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搭建辖内企业与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对接平台,促进银行和企业的良性互动,人行西藏林芝市中支主动扛起“银税互动”推动工作责任,不久前协同市税务局举办银税企对接会。30余家企业代表和4家涉税信贷产品供应银行负责人和产品介绍人共计40余人参加会议。 人行林芝市中支和市税务局对各自领域内相关银税政策进行了解读,对2019年全市纳税人纳税等级评价结果进行了通报,对涉税信贷产品推广运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答疑。工行、农行、建行和邮储银行当地机构分别介绍了各自涉税信贷产品的申请流程及相关准入条件,有效化解了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银税合作的社会影响力。 人行林芝市中支充分发挥基层央行职能,结合国家出台的稳企业保就业相关政策,通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来缓解和扶持民营、小微企业实际困难,与此同时,加强同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搭建政银企对接桥梁,形成长效沟通联系机制。 今年以来,人行林芝市中支联合市财经办、工商联、税务局及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召开了5场政银企对接会、两场金融支持复工复产对接会、两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集中座谈会,走访企业24家,走访相关部门10余次,累计落地贷款金额8.2亿元,建立了纳税信用等级B级以上企业名单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推送机制,进一步提高了银企对接效率。截至8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0.96亿元,较年初增长11.21%,同比增长13.96%;民营企业贷款余额32.2亿元,较年初增长27.07%,同比增长22.15%;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51亿元,较年初增长40.75%,同比增长40.32%,金融助力稳企业保就业成效显著提升。
今年4月以来,为了提升普惠综合服务,增强小微金融供给,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快速恢复发展,工商银行新疆分行与国家税务总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税务局实现银税线上数据直连,推出纯信用线上普惠产品——“税务贷”。工商银行昌吉分行将“税务贷”作为支持小微企业生产与纾困发展的拳头产品大力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税务贷”产品一经发布,工商银行昌吉分行及时通过微信、短视频、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大力宣传;同时,借力税务部门推荐的优质企业清单、监管部门推荐的“百行进万企”客户清单,积极开展精准服务,主动与企业展开融资对接,进厂区、进企业现场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与企业进行融资洽谈对接,针对有融资需求且符合申请条件的小微企业现场指导其申请“税务贷”。工商银行昌吉分行辖属县、市支行也积极参加了税务局和银保监局、金融办共同举办的“银税互动”宣传活动,在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给小微企业传导了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经营理念。 短短6个月时间,工商银行昌吉分行共为103户小微企业办理税务贷业务211笔,金额1.53亿元,户数突破百户,金额突破亿元大关。 “税务贷”业务是工商银行基于企业经营及纳税数据、为小微客户提供的信用贷款业务,具有申请简单、快速到帐、按日计息、随借随还的特点。目前,该产品最高授信额度300万元,执行年化4.15%的优惠利率。 后续,工商银行昌吉分行将继续利用普惠金融产品进一步拓展市场、加大对区域内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用实际行动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市财政局积极响应“诚信佳木斯”宣传月活动号召,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推动诚信佳木斯建设。 利用本单位“法治财政建设工作群”发布信用政策知识,转发“诚信佳木斯”相关信息,借助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优势,扩大宣传范围。 通过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发布信用信息和信用宣传活动信息,扩大信用宣传受众面。 在市财政局一楼大厅展出信用政策知识展板,吸引进出财政局的职工与办事群众观看。在市财政局周边悬挂“诚信佳木斯”宣传标语进行宣传,扩大社会知晓面。 在市财政局一楼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显示信用政策知识,滚动播放政府采购、会计、财政性资金管理三个领域的联合惩戒备忘录的内容,使失信主体敬畏失信惩戒措施,及时修复和维护自身信用。 在组织会计职称考试时,实行诚信承诺制。监考人员签订健康承诺书,考生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与健康状况承诺书,并在考场张贴诚信考试宣传标语和宣读考生信用承诺书。对往届参加会计职称考试有作弊行为等失信人员限制其报名参加考试。 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对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实行诚信承诺制。专家入黑龙江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时需签订承诺书,在参加采购项目评审时需再次签署诚信承诺书。对投标人进行信用审查,即通过“信用中国”和“中国政府采购”网站对投标人进行诚信查询,查询投标人是否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对失信主体限制参加政府采购活动。
