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6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管。 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司副司长王树才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为加强医疗器械出口质量监管,国家药监局要求各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建立出口医疗器械企业清单,实施动态调整,监督指导出口企业完善出口产品档案,切实保证产品出口过程可追溯,及时将出口企业清单通报企业所在地政府,督促地方政府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同时进一步规范出口销售证明,对未在我国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及生产许可证书的,一律不得出具出口销售证明。 在疫情防控所需医疗器械的应急审批方面,王树才说,国家药监局科学高效开展医疗器械应急审批工作,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共批准30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目前日产能已达902.5万人份。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印发《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一)》(以下简称《意见》),为人民法院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提出十条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有何意义和作用?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意见》中指出,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坚持调解优先,积极引导当事人和解协商、共担风险、共渡难关,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姚辉认为,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意见》为全国法院树立正确司法理念,准确理解和统一适用法律,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此外,《意见》强调,要准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强涉疫情民事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充分发挥专业法官会议、审判委员会的作用,涉及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应当及时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意见》还就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诉讼时效中止、诉讼期间顺延、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灵活采取保全措施等内容做了规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新冠肺炎相关的案件正陆续诉至法院,其中,疫情引发的合同履行争议是案件量最多、也是最为复杂的纠纷类型。”姚辉说,《意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在第二条明确,只要疫情或防控措施符合不可抗力的法定构成要件,就属于不可抗力。上述判断,符合我国现行规则体系,也与最高人民法院的一贯立场相吻合。 《意见》明确,要依法准确适用不可抗力规则,严格把握适用条件。受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直接影响而产生的合同纠纷案件,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应当综合考量疫情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案件的影响,准确把握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与合同不能履行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原因力大小,依法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当事人主张适用不可抗力部分或者全部免责的,应当就不可抗力直接导致民事义务部分或者全部不能履行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等。 姚辉表示,此前也有担心将疫情定义为不可抗力会带来负面效果,比如对交易的阻碍、对当事人利益安排的失衡等。如何应对这些可能发生的情况,确实考验司法的智慧。《意见》第三条强调对于受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直接影响而产生的合同纠纷案件,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在适用法律时,应当综合考量疫情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案件的影响,准确把握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与合同不能履行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原因力大小,依照不同规则处理。这种设计指引,不失为灵活司法策略和类型化处理的有效方式。 北京大学法学教授王成告诉记者,法官对不可抗力的认定存在自由裁量的空间,各地法院存在统一裁判尺度的需求。相信《意见》对这些案件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成认为,市场主体原先的利益安排,因为疫情的出现,需要重新调整。法治社会,利益关系重新调整需要有重新调整的规则。不可抗力系列规则就是利益重新调整时需要遵守的规则。 法学专家认为,《意见》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一刀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认为,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导致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显失公平,可否适用以及如何适用情势变更制度?这个问题争议较大。最高人民法院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在法律尚未做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立足于鼓励交易、维护交易秩序,将学理上情势变更制度中的重新协商规则、变更合同规则等融入具体的法律适用中,不失为一条妥善解决当前涉疫情合同纠纷的务实思路。
