为切入点,推进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市场监管重点领域信用监管,以信用赋能市场监管,提升重点领域监管效能,守住市场安全底线,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加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规范实施重点领域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重点领域监管机构、执法办案机构、信用监管机构建立协同管理工作机制,按照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依法做好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列入、移出、公示和信用修复工作。 加大对违法失信企业的信用约束惩戒。梳理重点领域市场监管部门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将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信用信息查询使用嵌入审批和监管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失信惩戒响应和反馈机制。加大信用信息公示力度,对重点领域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以及严重违法失信的企业,实施集中公示、重点曝光。 完善重点领域企业信用修复机制。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条件、程序,探索推广信用修复提醒服务,引导企业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承担主体责任。对存在违法情节较重、多次违法失信等情形的企业,严格适用信用修复条件,加大失信约束力度。 建立重点领域企业台账。根据行政许可情况建立咸宁市重点领域企业清单,厘清监管对象底数,建立动态台账。按照重点领域企业清单配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企业进行分类标注。 建立重点领域涉企信息归集公示机制。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可根据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归集公示事项清单,结合地方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级重点归集公示事项清单,明确信息归集的重点。在公示系统设置重点领域信息公示模块,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将重点领域企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含监督检查、监督抽检等,下同)结果等信息,依法依规及时归集到公示系统,记于企业名下向社会公示。 同时,积极推进重点领域信用承诺,统筹推进重点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信息共享应用、加强宣传和引导、强化信息化建设等。
8月22日下午4点半左右,遥桥峪水库管理处职工李德成在巡查水工建筑途中捡到一个机动车驾驶证,里面有身份证、多张银行卡等重要证件、现金四百余元,考虑到失主的焦急心情,李德成选择立即报警,让警察帮助寻找失主。 在普遍认为物欲横流,世风日下,雷锋精神渐行渐远的今天,“拾金不昧”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高尚品质、更是一个单位、一个地方道德水平的一面镜子,李德成同志拾金不昧的行为,充分表现出一名共产党人的高尚人格和良好社会公德,也是整个遥桥峪水库管理处学习的榜样,遥桥峪水库管理处号召全体职工向李德成学习,把拾金不昧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传递正气和温暖。
8月20日,任城区观音阁街道皇营社区举行信用体系建设月度表彰大会。会前,总结前期社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根据辖区居民积分情况评选出10名“诚信之星”并进行表彰,通过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形式,对居民积极参与“信用+”志愿服务活动表示肯定和鼓励,同时引导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信用体系建设中来。 截至目前,各社区累计开展活动80余次,居民志愿者参与1200余人次。 今后观音阁街道将继续探索新路子、新做法,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开展信用建设宣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辖区形成“守信受益、信用有价”的价值导向,让辖区居民、企业更加知信、守信、用信。
近日,来自香港的黄先生乘坐M218线公交车,下车时不慎将手机和回乡证落在座椅上,幸好被驾驶员齐乃雄捡到并妥善保管。 当天,黄先生从凤凰居委会站上车,在公明马山头总站下车后,猛然发现自己的手机和回乡证不见了。心急如焚的黄先生借用电话拨通了自己的手机,接电话的是M218线公交车司机齐乃雄。黄先生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他马上根据指引来到车队调度室。“感谢您,让我避免了手机丢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回乡证丢失造成返港的不便……”黄先生紧握齐乃雄的手,真诚赞许公交人拾金不昧、解人急难的精神。
近日,黔西市锦绣街道文明储蓄银行迎来兑换日,搬迁群众查询登记积分后,兑换了心仪的生活用品。 锦绣街道锦绣社区是黔西市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面对搬迁群众不同的生活习惯、乡风民俗、思想观念,如何让搬迁群众快速实现转变、迅速融入城市生活,街道探索推行“文明储蓄银行”积分制,通过“积分效应”激励群众自觉规范行为、参与文明创建、实现共建共享,形成“群众参与、群众管理、群众受益”的氛围。 “在社区干部宣传动员下,我积极主动做好家庭卫生、自觉自愿讲文明、维护小区环境、爱护公共财物、遵守社区相关制度,这都让我赢得了相应的积分,我用积分换了洗洁精、大米等日用品。”前来兑换商品的搬迁群众杨思梅说。 该社区文明储蓄银行共设置爱国感恩、敬业发展、诚信做人、友善和睦、文明风尚等积分标准,向搬迁群众发放积分存折,持存折购物可抵现金,坚持“一年一评比”,通过采用一事一记录、一月一公示、一季一通报等形式对各户“文明储蓄银行”积分进行年度总评比。截至目前,搬迁群众文明积分达18万分,兑换商品近4000人次。
