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经济犯罪手法可谓花样百出。为了让市民更直观地了解经济犯罪的手法及特点,大庆市公安局对近年来多发的经济犯罪案例及手法进行梳理,结合多年办案经验,总结出经济犯罪的“五个手法”,希望市民们牢记心中,避免上当受骗。 “道理很简单,大多被骗者均有爱占小便宜心理。世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5月30日,反诈民警如是说。 手法一:“高收益”很可能有诈 以“慈善”“境外投资”等为噱头的非法集资行为,都有一个显著特点——无实体项目支撑,却许诺给受害人高额回报。 不法分子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等旗号,假冒国际知名公司设立网站,发布销售原始股、境外上市、开发高新技术等信息,摆出虚构股权上市增值大好前景的“迷魂阵”,诱骗群众向指定的个人账户汇入资金。 这些无实体项目支撑、无明确投资标的、无实体机构的非法集资行为,往往利用网络进行宣传推广、资金运转,以高收益、低门槛、快回报为诱饵,靠不断发展新的投资者实现虚高利润。 警方提示:谨慎选择投资项目。对网上宣传的理财、基金、众筹、股权等产品,可通过证监、银监等部门政府公开信息查询,核实其真实性,同时了解国家对其是否设定准入门槛、有无限制性规定等。不参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明文禁止的非法经济活动,不做盲目投资,避免遭受财产损失。 手法二:“高大上”投资项目要警惕 在“高收益”面前,不少人往往屏蔽了“高风险”。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一人性弱点,编造出花样不断翻新的噱头,引诱人们上当。 近年来大热的房地产投资,成了变相融资的“沃土”,不法分子承诺售后包租、高额返还租金或到一定年限后回购,将整幢商业、服务业建筑划分为若干个小商铺进行销售,诱导公众购买。甚至在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以内部认购、发放VIP卡等形式,变相进行销售融资。 老年人群体在不法分子眼里也是一块“大蛋糕”。养老、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这些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的投资名目,吸引着老年群众“加盟投资”。为了骗取钱财,不法分子打起了“感情牌”,以销售保健、医疗产品名义,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亲情关爱等方式骗取信任,吸引投资。 警方提示:切记高收益、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投资过程中,既要考察有关企业是否合法注册,也要分析其承诺的高额回报是否合理,更要考察其吸收资金行为是否符合金融管理法律规定,不要被其耀眼的招牌、诱人的项目,特别是资金实力和高额的注册资本所迷惑。 手法三:花样“入门费”大都是网络传销 包装再华丽的传销,也躲不开“拉人头”,收取“入门费”的特征。 以“虚拟货币”为载体的网络传销十分好辨认,不法分子通过网站平台发售多种虚拟货币,以数倍甚至数十倍投资本金的“静态收益”(炒币升值获利)和“动态收益”(发展下线获利)为诱饵,设置推荐奖、领导奖等奖金制度,引诱投资人发展他人参与,再通过设置提现门槛、定期重置、后台操纵产品价格等手段,牟取暴利。 警方提示:认清传销本质。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往往要求加入者不断拉拢别人参加,并需要缴纳所谓的“会员费”“加盟费”“产品费”“投资款”等各种名目的费用,参加人员形成上下层级,先加入者的收益及返利实际上来源于后加入者缴纳的费用,所谓“产品”“服务”只是掩人耳目的幌子。 手法四:“洗脑课”最终就是让你掏钱 通过授课进行洗脑,是不法分子骗取钱财的惯用伎俩之一。 投资无店铺连锁销售、考察高新技术、参观概念店、体验馆等幌子,诱骗着一批又一批人接受所谓的老师授课,随着网络通讯的快速发展,微信“空中课堂”也成了洗脑魔术的一个载体,从而收取入会费或加盟费。 