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出台的一系列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税费优惠政策,发挥税务部门在推进“六稳”“六保”工作中的作用,龙井市税务局“四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帮扶企业渡过难关。 一、推出套餐式服务,打造“有求必应”的企业发展问题受理平台。为助力经济稳步复苏,推出了集信息确认、户管注册、税种核定、资料发放、新办企业涉税辅导等多个事项于一体的新办企业套餐式服务,将发票限额票量变更、小规模转一般纳税人、简易处罚等发生频率高、业务较为复杂、上下游流程关联度高、需要跨系统操作的关联事项纳入套餐式服务,使新办企业登记从“站站停靠”转为“一站到底”,当天即可申领发放发票,进一步优化了企业开办涉税流程。 二、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税银合作质效。疫情期间,积极推动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公开纳税信用评价方式,通过办税服务厅公告栏、电子大屏幕、税企交流群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A级纳税人名单,在办税服务厅设置A级纳税人专窗,提供绿色通道。同时,积极推进企业信用体系成果运用,于上半年为龙井市2户企业通过“银税互动—缴税贷”,成功贷款了280万元和60万元,为缓解企业经济压力,平稳渡过复工复产难关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推广“非接触式”办税,提供优质暖心服务。持续加大网办服务力度,根据省税务局梳理制作的197项“非接触式”网上办税业务清单,通过电话、微信、税企联络群进行多渠道宣传,第一时间辅导纳税人网上办税方式和具体操作方法,通过线上方式辅导纳税人准备申请所需资料,并按照规定流程尽快审核处理,对纳税人网上申请领用发票提供邮寄配送服务,确保疫情防控期间为纳税人提供平稳高效的办税服务。 四、推动宣传辅导常态化,强化税收优惠政策指引。持续深化宣传方式,扩大减税降费宣传成效,大力拓展网络线上宣传。利用门户网站、官方微信等平台共发布关于减税降费、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信息56篇,制作减税降费、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产品9个。在支持企业复工政策解答视频会上,为企业负责人传达并解读各项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税费优惠政策。围绕企业提出的支持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措施方面的问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解答,帮助纳税人渡过难关,使纳税人逐渐恢复信心和动力。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我国经济。国家税务总局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统筹谋划,以切实有效的实招、硬招助力“六稳”“六保”,为实现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务力量。 ——加大税校联动,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机遇,助力“稳就业”。内蒙古税务局着眼当前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与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建立党建联动长效机制。一方面,做好宣传,与高校达成税校合作协议,在高校打造税务实践教学基地,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在高校免费开设税收相关课程;开设“轶宾讲堂”,面向广大师生开展税法普及宣传,真正实现税法进校园。另一方面,用好“智库”,积极引进高校的科研“外脑”,开展税制改革、“互联网+税务”、电子商务税收管理等相关课题研究;鼓励大学生担当税务志愿者,深入办税服务厅和纳税人、缴费人中开展志愿活动。同时,税务部门组建“专项服务队”和“青年服务队”:“专项服务队”为高校建设创业孵化器、创业园提供便利和支持,提供“一揽子”税费优惠政策支持,帮助高校及创业大学生用好用足税费优惠政策;“青年服务队”直接面向大学生创业群体,对接大学生创办的企业,主动靠前服务,解读和辅导税费优惠政策,积极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涉税咨询渠道,帮助他们解决具体涉税问题。 ——推行银税互动,为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贡献力量,助力“稳金融”。内蒙古税务局充分发挥纳税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与发改委、银保监局和金融机构密切沟通联系,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共享信息、创新产品,将“纳税信用”转化为“真金白银”,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形成企业、银行、税务三方共赢的局面。目前,已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1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签署新的合作协议;上线“云税贷”“银税贷”“税易贷”等9个金融产品,实现了在线申请、在线授权、在线审批、在线授信、在线查询的“全线上”服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成功授信7500余笔,发放贷款34.75亿元,为助力全区企业复工复产、解决资金困难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持续扩大“银税互动”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使“银税互动”工作成为内蒙古党委、政府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项”,并力争于今年在全区实现面向个体工商户的“银税互动”。