日前,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保监局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大灾后重建信用贷款投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切实加大对受灾严重地区灾后重建、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制定对市场主体灾后重建专项信用贷款支持政策。 根据《通知》,本次专项信用贷款的支持对象为郑州、安阳、鹤壁、新乡、周口等市受灾严重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 贷款经办机构为农商行(农信社),以免抵押、免担保、纯信用方式发放,每户原则上授信额度不超过30万元。此次贷款期限为一年以内(含),按照随用随贷、专款专用、循环使用方式进行。 针对办理流程,《通知》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县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工作,实行名单制,由县级政府向经办县级机构书面推荐支持名单。经办机构进行审核后,与借款主体签订借款合同。相关省辖市加强工作统筹,确保信用贷款投放工作8月底前推开。 为实现迅捷化办理,本次专项信用贷款采取批量化、快速化、便捷化方式,线上线下全面开展,从推荐到贷款发放原则上3个工作日内完成。其中,具备线上放款条件的,实行全流程线上办理,即报即审、即批即放。在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省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市县信易贷平台上线信贷产品。对借款主体申请材料实行“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确保广大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在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中有资金保障,坚定发展信心。
为推动建立市场主体破产与退出状态公示制度,8月1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会同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破产事务管理署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破产信息共享与状态公示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合作共建全国首个破产信息公开公示机制,着力完善破产制度配套机制,实现破产信息全流程、广角度、多渠道公开,加大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供给,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意见》以建设“法院裁判、机构管理、管理人执行、公众监督”四位一体的现代化破产办理体系为目标,全力构建透明、高效、可追溯的破产信息公开公示制度,确保从破产风险发生、破产案件审理、破产事务办理到破产信用修复的各个阶段,始终贯穿债务人诚信免责的破产理念,确保债权人享有充分的知情权与监督权,拓宽公众对破产制度运行的了解监督渠道,凝聚社会对破产改革共识和制度信心。 根据《意见》,市中级法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市破产管理署就破产案件信息、办理破产信息、债务人信用信息形成“三向互动”的深度共享机制。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三方根据各自职能,分别负责以市场主体信用为重点的破产信用信息公开、以破产案件为核心的破产司法信息公开、以债务人为中心的破产事务信息公开。破产信用信息经一方登记,多平台联动,实时、高效、精准公开公示企业和自然人等市场主体的破产信息、破产状态。 实行破产信用承诺制度。债务人、债权人、管理人等在启动或者参与破产程序时,人民法院、破产管理署应当告知相关主体诚信参与破产程序、履行法定义务的事项,破产程序参与人应当进行信用承诺,并依法公开承诺内容,并由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履约践诺情况记入信用报告。 建立信用核查协作机制。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破产案件、事务办理需求,依法协助人民法院、破产管理署核查企业或个人债务人信用情况,为破产案件审理、事务办理提供信息支撑和信用判断依据。 落实破产限制事项登记。市场监督管理局、破产事务管理署根据人民法院推送的法律文书,分别落实破产程序中的工商登记事项变更、破产相关人员的任职资格限制登记,公开个人债务人行为限制情况,落实破产失权和复权制度,保障市场交易行为安全,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意见》参考了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信用修复管理的办法和意见,详细规定了破产信用修复的申请主体、条件、修复的方式和时限,鼓励信息主体主动修复失信行为,明确严重妨害破产程序的行为的信用责任。同时,清晰界定各相关部门在信息处理流程中的职能责任,建立破产信用信息协同核查等协作机制。《意见》为债务人实现信用修复和更新提供有效路径,切实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市场主体更快走出债务困境,实现经济再生,重新投入市场活动创造财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