警方提示:在选择成为加盟商、渠道商之前,可登录商务、工信等部门政府公开网站,查询相关网站、公司注册登记情况,了解其经营资质、业务范围、经营状况等信息,详细认真分析其利润来源,判断其许诺的高额回报是否符合正常经营活动的盈利规律。 一旦发现涉嫌传销的组织或人员,请及时拨打110,向公安机关举报。 手法五:“卡诈骗”小心卡里的钱飞了 银行卡诈骗近年来屡见不鲜,许多时候卡在手里,钱却飞了。 为了盗刷他人的银行卡,不法分子“绞尽脑汁”,花样百出。有的收买、窃取他人银行卡信息资料,有的“克隆”复制银行卡进行盗刷(在各种终端设备(POS机)上安装测录设备,盗取信用卡信息并偷窥密码)。 网银或手机银行也成为不法分子盯上的目标。如利用病毒、木马或钓鱼网站盗取他人信用卡信息和密码,进行盗刷转账;在网络购物过程中,虚构“交易失败”现象,诱骗受害人授权骗子对网银账户进行操作。 警方提示:1.一定要注意保管好银行卡账户信息和密码,防范他人代刷、窥视或使用特殊装置测录。2.认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官方网站和客服电话,不对陌生人提供银行卡信息和个人资料,警惕索取短信验证码的行为。3.仔细分辨“山寨网站”、“钓鱼网站”,不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网址链接或二维码。
“杀猪盘”,是一种常见的诈骗方式。该诈骗就像“养猪”一样,先将受害者引诱进诈骗笼子里圈养起来,然后通过感情、利益等催化,让受害者胃口越来越大,投入也越来越多,等到膘肥体壮时,再洗劫一空。 揭秘“杀猪盘”套路 “杀猪盘”主要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取得信任。比方说,骗子会在添加好友之后,频繁与你聊天,让你对其产生信任,有些骗子甚至会对你关怀备至,与你确定恋爱关系,让你对他(她)的信任更深。 第二步,怂恿投资。等到关系稳定,骗子便开始怂恿你在他(她)们自制的平台购买股票,大多数人就会试着小额投入几笔,骗子会通过后台操作,让你小赚几笔。 第三步,大量投入。当你尝到甜头之后,骗子会并声称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个股票APP的规律,只要跟着他(她)投资稳赚不赔。这时,你已经深信不疑,便往平台里面大量投入。 第四步,无法提现。等到受害人投入大量金额之后,看到平台金额并未增加,准备将里面的金额提现,发现提不出来。 第五步,销声匿迹。当再想与对方交涉时,骗子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等到受害人恍然大悟,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钞票已经进入骗子的口袋了。 “杀猪”三步骤 一“找猪”。“杀猪盘”分工很明确,由供料组物色行骗对象。多半从你留在相亲网站、心灵鸡汤网站等各类APP上的信息入手,那些涉世不深、感情受挫、离异或缺少恋爱经验的人是他们的主要诈骗对象。 二“养猪”。在成为好友之后,频繁与你聊天,进行情感投资,在这个环节往往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骗子会让你感觉他是个衣食无忧的成功人士,是个有内涵、有阅历、有关系、有门路可以让你在闲暇之余做富业发财的人;二是骗子会让你相信他在搞投资,但又故意不和你说的太深,让你感觉很神秘,让你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三是对你进行感情投资,会对你关怀备至、嘘寒问暧、与你确定恋爱关系,让你对他产生情感依赖。 三 “杀猪”。在这个环节,骗子自称在某某平台投资获利,往往会有不同角色的人出现,他们都是“好哥们”,劝你闲暇之余投资搞副业,但又故意和你说不能投资太多,以你还不熟悉平台,以免亏本等为理由,让你误以为是在关心你,这个时候从小投资,小获利开始,你便上钩,慢慢让投资变大,然后以各种理由让你掉入陷阱。在你投资加大,损失第一笔后,他会以各种理由让你通过网贷平台、亲戚朋友借钱的手段进行大量循环投入,当然在这个阶段,也会让你赚一两笔,但最终骗子会让你输得渣都不剩,再想与对方交涉时,骗子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信”“不贪”“不转” 如何防范“杀猪盘”?