3月31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药监局出台2020年第5号《关于有序开展医疗物资出口的公告》(以下简称5号公告),针对医用口罩等五类医疗防疫物资明确了出口质量监管措施,相关产品出口必须取得药监部门批准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4月25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2020年第1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防疫物资出口质量监管的公告》(以下简称12号公告)。 在医疗物资出口质量监管方面,两份文件有何差异?新措施是否影响已签订合同的出口?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在今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表示,相比5号公告,12号公告主要在非医用口罩质量以及医疗物资出口秩序两方面进一步强化出口质量监管。 一是加强非医用口罩质量监管,监管措施包括“两清单一声明”。即出口的非医用口罩应当符合中国质量标准或国外质量标准,由商务部确认符合国外质量标准的生产企业清单,由市场监管总局提供国内市场查处的质量不合格产品和企业清单。同时,出口方和进口方共同签署声明,承诺口罩符合中国或国外质量标准,且不用于医用用途。 二是进一步规范医疗物资出口秩序。对取得国外标准认证或注册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等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商务部委托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组织专家确认后,相关产品可以出口。相关企业的清单将在医保商会网站上动态更新。 关于此前已签订出口合同的处理问题,李兴乾表示,12号公告中作了相关规定,企业可以按照之前的方式执行,但在出口报关时须提交出口方和进口方共同声明。“为确保政策平稳衔接,商务部在几天前就已通知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及医保商会,告知相关企业提前做好准备,与外方协商签署共同声明,避免政策实施后引起通关不便。同时,相关文件已经在商务部网站公开发布,提醒有需求的企业及时查询。”
4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最新疫情,以及加强医疗防控物资出口质量监管工作的情况。 截至4月25日24时,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2827例,其中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634例;当日新增确诊病例1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例,本土病例6例;现有确诊病例801例,其中重症病例51例;累计死亡病例4632例,当日无新增死亡病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7394例,当日新增48例;现有疑似病例12例,当日无新增疑似病例。 4月25日0到24时,湖北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截至4月25日24时,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694例,其中重症病例22例;现有疑似病例1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40例,无死亡病例。4月25日0到24时,新增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0例,其中境外输入7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4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000例,其中境外输入151例。 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介绍了规范非医用口罩出口、防疫物资质量监管、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等情况。
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26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开展打击整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专项行动以来,截至4月24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累计查办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用品案件29906起,其中立案查处案件26605起,罚没款3.5亿元,案值3.1亿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757起。 甘霖说,截至4月24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192.7万人次,检查经营户1589.5万户,查获问题口罩8904.6万只,查获其他问题的防护用品41.8万件,查获问题消杀用品的货值为760.9万元。 据介绍,打击整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四类行为:一是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产品及过期失效产品的行为。二是严厉打击以普通非医用口罩等冒充医用口罩,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行为。三是严厉打击生产销售无生产日期、无厂名厂址、无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等三无产品,以及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行为。四是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专利、仿冒混淆等行为。