记者从泉州市信用办获悉,近日我市印发《泉州市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为泉州超百万市场主体打造更优的营商环境。 信用监管覆盖事前事中事后 “与传统监管模式不同,新型监管机制下的信用监管将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市信用办相关负责人说,此次《意见》明确推行的监管措施共有14条,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各监管环节。 在事前监管环节,泉州将着重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通过“做承诺”“重教育”“用报告”等抓手,提高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意识。具体包括实行审批告知承诺制、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鼓励市场主体通过“信用中国(福建泉州)”网站等进行自我信用承诺公示、全面落实信用修复承诺制度、开展经营者准入诚信教育。 在事中监管环节,泉州市将实施行业分级分类监管,即根据企业信用状况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这也是信用监管最鲜明的特点。根据《意见》,泉州将规范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完善分级分类监管措施,强化评价结果共享应用。其中明确,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可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减少对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对信用风险一般的市场主体,按常规比例和频次抽查;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依法依规实行严管和惩戒。此举有望“让守信者降成本,让失信者付代价”。 在事后监管环节,则通过深入开展失信联合惩戒,让监管力量“好钢用在刀刃上”。为此,泉州市将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对象认定机制,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定期梳理失信主体清单,通过开展失信提示和警示约谈等方式督促失信主体限期履行相关义务、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同时,深入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依法追究违法失信责任、探索建立信用修复机制,从而做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 “三张清单”织牢“一张网” “与传统监管方式相比,信用监管还将更加凸显大数据的运用。”该负责人指出,为强化信用监管数据基础及支撑保障,《意见》从全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推进信用监管信息全面归集和公开公示、提升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服务功能、加大信息安全和市场主体权益保护、规范引导行业组织和信用服务机构参与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泉州市将以法律、法规、规章或上级规范性文件为依据,编制公共信用信息数据清单、行为清单、应用清单,并充分发挥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互联网+监管”系统信息归集共享作用,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整合形成完整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形成全面覆盖各地区各部门、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一张网”。这张“网”将有效强化地区间、部门间的协同监管,与行业协会商会、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等社会力量拧成一股绳,整合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信用监管的强大合力。 开展试点示范 复制推广经验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泉州市信用办将从加强组织领导、开展试点示范、做好宣传解读等3个方面推进《意见》落地落实。 其中,开展试点示范方面将围绕信用承诺、信用修复、失信联合惩戒、信用大数据开发利用等重点工作,组织各地各部门开展信用建设和信用监管试点示范,及时总结、提炼、交流开展信用建设和信用监管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工程建设、电子商务、融资担保、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和行业加大信用监管创新示范力度。推进综合信用服务机构试点和守信激励创新试点工作。
我市坚持“以诚立市,以信筑城”,始终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举措。全市上下协同发力,城市信用监测排名连续大幅度提升,信用体系建设正朝着更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我市通过精准有力的信用监管和创新服务,全面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双胜利”。目前,在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我市已从2018年底的第23名上升至全国第8名,已进入信用建设先进城市行列。 夯实基础 大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数据征集总量达10亿条 为提升信用信息覆盖范围,我市进一步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归集维度。确保人社、税务、公积金等信用信息数据征集入库,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信易+”应用的实际需求,拓展了水、电、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信息征集。