需要做到“不信”“不贪”“不转”。 1、“不信”,网络交友需谨慎,不要轻信网友,也不要相信“稳赚不赔”、“低成本、高回报”之类的投资赚钱谎言。 2、“不贪”,拒绝博彩、拒绝高报酬的投资诱惑,要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有贪念才会受骗。 3、“不转”,不要给陌生账户转账,对熟人进行转账时,也一定要谨慎,并与身边亲朋好友多沟通、多询问,防止落入“圈套”。 如果发现自己被网络诈骗,一定第一时间报警,保存好相应的转账证据,越快报警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据广州市公安局白云区分局官方微博消息,针对网传广州市方圆实验小学一名教师涉嫌体罚学生一事,广州白云公安31日凌晨做出通报。经查,发帖人刘某承认女儿被体罚吐血情节等系其编造的谎言,同时她也无法提供女儿哮喘诊断的有关病历证明。 炒作“老师体罚”本身就是一种恶意行为,而这种肆意编造“老师体罚”的网络炒作,更是恶上加恶,有四大危害,应该给予严惩! 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云警方在通报中,经调查取证,发帖人刘某(微博名:小岛里的大海)承认其女儿因遭体罚吐血、凌晨2时被老师威胁殴打、送老师6万元等情节,系其为扩大影响而故意编造的谎言,照片展示的衣服“血迹”实为化妆品和水,其女儿目前精神状态良好。这种行为,首先受到的伤害的是自己的女儿,让一个未成年人背起大人撒谎的黑锅,对孩子的形象,对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都危害多多。作为孩子父母,应该自扇耳光。虎毒不食子,这是典型的伤害自己孩子健康成长的行为。 危害家长形象。万没想到,这位学生家长竟然采用如此卑劣的手段侮辱老师,这种侮辱是一个手指头指向他人,四个手指头指向自己,是家长形象的一种自我危害。他自己不但做了一个孩子反面教材,还做了一个家长反面教材,是父母形象失落,是家长形象失落。属于挥刀自宫行为,应该痛定思痛,深刻反思。 危害老师权益。这是对老师的诽谤,已经触犯法律。老师应该是家长最尊敬的人,老师形象神圣不可侵犯,现在,这位家长公开诽谤老师,侮辱老师,是对老师权益的粗暴侵犯,给 老师群体形象带来巨大危害。这样的丑陋现象绝对不能再次发生,一个文明的社会绝对不会允许诽谤侮辱老师的行为产生。 危害老师和家长的和谐秩序。老师和家长应该是互相的和谐关系,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孩子教育好,现在,这位家长采取如此卑劣的手段伤害教师,这是对和谐秩序的公然破坏,对社会影响极坏。同时,也是一个反面示范,我们必须给予严厉处罚,坚决打住。 据接诊刘某女儿的医院反映,就诊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均未提及哮喘病史和吐血的情况,刘某目前亦无法提供其女儿哮喘诊断的有关病历证明。与此同时,警方在调查中还发现了刘某涉嫌雇请人员进行网络炒作的相关证据。白云警方表示,将继续配合教育部门对事件作进一步调查。对触犯法律的相关人员,警方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编造“老师体罚”搞网络炒作有“四害”,我们呼吁对当事人进行严惩,维护老师权益,用法律维护尊师重教风尚。
5月28日,中国银联表示,“银联62节”来临在即,为将更大力度的惠民举措切实落到更多用户,针对职业“黄牛党”恶意套利、损害消费者和商户权益的行为,中国银联多措并举予以坚决打击。 近年来,随着各种网络促销活动的火爆,在让广大网民享受到诸多线上优惠的同时,也让一些头脑活络,擅长投机的“聪明人”钻了空子。并且不仅由此诞生了一个专抢优惠的新名词“薅羊毛”,甚至还涌现出一支被称为“羊毛党”的专业薅羊毛大军,形成了一种全新黑产。 事实上,个人用户正常的淘优惠行为,商家不仅不反对,还是欢迎的,因为他们推出各种优惠,其目的就是为了“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顾客来注册和消费。但是如果优惠都被羊毛党薅去了,那对它们来说无疑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做出了让利、付出了优惠,却没收获想要的客源和收益。 