据国家邮政局官网消息,当前,随着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多地学校陆续公布开学时间,引导师生有序返校报到,开学复课稳步推进。近日,国家邮政局向全系统全行业发出通知,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校园邮政快递服务工作,便利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有效维护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 通知指出,各寄递企业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校园邮政快递综合服务平台、智能快件箱运营企业,要严格落实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的疫情防控要求,认真执行《疫情防控期间邮政快递生产作业场所操作规范建议(第二版)》有关规定,在确保营业场所、从业人员疫情防控到位、安全保障到位前提下,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校园邮政快递服务工作。 通知强调,各寄递企业要切实保障校园末端寄递服务。精准对接学校有关部门,共同商定校园末端寄递服务模式,提倡“无接触”服务,努力满足在校师生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寄递服务需求。邮递员、快递员在做好进出登记备案、体温检测、佩戴口罩等工作后,应优先将邮件快件通过指定路径直接投递到邮政快递综合服务平台和智能快件箱。针对尚未设立邮政快递综合服务平台和智能快件箱的学校,要积极争取划定特定区域用来收投邮件快件,推广定点收寄、定点投递、预约投递等经验做法,减少人员直接接触,做好疫情防范应对。严禁在校园周边进行“摆摊投递”,严禁出现邮政快递车辆无序停靠、邮政快递包裹就地堆放等问题。 通知强调,学校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由于校园学习生活规律化的特殊性,容易引发课后和休息时间师生聚集签收、邮寄邮件快件现象发生,增加交叉感染风险。各寄递企业要商请学校有关部门制定有效防范人员聚集的具体措施,采取错峰收取、间隔排队、引流疏导等方式方法,科学有序提供寄递服务,共同创建校园安全良好的寄递服务秩序。 通知要求,各级邮政管理部门要在地方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加强与卫生健康、教育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持续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校园邮政快递服务管理,推动出台促进和规范邮政快递服务进校园工作。要指导企业在提供寄递服务过程中自觉服从校园管理,督促企业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四早”规定和寄递安全管理“三项制度”,切实加强车辆安全、员工人身安全和操作规范管理。要严格履行监管职责,依法查处企业在校园寄递服务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4月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依法防控境外疫情输入最新情况。 3月21日以来,全国共报告107例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占报告的本地确诊病例的88.4%。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强调,对所有的入境人员要坚持做好14天集中医学观察。 截至4月26日,17家国内航空公司和24家国外航空公司,分别执行来自日本、韩国、美国等36个国家的国际定机客运航班和临时航班417班,运送入境旅客82640人。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副司长韩光祖介绍,国家民航局与国家卫健委、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国际运行机组人员疫情防控相关事宜的通知》,防控境外疫情输入。 海运是全球贸易的命脉,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宋悦谦介绍,在船舶抵达入境港口时,海关在指定地点对其登临检疫。船舶靠港后,对入境下船船员全部实施核酸采样检测等。 我国陆地边境线长约2.2万公里,与15个国家陆地接壤。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介绍,国家移民管理局与周边邻国主管部门联合加强口岸和边境巡逻管控,相互通报非法越境的活动线索,严防人员、车辆、船艇等非法越境。 另悉,截至4月26日24时,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有确诊病例723例,其中重症病例5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7474例,累计死亡病例4633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2830例,现有疑似病例10例。当日新增确诊病例3例,其中2例为境外输入病例;新增疑似病例5例,其中4例为境外输入疑似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5例,其中境外输入1例;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80例。湖北首次无现有确诊和疑似病例报告。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26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保护知识产权,优化营商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创新型国家建设,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表示,中国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报告》指出,在顶层设计方面,出台《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法治建设方面,修订《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药品管理法》,新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方面,31个省(区、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全部调整到位;行政执法方面,聚焦互联网领域、农村市场、寄递及进出口环节、重点民生领域,开展“剑网”“龙腾”“铁拳”“农资打假”等专项行动。 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报告》明确,将新设六个自贸试验区,修订、废止400多部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法规及相关规定。市场准入更加开放,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所列事项,压缩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种类。政务服务更加优化,新办企业基本实现不超过五个工作日。监管体系更加完善,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打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 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中,知识产权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表示,我国持续推动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2019年11月,新修订的商标法将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倍数,由修改前的三倍以下提高到了五倍以下,出台规范商标申请注册行为若干规定,规制商标囤积注册等行为。目前,专利法修正案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其中也明确建立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大幅提高侵权代价。