同时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机构登记信息征集入库,有力提升了信用信息应用和联合奖惩措施落实的精准度,实现信用信息基础库数据征集项目全覆盖。目前大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数据征集总量达10亿条,为持续开展信用信息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依据《辽宁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研究制定《〈大连市社会信用条例〉起草工作任务推进表》,广泛借鉴先进城市经验,结合我市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和实际建设需求,组织专家团队起草《大连市社会信用条例》,已进入向社会征求意见阶段,今年底前将完成条例制定工作。 推动应用 以“守信激励”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为进一步强化信用信息应用服务社会的效能,对信用良好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全国“信易贷”平台大连站于3月5日正式上线运行,并组织多部门联合印发《大连市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开展“信易贷”服务工作方案》,确保“信易贷”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在“信用中国(辽宁大连)”网站开设“信易贷”专栏,提供全国“信易贷”平台官方入口。 开展“信易批”、“信易保”、“信用溯源+跨境电商”、“信用+就业”、“信用+创业”等10余个领域以守信激励为主旨的信用信息应用。旅顺口区通过信用承诺制施行“人才公寓”优惠政策,为符合标准、诚实守信的优秀人才提供月租金从0元至150元不等的公寓住所,优惠期最长5年。 为提升联合奖惩精准性,提高政务服务效率,进一步完善联合奖惩工作机制,目前,以市住建局等多家单位为试点,全面梳理市级、区县级住建系统政务服务事项与联合奖惩措施清单之间的精准对应关系,通过联合奖惩系统接口与部门政务服务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后续将逐步向全市相关行政部门推广。 助力疫情防控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 建立疫情防控领域守信失信“红黑名单”制度,将企业、个人信用良好行为和失信行为信息统一归集至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开展联合奖惩。同时在“信用中国(辽宁大连)”网站开设“疫情防控守信激励红名单”和“疫情防控失信惩戒黑名单”专栏,及时向社会公示。截至目前,网站共发布包括驰援湖北疫情防治、参与本地疫情防治一线工作在内的单位及个人“红名单”信息7期,其中个人信息1707条,企业信息29条;发布造谣传谣、违规复工复产、祭祀烧纸引发火情等失信惩戒“黑名单”信息15期。 积极引导企业签署《疫情防控承诺书》并进行公示,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优势。对未严格履行复工复产规定、未对返岗职工进行健康监测等行为,但尚未达到行政处罚或司法判决行为的企业,依法将其列入重点警示名单,并及时将信息推送至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纳入信用记录。开辟信用修复绿色通道,通过“非接触、零见面”方式跟踪服务,指导因存在失信行为记录无法申报国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的12家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免费提供线上培训,仅用1天时间就协助8家企业完成平日至少耗时10个工作日的信用修复。 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数据归集、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的优势,对多家公司研发的疫情防控系统进行应用论证,在选定“市民云”应用软件后,将个人健康承诺与信用记录进行绑定。同时积极推动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市民云”平台对接,为已有350万实名注册用户的“市民云”平台提供餐饮服务企业信用筛查服务。
6月3日,银川市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正式上线,石嘴山银行首批签约接入平台。该平台将通过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据银川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底,银川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照“一网、两库、N系统”基本框架,初步实现上联自治区、下同县区、横向联接53个政府部门,归集行政机关、社会组织、企业、自然人各类信用信息8191万余条,向政府部门提供信用查询、信息公示、联合惩戒、信用预警、信息归集等信息服务。“2018年信用银川网站上线,点击量近120万人次。在此基础上,市发改委依托银川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搭建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信用惠民便企措施落地,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向社会开放应用。”该负责人说。 银川市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广泛归集金融机构发放信用贷款相关信用信息,逐步建立“信用+科技+金融”融资模式,让企业线上提交融资需求,平台智能匹配,金融机构参考发放信用贷款,促进企业信用资产变现,守信企业可获更多信贷支持。