因为疯狂的羊毛党本质上与抢优惠的散客完全不同,他们的终极目标只是为了“薅羊毛”,注册信息是冒用他人的,购买行为也是假的,根本不会产生新增用户和真实消费。说白了,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空手套白狼”,达到目的、拿到优惠返利后就会消失不见,只留下主办方和平台“一地鸡毛”、黯然神伤。 羊毛党们猖獗到何种程度?曾经有的电商店铺,因为某个设置漏洞,一夜之间就被羊毛党们薅到破产。这样的报道和案例已经不胜枚举。就连一些大平台、大电商,在搞活动促销时都难免噤若寒蝉,生怕被羊毛党们找到某个规则漏洞或是程序后门,然后群起而薅之,就算再财大气粗也禁不起这种“狼群战术”的围攻啊! 由此可见,羊毛党的存在,严重破坏市场特别是网络电商市场秩序,侵害平台商家的正当权益,不仅如此,他们还抢走了本应属于普通用户和消费者应当享有的优惠,实属网络公害、市场公敌。 然而长期以来羊毛党活动之所以愈演愈烈,越来越肆无忌惮,不见丝毫收敛,一方面当然是和它们专业薅羊毛所以获得的高额利润息息相关。正是因为存在暴利,才会吸引无数羊毛党趋之若鹜。另一方面则是微乎其微的风险。 由于当前对于羊毛党的打击力度还是不够,法律定性也存在盲区,对于他们来说,时常最大的风险不过是被发现之后冻结账户和交易,不但不会承担什么法律后果,而且受到的损失也是可控的,与其获利更是不成比例,因此他们不怕。 除此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防范乏力。对于网络商家来说,如何区别羊毛党与一般用户,如何判定职业薅羊毛行为,都需要不断探索。中国银联这方面做的就很好。他们率先建成了银行业首批黄牛党名单库以及自动化黄牛侦测和拦截系统。2019年通过系统成功实时拦截了多达1000多万笔套利交易。 对于羊毛党、黄牛党必须坚持零容忍,通过强化立法、打击和防范铸造“防薅”铜墙铁壁,维护正常的网络营商环境,也让普通消费者畅享网络电商带来的更多福利。
不言不语,但见人便索要“爱心捐款”……近日,有市民向记者反映,在兰大二院、张掖路菜市场等人员密集地,有拿着“全国残疾人证”和募捐宣传单的“聋哑人”索要爱心捐款。不少人对这种募捐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他们到底是不是真的聋哑人?我们的爱心是不是被骗子利用了?” “聋哑青年”索要捐款 见记者拍照便迅速走开 5月29日上午8点,在兰大二院门诊三楼30区候诊大厅,陪同母亲就医的记者就碰到了这样的“聋哑人”:一个手拿签字夹板的青年男子在候诊大厅走来走去,见到有坐下等候的人,就凑到跟前,用手轻拍对方的肩膀,然后递上自己的签字板,指着上面的文字给对方看,并在旁边微笑着比划。 记者刚坐下没多久,青年男子就手持捐款单走了过来,纸上除了介绍其是“聋哑人”外,“爱心捐款”几个大字尤为突出。纸张下方有一个表格,记录着捐款人姓名、所捐金额,上面登记了10多个名字,捐款数额多为五元、十元。青年男子将笔递给记者,示意记者登记、捐款。记者随口说了一句:“我没带现金。”他立即“听懂”,并拿出一张微信转账的二维码,比划可以微信转账。见记者拿出手机欲拍照,该男子神色惊慌,伸手夺过二维码,迅速走开了。记者尾随其后,发现他又到其他候诊区索捐。 闲聊中,很多在场的候诊市民均对这种“聋哑人”募捐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他和同伙在各个医院募捐不是一两回了,虽然我们愿意帮助老弱病残,奉献自己的爱心,但接二连三地遇到这样的‘聋哑人’,肯定都是骗子。”因患慢性病经常到医院就诊的郭先生说。“其实10元对大家来说不过是一碗牛肉面的钱”,王女士接着说,“但如果有人打着献爱心的名义欺骗,那下次真遇到看病有困难的人,我们就不好分辨了。” 市残联提醒 仔细辨别真伪谨防爱心被利用 通过互联网查询到,目前全国许多城市都有假冒聋哑人索捐的骗局,背后有不法分子“组织”。对此,市残联提醒广大市民,残疾人需要社会的帮助,但也有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募捐的幌子,冒充残疾人行骗,希望市民能够辨别真伪,谨防爱心被利用。