10月10日,国家税务总局株洲市渌口区税务局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株洲市渌口区支行完成战略合作签约,双方将在“银税互动”方面进一步深入合作,为市场主体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今年以来,由于受到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受到了严重冲击,财务状况一度十分紧张。株洲银丹农产品有限公司一家成立不久的以生产蛋制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公司,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受疫情影响,公司产品一度严重滞销,导致公司运转困难,让公司法人代表肖建新坐立不安。渌口区税务局在得知相关消息后,立即闻讯而动,并通过“银税互动”,联合邮储银渌口支行行为其提供了一笔200万元的贷款。及时帮助其解决了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使得公司又再度“活”过来。 随着此次渌口区税务局和邮储银渌口支行战略合作签约的完成,双方将围绕渌口区市场主体信贷需要,借助“银税互动”的“牵线搭桥”,进一步简化纳税信用等级优良的市场主体贷款申请程序和条件,让诚信纳税的“金字招牌”变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大数据牵线“补链”需求。今年以来,市局持续利用增值税发票等税收大数据多维度跟踪分析企业复工复产状况及经济运行情况,细致梳理购销方、上下游配套等方面问题,截至9月底,为46户本地企业寻找4664家原材料供应方,筛选两批23户重点企业,成功为20家湖北企业搭桥,实现采购成交金额8462万元,促成蚌鄂两地企业新签订18份正式合同或协议,累计金额3758万元。 精包保纾解“服务”需求。建立重点企业专项包保服务清册,精准定位需求,定制“优惠清单”一对一推送辅导;实行“专项包保+跟踪服务”网格化管理,筛选9类行业3.3万户企业,分解包保内容3项,明确包保责任人68名,推送优惠政策22万户次,政策推送覆盖面100%,实地走访企业587户,征集需求建议217个,“一企一策”纾解服务堵点50项,编制“线上包保工作底稿政策参考13条”,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银税贷助力“融资”需求。建立银税企需求对接机制,协同银保监部门持续加大“银税互动”力度,持续调研分析,梳理汇编《蚌埠市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手册(税务版)》,开展“线上+线下”信贷辅导,细化8项工作指标,信用服务由单一企业等级评价数据共享推送转至“网络数据分析+实地考察”多向评价推送。截至9月底,全市累计为1061户守信企业发放贷款8.17亿元,充分利用信贷“活水”为中小微企业解渴。
一是实行纳税信用动态管理,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引导14622户纳税人“主动纠错”,累计修复各类信用分值94779分。2020年,近4500户企业获评纳税信用A级,同比增长2.1%。二是建立“税政银”长效合作机制,为诚信纳税企业减事项、减材料、减时限,落实A级纳税人发票领用、办税方式等方面激励措施40余项。三是金融、税务部门健全长效合作机制,为纳税信用A级、B级、M级企业提供纯信用贷款。今年来,1514户企业获“银税互动”贷款6.6亿元。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诚信建设,2019年成立了市诚信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天津市加快推进诚信建设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诚信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等,大力开展诚信宣传,初步建成“1+16+N”信用信息系统。目前,天津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归集信用信息7.21亿条。 依托天津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供的红黑名单,天津市市场监管部门加大联合奖惩力度,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共归集合格联合奖惩案例近8.5万个。 同时,各部门不断完善相关领域联合奖惩工作机制,市高院、市交通运输委等部门联合签署《关于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参与我市小客车指标配置的协议》,禁止“老赖”申请小客车调控增量指标和购置、更新非经营必需车辆;市消防救援总队、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天津市消防安全领域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对纳入消防安全领域“黑名单”主体采取增加抽查频次、禁止在相关领域从业等联合惩戒措施。 天津市制定《天津市行业信用监管责任体系构建工作方案》,分三批推动26个部门在50个重点行业、领域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推进事前信用承诺、应用信用报告,事中信用综合评价、分级分类监管,事后信用奖惩、信用修复等措施落实,充分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目前,天津市已搭建起多领域信用应用场景。依托天津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2019年12月底上线运行了天津市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信易贷”平台),更好缓解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截至今年8月底,该平台已入驻32家银行、29家信用服务机构,上线80多款信用贷款产品,累计为上万家守信企业发放上百亿元信用贷款。 天津市政务服务部门推出“信易批”服务,将信用信息嵌入政府部门审批服务流程,实现“信用越好,审批越容易”,对部分行政许可事项实行信用承诺审批,推动其余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容缺受理”,行政许可事项实现100%“信易批”,截至今年8月底,采用“信易批”办理事项共计12100件,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最大程度惠企便民。