近期,舟曲县税务局组织召开了“银税互动”工作联席推进会,旨在加快推进“银税互动”升级版工作,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切实提高“银税互动”工作成效。 会上,该局业务骨干通过详细解读纳税信用评定相关政策,组织观看银税互动惠企业宣传片等方式,使得参会人员再次对“银税互动”有了深层次、全方位的理解。与此同时,舟曲县银监组、县农行、工行、信用联社、邮政储蓄五家金融机构代表和部分纳税人代表先后进行了发言。银行金融机构代表分别就目前“银税互动”已放贷情况及贷款产品种类、特点、渠道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并当场为纳税人在贷款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答疑解惑。会上各金融机构代表表示:将竭尽全力为“银税互动”的受惠群体拓展贷款业务,实现利率优惠、手续简化、流程速度、应贷尽贷、秒批秒贷,切实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纳税人代表舟曲县盛世恒通建材运输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娟说:“今年3月份,我公司已通过甘肃省电子税务局“银税互动”平台申请工商银行网上小额贷款85万,从申请贷款到资金到账整个流程速度非常快,网络时代真给力,更感谢国家出台这么好的线上平台,实实在在为我们企业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后援保障,今后我要积极宣传,引导更多的企业依法诚信纳税,用纳税信用的红利反育企业做大做强”。 下一步,该局将持续与银监组及银行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合作,抓实抓细纳税信用向金融成果的转化,持续推进“线上银税互动”,促进“银税互动”工作全面提速增效。着力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助推舟曲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前,从市税务局获悉,大庆市2019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已正式出炉,共评出A级纳税人806户、B级纳税人13330户、M级纳税人17923户、C级纳税人331户、D级纳税人3129户。其中,A级纳税人户数同比增73%。我市A级纳税人名单通过国家税务总局、黑龙江省税务局、大庆市税务局门户网站和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公布,广大纳税人可自行登录查询。 据悉,税务机关开展纳税信用评价工作,采取年度评价指标得分和直接判级方式。评价指标包括税务内部信息和外部评价信息。纳税信用级别分为ABMCD五个级别,并对A级企业进行守信激励,对D级企业进行失信惩戒,对B级、C级、M级企业加强辅导与管理,以提高纳税人诚信纳税意识和税法遵从度。 市税务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的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整体向好,呈现出信用良好的A、B、M级纳税人户数增多、比例增加的态势。据了解,2020年我市参评纳税人总数为35519户,A、B、M级纳税人合计占到全市参评企业总数的90%。尤其是A级纳税人户数大幅增加,较上年度的465户A级纳税人增加了341户,增幅达73%。 企业需要满足多项指标才能入围A级纳税人。据了解,税务机关会根据纳税人的信用历史信息、税务内部信息、外部信息等对纳税人进行评分,年度评价指标得分90分以上的定为A级。 企业成为A级纳税人,能享受多项激励措施。比如,一般纳税人可单次领取3个月的增值税发票用量,需要调整增值税发票用量时即时办理;普通发票按需领用;连续3年被评为A级信用级别(简称“3连A”)的纳税人,还可以由税务机关提供税收宣传定向推送、办税绿色通道、排队叫号优先办理等VIP专属服务,根据纳税人办税需求“一对一”定制专属服务产品;金融机构为有贷款需求并符合条件的A级纳税人发放无抵押的信用贷款等。 “A级纳税人户数大幅增加,信用良好的纳税人比例加大,这些都直观反映出我市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逐年加强,纳税人越来越珍惜自己的纳税信用。”该工作人员说。 据悉,2020年纳税信用评价工作引入了信用修复机制,对评价指标进行了优化,扩大了评价范围。与此同时,税务部门不断加强守信联合激励措施的落地,给予纳税信用A级企业多种税收便利,将申请“银税互动”项目涵盖范围从纳税信用A级、B级企业扩大至M级企业,帮助更多纳税人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使“守信者一路畅通”。
进入6月份以来,县税务局认真落实“六稳”“六保”决策部署,从减税降费落实、税银互动帮扶、出口退税提速等方面持续发力,提高服务质量,确保该减的减到位、能帮的帮到位、该退的退到位,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县税务局积极为企业送上减税降费政策“大礼包”,宣传并辅导1762户自开发票企业进行税控升级,确保增值税征收率减按1%征收一户不落;通过微信、朋友圈、武邑融媒等方式多平台宣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缓缴纳2020年所得税政策;对已交社保费需退回企业,立刻核实并快速办理退税流程,增加企业资金流,让企业得到真实的优惠,促进市场主体的稳定,为城乡居民的就业稳定、基本民生的稳定贡献税务力量。从2月份至今,我县273户企业已享受减免三项社保费1499.35万元,医保105户已享受减半征收医保费227.33万元。退回企业已先行缴纳的社保费109.07万元。从实施效果看,中小微企业受益颇大。 针对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县税务局开展银税互动,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企业需求,精准提供金融服务,为守信企业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途径,帮助小微企业缓解资金困难尽快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县税务局已联合县域内金融机构向22户企业发放贷款700余万元。 除此以外,县税务局大力推广“非接触式”办税,实现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快速办、便捷办、容缺办,办理速度由8天缩减到5天,退回税款快速到账,盘活企业资金,做好稳外贸工作。截至目前共办理出口退税1862万元,以最大力度支持出口企业发展。