冒充公检法、客服人员、银行人员进行诈骗的案例屡见不鲜,那么,你知道网络交友还诱导赌博的新型诈骗方式吗?5月30日,甘肃省公安厅再次向广大市民公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 案例1 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例 5月24日,庆阳居民F女士接到自称社保局工作人员的电话,称F女士的社保卡在北京报销19850元,涉嫌骗保,两小时后将停止使用。后对方将电话转接至“北京市公安局”,“民警”称F女士欺诈骗保的事已立案侦查,现需核实账户流水,让F女士将全部存款取出,以现金方式存入指定账户。随后对方又让F女士继续转账一万元作为保证金。F女士感觉被骗,遂报警。 甘肃省反诈中心提示:公安机关不会在电话和网络上办案,更不会通过微信、QQ等聊天软件和工作对象交流案情。一旦接到自称公检法机关的电话,并提及银行卡、安全账户、转账等字眼的请立即挂断。如有疑问,可拨打96110咨询。 案例2 网络交友诱导赌博诈骗案例 5月24日,兰州居民Q女士接到一信息,对方称自己是Q女士的顾客,并约定过几日来Q女士的店里做皮肤护理。5月27日,对方称自己的男朋友出轨了,为了报复男朋友,希望Q女士和她一起进入男朋友维护系统的博彩网站,利用她掌握的网站漏洞,可以保证稳赚不赔。Q女士便注册该博彩网站会员,小额投注两笔后均获得了可观的收益,随后便增加投注金额。累计投注40000余元后,Q女士看到收益达19万余元时准备提现,但系统提示操作错误,本金也无法提现。 甘肃省反诈中心提示:网上认识的不明身份的好友,凡是主动提及掌握某网站系统漏洞、了解股票内幕消息等,进而诱导你进行投资理财或网络赌博的都是诈骗。 案例3 冒充贷款客服诈骗案例 5月26日,天水居民C先生上网时欲将车贷一次性还清,便在网上搜索还款平台。找到“智富车贷”平台后,C先生便电话联系对方,并向对方提供了个人信息。对方告知还有3万余元未还清,C先生称要一次性还清,对方便发送了一个银行账户,让其转账。转账后,对方称还款未成功,便重新发送了一个银行账户,让C先生转账49988元,并告知多余钱款会返还。C先生转账后,对方要求继续转账168811元。 甘肃省反诈中心提示:偿还贷款请到放款银行或正规信贷机构办理,切勿贪图方便在网上随意查找还款平台。
近日,浙江杭州临安警方破获一起靠朋友圈包装实施的集资诈骗案件。26岁的嫌疑人卢某在两年时间里,通过发布卖房等信息并以朋友圈“奢华”的包装,吸引40名被害人,进而通过编造投资项目诈骗1400多万元。另外,在多家电商平台搜索,都能发现买卖朋友圈包装素材的信息。 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美好生活,展示自己的美好形象,是许多人的爱好与生活方式。就此而言,采用各种方式“包装”自己的朋友圈,本来无可厚非。哪怕在朋友圈分享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没有品尝过的美食,那也仅仅止于个人道德和品性的争议,上升不到违法犯罪的程度。 但是,如果利用编造的朋友圈内容实施诈骗,无疑将触碰法律底线。在朋友圈实施诈骗、PUA,其本质与线下实施这些行为并无区别,其造成的破坏力也显而易见。正因如此,在执法部门的介入下,有关违法犯罪人员得到有力的惩治。 实话说,这些违法犯罪行为的逻辑和方法并不复杂。值得深究的是,为什么这些在线下已经烂透的行骗手段,在社交网络中依然防不胜防,让那么多人不自觉地走入陷阱。 梳理互联网的发展时,大致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即网络从早期的纯虚拟社会,逐渐变成了如今这种真实与虚拟并存的社交模式。越来越多的交流场景,依赖互联网工具的支持,甚至被互联网彻底取代。比如,早期互联网聊天室大多是陌生人之间的交流;而现在,即时通信软件承担了很大部分的熟人社交。用户对网络的感受越来越真实,这种真实感则掩盖了网络虚拟的一面。 虚拟与真实的混淆,也会反过来导致人们把网络上结交的朋友,逐渐等同于现实中的某个熟人。对于在网络上构建的密切关系,很多用户并不设防。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尽管那些浮夸、虚伪的朋友圈经不起认真推敲,却依然有不少人相信。 当上世纪末互联网刚进入大众生活时,有一句流行的话说:你不知道网线的那头是一条狗还是一个人。而现在,似乎没有人再担心网线那头是一条狗,但是,网线那头究竟是怎样的人,依然是人们使用网络开展社交活动时值得担忧的问题。有太多的方式可以让网络上的人物失真,美颜工具层出不穷,AI换脸大行其道,至于花钱购买朋友圈“装修材料”,更是没有多少技术门槛的简单操作。