近日,西宁市印发《西宁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分工方案》,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统一全市信用监管规则和标准,确保信用信息归集的规范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全面提升,信用监管的工作基础不断夯实。 西宁市全面建立“凡办必查”机制,运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增强信用监管的法治保障,完成事前提供查询、事中分类监管、事后信用记录的全流程闭环监管,提升分级分类监管水平,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使营商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全社会诚信意识普遍增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市场和社会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加强事前环节信用监管,全面实施事前信用承诺,政务服务大厅开通绿色通道,按照行业信用承诺制度提供容缺受理、容缺预审、告知承诺等差别化服务,广泛开展事前信用承诺。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将政务服务“好差评”记录纳入政府诚信档案,积极拓展信用报告应用,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项目审批、政府资金安排、中小微企业帮扶、单位奖项评选等事项中,查询并使用信用记录、信用报告。 强化事中环节信用监管,全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全面记录市场主体信用行为,特别是将失信记录建档留痕,做到可查可核可溯。健全信用信息自愿注册机制、积极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建立涵盖各类市场主体的公共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大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完善事后环节信用监管,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对象认定机制,加大信用联合奖惩力度,强化失信联合惩戒措施落地,依法追究违法失信责任,督促失信市场主体限期整改,落实信用修复机制,通过信用核查、作出信用承诺、完成信用整改、接受专题培训、提交信用报告、参加公益慈善活动等方式,按流程提供修复受理服务。 此外,提升信用监管技术支撑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与各部门信息系统自动化对接,实现互联互通,不断拓展互联共享范围,畅通政企数据流通渠道,规范信息归集共享标准,完善市场信用信息采集机制,提升信用信息质量。
今年以来,受疫情冲击,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加凸显,不少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面临资金周转压力。为更好更准的服务好“六稳”“六保”大局,海门区税务局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大力推广“银税互动”。在与银行涉税信息直连的基础上,经企业授权,运用大数据技术,根据按时纳税、诚信纳税企业名录,通过“大数据+金融+税务”形式,实现数据共享加征信调查,充分运用企业纳税信用等级,结合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情况,对纳税信用好的企业提供快捷便利优惠的融资金融产品服务,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利率优惠。解决受疫情影响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助力复工达产。 下一步,海门区税务局将继续积极拓展税费政策支持渠道,扩大“银税互动”服务范围,为企业的融资贷款牵线搭桥。同时,引导企业依法规范纳税,提升纳税信用等级,让企业良好的纳税信用变成复产达效的“助推器”。
四平市梨树县税务局积极开展“银税互动”工作,根据企业纳税信用等级为小微企业办理无抵押贷款,把企业纳税信用转化为“真金白银”,有力化解企业因疫情影响产生的资金压力。 大力宣传“银税互动”工作。梨树县税务局在办税服务厅显著位置设置“银税互动”宣传展板,介绍“银税互动”内容和签约银行。在电子网厅设置服务专窗,为纳税人辅导“银税互动”网上操作流程。在疫情防范特殊时期,通过“非接触式”渠道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资咨询服务,让符合条件的企业知晓政策、通晓操作。 科学评定纳税信用等级。“银税互动”开展以来,县税务局分类识别全县各类企业,汇总企业多年来的纳税记录,按照国家A、B、C、D、M级进行评定,并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方式调研企业发展现状。评定企业纳税信用等级,相当于对公民个人进行征信,梨树县税务局以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为导向,在银行的严格把关下,合力支持企业发展。 有效化解企业融资难题。“真是雪中送炭,解了燃眉之急。”梨树县一些民营企业负责人或财务负责人异口同声地表达了对“银税互动”所带来的便利与感激之情。吉林圣亿建设有限公司就是直接受益者之一,银行通过系统查出该企业信用等级为A级,不需要任何抵押立马下款,达到百万以上。百万现金如雪中送炭,买原材料、召集工人,该建设公司承接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即刻展开。 截至目前,梨树县税务局先后帮助20多家纳税人获得信用贷款148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