今年以来,为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助力企业发展,黔南州税务局持续加码“银税互动”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一个平台”,做好“四个扩大”,以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了解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资金流动情况,充分发挥纳税信用信息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企业、商业银行连在一块,确保疫情期间信息推送、申请受理不中断,努力实现“银税互动”贷款网上一站式办理,提高了“银税互动”发放贷款成功率,为企业复工复产“输血”,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今年1至5月,黔南州通过“税务信用云”线上申请获得贷款的中小微企业308户次,审核发放“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贷款23774.56万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为全州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复销和扩大生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个平台”:一是抓好“突破口”。以建设“税务信用云”平台为突破口,集成“税务信用云平台”信息,实现银税互动信息交换共享由“线下”搬到“线上”,实现了纳税人在线申请、商业银行在线审批模式,向纳税人提供一个全天侯网络化的信用贷款申请平台,充分挖掘税务数据资源,以信用换信贷,着力破解中小企业成长“瓶颈”,助推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搭好“银企桥”。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贵阳银行等8家商业银行协作,为纳税人与商业银行搭建银企“鹊桥”,并充分利用“税务信用云”平台,发挥数据分析、信用应用、金融贷款申请等作用,简化办理手续和贷款中间环节,不向纳税人收取任何费用,为中小微企业申请融资开启简便、快捷、高效渠道,促进更多银企双方达到信贷合作;做好与银保监分局的协调配合,共同落实好省税务局和省银保监分局深化和规范“银税互动”工作要求,充分发挥“银税互动”普惠效能,实现“银税互动”线上全覆盖,规范“银税互动”信用信息共享范围。 “四个扩大”:一是扩大终端使用范围。开发“税务信用云”集成系统,增加查账征收个体工商户和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信息、纳税人信用评价结果查询功能,增加税务与银行、政府部门间的数据推送和接收,满足税务机关与相关部门间信用信息采集、归集、共享、公开、使用和监督管理等活动,使“税务信用云”功能更全面,能照顾手机和PC机都能使用的习惯,使用终端范围更广。二是扩大纳税信用评价范围。率先在全省并运用科技手段将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纳入评价范围,该项目从2019年开展在全省推广应用,为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参与“银税互动”提供了信用资产。三是扩大纳税信用受惠面。将银税互动受惠群体由纳税信用A、B级企业拓展至除纳税信用D级外的其它纳税人,探索将自然人纳入“银税互动”受惠范围,受理面大幅增加;按时开展纳税信用评价,每年统一开展对纳税人上一年度的纳税信用评价指标进行信息采集、任务分配、确认、复核、发布等工作,确保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作为银税互动基本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目前对2019年度纳入评价企业类纳税人达43643户,查账征收个体工商户1127户,同时对2020年第一季度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55881户进行了评价,使符合参评条件的纳税人具有税务信用资产。四是扩大“银税互动”知晓面。对基层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税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开展培训,组织学习“银税互动”政策,解答纳税人、缴费人守信激励的咨询;在办税服务厅、智慧办税服务厅通过播放宣传片,摆放宣传资料和操作指引等,大力开展“银税互动”政策宣传;同时通过与工商联、民建委等与中小微企业密切联系的民主党派、团体建立协作机制,借助其辐射作用扩大“银税互动”知晓面,努力做到“家喻户晓”;联合商业银行做好银税互动的宣传辅导合作,与贵阳银行联合实施开展“银税互动”服务宣传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与农业银行黔南州支行签定银税合作协议,通过纳税人学堂,办税服务厅,智慧办税厅等开展银税互动措施和普惠制金融产品的介绍,使中小微企业公平分享大数据金融的发展成果,有效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满意度。
受疫情影响,企业资金链普遍承压,永登县税务局持续强化“银税互动”,与各大银行密切合作,为辖区内企业“贷”来复工复产信贷支持,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企业纳税信用转化为“真金白银”。 今年以来,为了将疫情对企业的冲击降到最低,该局主动作为,及时跟进税收服务,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分析梳理辖区企业情况。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大力宣传银税合作贷款产品,在办税服务厅播放“易税互动惠企业”动漫宣传片,深入企业实地走访,精准掌握企业发展瓶颈,“一对一”“点对点”辅导纳税人操作流程,把利企政策及时送到纳税人手中。另一方面,主动上门进行接洽,加强与县属各银行的沟通联系,建立银税互动台账,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快速获得银行融资,为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复销增添税务力量。 目前,该局已与县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三家银行开展“银税互动”项目,将企业纳税信用等级与缴纳税款情况作为判定企业贷款额度的重要依据,并扩展贷款范围,将信用级别A、B级扩展到M级,使企业的纳税信用成为实实在在的信用资产。截至目前,辖区内已有20户企业依托“银税互动”项目获得银行贷款2077.2万元,让纳税人切实享受到了信用红利,为辖区企业发展铸造了解决融资问题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