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互联网的真实与虚拟很可能长期并存。人们既需要网络来延展现实生活,也需要它来打开新的社交空间,结识新的朋友。这也对如何驾驭互联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怎样,培养和增强网络素养,用户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技术操作方法,还要形成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和辨识能力。朋友圈固然能够展示你所未抵达的花花世界,但你无法知道那个世界离自己有多远。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要细化治理方式,及时清理违背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的不良信息。类似贩卖朋友圈素材的行为,也可能牵涉到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尽管虚拟是网络生活不变的魅力,但对于影响人们真实生活的社交而言,还是要提倡真实、善意和朴素的价值理念。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对知名医院等机构被冒牌问题开展清理整治的通知》称,近期部分医疗机构利用“协和”等知名医院名义对外开展经营,扰乱正常医疗秩序,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为促进医疗等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现决定以“协和”“华山”“湘雅”“华西”“齐鲁”“同济”“天坛”等知名医院被冒牌问题为重点,对知名医院等机构被冒牌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理整治,切实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不少城市都发现有冒牌的知名医院,有的直接用知名医院之名,有的则声称是这些知名医院的品牌连锁医院或合作医院,方式虽有不同,目的都是为了“傍名牌”,这种现象存在已非一日两日,尽管各地时有采取集中整治的举措,但一直难以断根。2018年就有媒体调查发现,全国1700多家“协和医院”,除了三家外都是冒牌的。现在,这种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足见医院“傍名牌”问题的顽固性。 2017年8月,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企业名称禁限用规则》和《企业名称相同相近比对规则》规定,企业名称不得与同一企业登记机关已登记注册、核准的同行业企业名称近似,但有投资关系的除外;若知名医院对这些医院没有投资,这些医院就禁止使用知名医院的名称。《商标法》第五十七条明确,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此外,借知名医院的名称来打广告,还涉嫌违反《广告法》的相关条款。从法律层面来看,给予这些行为以坚决打击,并不缺乏手段和依据。 因此,对于这类行为的集中清理整治,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如果缺乏日常严格监管,两次集中整治之间就会存在一个较长的监管空档,在此期间,这种现象就容易卷土重来。医院“傍名牌”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较大利益,而赚快钱本来就是少数民营医院的一种生存之道,这些医院借整治的间歇大肆“傍名牌”,等风声紧时见好就收,但仍可获得可观利润。 可见,对于医院“傍名牌”顽疾,除了要进行集中整治外,还要加强常态化监督和长效监督。日常监督除了强化执法外,还可以鼓励知名医院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利益。过去知名医院对此多听之任之,主要因为冒牌的医院多了管也管不过来,通过法律来维权,耗时长、成本大,反而得不偿失。所以,鼓励知名医院维权,就应该为他们提供方便,不妨通过委托代理等方式展开诉讼,通过集中诉讼降低成本,提高维权效率。 受冒牌知名医院坑害最深的,无疑是广大患者,患者原以为到了一家了不起的医院,得到了一位了不起的医生的诊疗,结果却掉进了一个医疗陷阱。因此,对于这类行为,更应该站在患者的角度,通过具体的个案来维护患者的利益,只要发现一起借名坑人事件,就及时处理一起,这样的监督才能产生持续的震慑作用。