4月24日,随着最后一位重症患者核酸检测结果转阴,湖北省及武汉市所有新冠肺炎重症病例实现清零。 从一度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主战场、最高峰一天新增1.3万多例,到无新增确诊病例、重症清零,医疗救治工作取得重大胜利,武汉人民和全国人民携手,从冬到春。 上下同心者胜,众志成城者赢。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人守望相助,为彻底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凝聚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驰援 4月18日,距离武汉“解封”已过去10天。晚上7点,列车长辛佳乐登上武汉开往漯河的G554次高铁。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当天,他值乘的就是这趟车。 辛佳乐在列车上工作了7年,每年春运,看到的是满载的车厢,感受着乘客们踏上返乡路途的喜悦。而今年,他第一次面对空无一人的车站。 “虽然70多天没有普通旅客出行,但武汉站运转从未停歇,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员、物资源源不断汇聚武汉,全国人民和湖北、武汉人民一起,共同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辛佳乐说。 疫情突如其来,湖北多地确诊人数不断增加,医疗资源缺乏,救援物资告急! 关键时刻,党中央紧急部署,充分考虑疫情现状、人力资源储备及受援地市医疗资源缺口等情况,统筹安排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 从1月下旬开始,国家医疗队驰援武汉。与此同时,地、空大通道也高速运转,成为记录众志成城战“疫”的一个个生动画面。 正月初一,浙江、江苏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近300人需乘高铁驰援武汉,国铁集团迅速安排医疗队从杭州、南京分乘高铁到合肥会合,再换乘前往武汉。在合肥南站中转时,52名铁路干部职工组成接应小组,及时转运医疗队随车携带的12吨医疗用品,仅40分钟就完成转运工作。 高铁武汉站是医护人员、医疗物资集中到达最多的地方,来自全国各地三分之一以上医护人员、医疗物资经高铁运达武汉站,再中转至各大医院。 共产党员、值班站长贾青青为代表的33名高铁客运员组成的“头雁”党员突击队,平均每天要接车10多趟、转运医疗物资500多箱,最多的一天接车22趟。 从1月23日暂时关闭离汉通道到3月下旬,全国铁路累计运送援湖北医护及救援人员约400批1.2万人;向湖北和武汉地区累计装运防控保障物资超过30万吨。 4月15日中午,武汉天河机场出发大厅,《歌唱祖国》再次响起。 最后一批撤离的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约180人结束80多天的救助任务,从这里启程返京。 从1月26日开始,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陆续赶赴武汉入驻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4月12日下午,中法新城院区C9病区正式关闭。109例重症、危重症患者重新赢得生的希望。 疫情肆虐,空中大通道从未停息,争分夺秒,昼夜不停。 1月23日至4月8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70余天,共有4400余架次飞机在这里紧急降落起飞,3.6万名援鄂医护人员驰援而来,超过了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医疗救援的调动规模和速度。 在天河机场的飞行日志上,记录了这几个瞬间: ——2月9日,41架包机运送近6000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创下迎接运输保障医疗队人数最多的一天; ——2月13日,国产运—20等3个型号11架军用运输机,满载着人员和物资抵达,这是空军首次成体系大规模出动现役大中型运输机执行紧急大空运任务; ——3月31日,51架包机从这里起飞,接运7000余名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返程,创下民航执行的最大规模医疗队撤离任务纪录。 各支医疗队从接到通知到组建完成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从集结出发到抵达武汉、湖北一般不超过24小时。 “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相信中国采取的措施将有效控制并最终战胜疫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由衷赞叹。 心手相牵,守望相助 夜幕下的武汉灯光璀璨。以战“疫”为主题的“灯光秀”亮起,铸就了江城的“不夜天”。与全国各省区市名字同时亮起的,还有“感恩有你,共克时艰”。 危难中,武汉不是“孤岛”,更不是孤军作战。全国人民与武汉人民一起,守护着这片家园。 1月24日大年三十,重庆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宋彩萍组织护士查房时,接到了出征武汉的命令。 “疫情不等人,军人就该在战场冲锋!”从临危受命到整装待发,仅有4个小时准备时间。安置好所负责的病人后,宋彩萍急忙赶回家准备行装。 时间紧迫,甚至来不及吃上一口摆上桌的年夜饭。临别时,16岁的儿子紧紧地把宋彩萍搂在怀里。他知道,每当妈妈紧急奔赴战场,正是祖国最需要的时候。 当晚,450名白衣战士在茫茫夜色中抵达武汉天河机场,投入到紧张的医疗救治工作中。 悬壶入荆楚,白衣做战袍。 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医疗力量调遣就此启动。先后有来自军队和全国各地的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务人员奔赴湖北战“疫”前线,与湖北50余万名医务工作者并肩奋战、共战疫魔。 望着一批批医疗队员们走下飞机时坚定的眼神,天河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应急办公室副主任李俊热泪盈眶:“武汉,有救了!” 在白衣天使驰援荆楚的同时,广大建设者也从四面八方赶来,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为武汉战“疫”贡献力量。 除夕之夜,43岁的武汉市江夏区农民工胡晓红正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一个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急需工人的电话打来,她扔下筷子就往工地跑。 正是在像胡晓红这样的普通建筑工人的不懈奋斗下,仅除夕当天,遍布藕塘、土堆的5万多平方米场地全部平整,开挖土方15万立方米,足以填满57个标准游泳池。 ——约10个昼夜,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相继建成; ——29个小时,首批有4000张床位的方舱医院改建完成,开舱收治病人; ——一个月内,武汉市改建16家方舱医院,改造86家定点医院,新增6万多张床位,相当于新增60多家三级医院的床位数…… 从“人等床”到“床等人”的重大转变,离不开7万多名建筑工人不舍昼夜为疫情防控构筑起的生命屏障。 心手相连、守望相助,每一个武汉的普通人,都活出了英雄的模样。 汪勇,武汉一名普通的“80后”快递员。疫情期间,他偶然加入了一个医护人员车辆需求微信群。当看到群里一名金银潭医院的护士求助说“回不了家”,汪勇难以入眠。 第二天早上6点,他瞒着家人,准时出现在医院门口。 “我做这件事的初衷很简单,一天接送一个医护人员,可以为她们节省4个小时,接送100个就是400小时。400个小时,他们能救多少人啊!” 从一个人接送到发展一个团队,汪勇组建了志愿团队,服务内容也越来越多—— 免费接送,协调防护物资,采购生活用品,解决医务人员的吃饭以及修眼镜、修手机等各种棘手琐事…… 点滴微光,汇聚璀璨星河。 ——武汉市江岸区惠民苑社区网格员丰枫日日为社区群众采买药品,数十个药袋挂满全身; ——武汉市公安局神龙派出所民警肖利军细心守护着社区里的64位独居老人,每晚都到独居老人家里走访; ——46岁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卫女工朱连芳主动请缨,进入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协和西院进行保洁消毒工作…… 一双双手扛起重担,一份份爱接力传递,汇聚起战无不胜的抗疫力量。 同舟共济,勇毅前行 1月26日,大年初二。在江苏老家过年的袁传伟星夜返厂,一个人“扛”起一条生产线。 袁传伟是苏州盈玛精密机械公司的生产负责人。公司刚接到一批用于湖北医院消毒设备的“火线订单”,而工人们已经回乡无法赶回。原本需要5名员工协同才能完成的工序,袁传伟硬是一个人扛了下来。 此后10天,这条“一个人的生产线”连轴运转,生产出100多套产品。 疫情突至,正值春节假期。抗疫的战场上,口罩告急!医用防护服短缺!大量医用物资供应不足! 疫情就是命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紧急部署,各地各部门全力以赴,重点行业企业加班加点、增产扩产。 一场上下同心的后勤保障战全面打响! 这是与时间竞速、与病毒赛跑的中国效率—— 加紧建立重点企业生产临时调度制度,派出驻企特派员全力扩大国内生产; 建立国家临时收储制度,组织多批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扩能、增产、转产,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给予税收、金融支持,有力保障全产业链协调运行; 加快疏通物流“堵点”,保障生产所需原料运输畅通,为疫情防控物资入境开辟绿色通道…… 2月29日,全国口罩日产能、产量双双破亿,不到一个月产量增长十几倍。医用N95口罩日产能、产量分别达到196万只、166万只,医用防护服从日产0.87万件跃升至超过30万件,一线医护人员防护需要得到有效解决。 这是同舟共济、全面动员的中国力量—— 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下,人民群众生活物资必须全力保障! 多部门建立快速联动工作机制,千方百计增加生活必需品供应;重点保障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开辟食品、蔬菜、医疗物资等必需品绿色通道,撑起交通“生命线”;各地各有关企业对湖北省、对武汉市生活物资保障全力支持…… 疫情大考下,我国生活必需品、医疗物资、电气水热等基本供应总体平稳,食品、药品、基础工业品、基本公共服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有序运转,14亿人的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稳定。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重启”的武汉,正在迎来新的希望。 城市交通运转起来,公园景区陆续开放;中欧班列(武汉)恢复常态化运营,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九省通衢之地、中部工业大市加快苏醒,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联动激活。 4月8日,武汉“解封”当日,迎来2020年首场“云招商”。 当天签约69个项目,涉及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金融保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总金额达2451亿元。其中,11个总部项目落户武汉。 潜江小龙虾、秭归橙、英山云雾茶……为解决当地农产品滞销问题,全国多地政府鼓励优先采购湖北农产品,各大央媒线上“带货”,全国人民纷纷“搭把手”,掀起了一股为“鄂货”下单的热潮。 全国为武汉加油,武汉也为全国助力。 4月22日,商合杭高铁合肥至湖州段进行最高测试速度试验。 速度指针不断升高,直到跑出时速385公里试验目标值,在没有降速情况下通过裕溪河特大桥,创造了世界300米以上大跨高铁桥梁最高行车速度。 此时,远在400多公里外的武汉,中国铁建铁四院线站处副总工程师李秋义正紧盯着电脑屏幕上实时传送过来的轨道各项数值。 “虽然还不方便去现场,但我们为裕溪河特大桥量身定做了轨道状态监测系统,有了这个‘千里眼’,设计人员在武汉总部就可以实时监控。”他说。 同舟共济、勇毅前行。 到4月17日,湖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复岗率分别达到98.2%、93%。整体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本达到正常水平。 抗压前行的湖北,正如同今日中国的缩影。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一定能夺取战“疫”最终胜利。
记者从4月26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管。 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司副司长王树才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为加强医疗器械出口质量监管,国家药监局要求各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建立出口医疗器械企业清单,实施动态调整,监督指导出口企业完善出口产品档案,切实保证产品出口过程可追溯,及时将出口企业清单通报企业所在地政府,督促地方政府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同时进一步规范出口销售证明,对未在我国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及生产许可证书的,一律不得出具出口销售证明。 在疫情防控所需医疗器械的应急审批方面,王树才说,国家药监局科学高效开展医疗器械应急审批工作,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共批准30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目前日产能已达902.5万人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