拒绝签订任何形式的“租金贷”等金融产品,尽量选择“押一付一”或“押一付三”的租金支付方式……为让居民更安心地租房,保障住房租赁企业、房东(业主)、承租人的合法权益,近日,南宁市住建局在市场监管的过程中发现,南宁市部分住房租赁企业可能采用“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的经营模式开展业务,而此类经营模式有可能带来风险。为此,南宁市住建部门发布风险提示,警惕“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租房风险。 警惕“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租房风险 南宁的韦女士近期十分郁闷,去年她将自己闲置的一套住房,委托给一家租赁托管公司进行出租,每月收取房租1500元。可在开年后,迟迟未收到租赁托管公司的租金,当她找到公司办公场所,发现公司已人去楼空。韦女士出租的房子已有人居住,租客称自己已向租赁托管公司一次性付清12个月的房租共计14400元,并多交了一个月的租金1200元作为押金。按照合同约定,租客可以在韦女士家的房子居住13个月,也就是到2021年年初韦女士才能收回房子。 无独有偶,近日,南宁市住建局在市场监管的过程中发现,南宁市部分住房租赁企业打出优惠广告,宣称“租房付1年送4个月,付2年送9个月,付3年送1年……”即一次性交付房租越多,赠送居住时间越长。南宁市住建局指出,此类企业可能采用“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的经营模式开展业务,此类经营模式有可能带来风险。 何谓“高进低出”和“长收短付”?“高进低出”指的是部分住房租赁企业为快速占领市场,以高价向房东收房,以低价向租客出租的行为。“长收短付”指的是住房租赁企业按月或按季交付房东租金,但要求租客按年交付租金,一次性收取一年甚至三年租金。“企业利用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的经营模式可形成资金池,快速扩张。虽然住房租赁企业采用此经营模式可以快速筹集资金、占领市场,但该模式存在风险隐患。”南宁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外地已有多家住房租赁企业破产跑路 记者梳理相关案例发现,其实,“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等现象,在其他省市较为突出。 近期,杭州中择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因采用“高进低出”“长收短付”模式经营,无力支付租金,向房东打白条。该公司运营仅一年半时间,就收进了800多套房源,但“高收低租”以及对租房市场错误判断的结果,使资金链断裂。目前该公司已欠房东2000多万元。 武汉铃铛商业管理有限公司高价收购房源,低价出租给租客,难以维持经营,不再向房东支付租金。大量房东房屋被占却收不到房租,租客交了租金却被房东下“逐客令”限期离开。一位租客提供的合同显示,铃铛公寓收一处房源的价格为1800元/月,但是租房的价格仅为1600元/月,多位房东、租客在协商的时候发现该公司基本是“高收低租”。目前武汉当地公安机关已将该公司查封,公司主要负责人已经被控制。 近两年来,资金链断裂导致的倒闭、跑路、信誉崩塌的住房租赁企业达20余家。 南宁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参照外地案例,虽然住房租赁企业采用此经营模式可以快速筹集资金、占领市场,但一旦资金链断裂或经营不善,企业将面临破产风险;此外,更有个别企业实际控制人在恶意套取大额资金后卷款跑路,房东、租客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租房防范“入坑”牢记这几点提示 为防范风险,南宁市住建局给出以下提醒。 首先,在签订合同前应查看租赁企业的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等情况,尽可能多种渠道了解相关企业的市场口碑和客户反映再慎重做出决定。建议选择正规可靠且已在南宁市住建局备案的住房租赁企业提供服务。 其次,房东托管出租住房时,切忌盲目追求高额租金,应及时了解周边房屋租赁市场价格,警惕租赁企业“高进低出”带来的租房风险。 另外,承租人与租赁企业或二房东签订租赁合同时,尽量选择短期支付房租(如月或季度支付),注意避免一次性支付较大额度的房租,以免因企业不能正常经营时造成较大利益受损。 最后,提醒租客,要仔细阅读租赁合同条款,避免霸王条款、隐形条款等导致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建议使用2019版南宁市房屋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在网络上,名字可以改,身份可以变,信息可以藏,所以屏幕背后的“网红”真的是照片中让你心仪已久的他/她吗?日前,宝山区检察院对一起冒充网红诈骗他人钱款的案件提起公诉。2019年12月起,被告人黄某冒充网红苏某某的身份,通过“探探”交友软件分别搭识被害人杨女士、张女士、李女士三人,后以交朋友为名取得对方信任,再以淘宝店刷单、银行卡被冻结等虚假理由向被害人借款,分别骗得杨女士19,881元、张女士1,800元、李女士35,000元,后将上述钱款用于归还个人债务及个人消费。 2019年12月中旬,杨女士通过探探认识了“网红主播苏某某”,两人聊得很投缘,加了微信的四五天后,“苏某某”提出让杨女士做其女友。杨女士在读书的时候就比较喜欢苏某某,能和自己喜欢的人谈恋爱,杨女士非常欣喜。 此后,“苏某某”向杨女士表示其正在经营一家淘宝店铺,想让杨女士配合刷单,还发送了微信二维码收款码,杨女士先后通过二维码转账支付了近2万元。转账之后,“苏某某”称其支付宝账户被冻结,杨女士便没有要求他立即还钱。 几天后,“苏某某”乘坐飞机从成都飞至上海,通过杨女士提前告知的家庭住址和门锁密码,进入了杨女士家中。当天杨女士较晚才回来,“苏某某”借口害羞不让杨女士开灯。由于光线比较晦暗,杨女士并未觉得有异,二人随便闲聊几句便各自休息。第二天早上起床,借着晨光,杨女士发现男友“苏某某”不是网红苏某某本人,但她没有声张,默默出门前去上班。男友“苏某某”下午也自行飞回成都。 杨女士意识到被骗后并没有拆穿黄某的骗局,而是继续曲意逢迎,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假“苏某某”能归还被骗的钱财。无果后,杨女士心生一计。2019年12月底,杨女士再次邀请“苏某某”前来上海,不料这次杨女士已经提前报警,守株待兔下将假“苏某某”抓获于家中。 经审讯,假“苏某某”真名为黄某,妻子和女儿都在四川老家。黄某平日从事卖花工作,因沉迷于网上赌博,欠下了不少债务,便心生邪念。实际上,真的网红苏某某是某社交平台一位小有人气的UP主,平时发布的短视频广受女粉丝喜爱。黄某此前机缘巧合下加了苏某某的微信,并且关注了他的微博,从他的微信、微博中下载了不少图片和视频作为自己朋友圈的“包装”,自称是苏某某。在诈骗杨女士过程中,为了获取她的信任,黄某还利用微信小号假扮成“苏某某的母亲”,加了杨女士并聊天。黄某还冒充苏某某诈骗了另外两名女子。 宝山区检察院经审查认定,黄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以诈骗罪对其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判处黄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追缴被告人黄某的违法所得发还各被害人﹔不足部分,责令继续退赔。 检察官提醒,网络时代各类手机“APP交友软件”鱼龙混杂,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如何做到反诈骗,理性判断是关键。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若遇到要求以钱财呵护感情的网恋对象,请你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