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指挥部发布《辽宁省高校返校复学疫情防控措施40条》,对高校返校复学工作中,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及校园防控提出明确要求。 防控措施要求教职员工做到“十必须”,包括必须严格履行防控责任,学校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熟悉疫情防控流程;做好课堂防控教育;做好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行为;如实报告出行动态;及时报告健康状况;做好日常防护;遵守就餐管理规定,分散用餐、避免集中;做到非必要不外出。 防控措施要求学生“六做到”,包括疫情期间减少外出、不走亲访友,不去人员密集场所;在校期间积极配合疫情排查,主动报告信息,校内住宿学生不得串寝,不得擅自离校;分时错峰有序用餐、洗浴;实习期间如实报告行程和健康状况,做好个人防护,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管理规定,不得擅自离开校外实习实训地点;坚持体育锻炼,注意用眼卫生,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提高身体免疫力;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防控措施要求家长“四做好”,包括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返校途中的个人防护;做好学生健康状况的动态跟踪,如遇情况,及时报告;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做好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对于校园防控,防控措施提出“二十到位”,包括责任落实、监测排查、封闭管理、日常管理、校外住宿管理、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安全隐患排查、隔离措施、复学组织、教学管理、重点场所管理、就业招聘组织、校园活动管理、后勤人员管理、校园服务、防控物资储备调配、设施设备配备、应急处置措施、督导检查等20个方面。具体包括做好复学演练;全面核实返校师生员工30天内出行轨迹和健康状况,对参与复学返校运转活动的所有教职员工、省外返校学生实现检疫检测“全覆盖”;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校园管理;学生单人单桌(位);严格复课审查制度;精准掌握未能按时返校师生情况;按规定做好相关人员隔离工作;提前了解学生返校交通方式,学生集中地点可安排专用车辆接站;实行错时错峰上下课,各年级间隔10分钟以上;合理安排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教室、实验室、体育馆等重点场所管理,避免人员聚集;实施线上招聘,组织毕业生参加全国网络招聘活动,扎实推进稳就业工作;暂停聚集性校园活动,减少线下会议数量,控制室内文体活动规模;食堂、宿管等直接接触学生工作人员集中住宿、封闭管理;学校办事窗口和服务中心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下服务预约办理;多措并举筹措防控物资;设立一定数量隔离观察室;师生员工出现可疑症状,第一时间隔离、转运、报告、消毒;组织开展防控制度落实等情况监督检查等。
4月30日,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指挥部发布关于辽宁省高校返校复学的通告。 通告明确,以2020年5月8日为全省高校返校复学起始时间,按照错时错峰、先省外后省内、先毕业年级后其他年级的原则,实行分学校、分批次、分生源、分时段返校,确保返校复学错峰、错区域、错年级。首批返校复学对象为确有返校需求的毕业年级学生(含研究生、本科生、高职专科生)、承担重要科研任务的其他年级研究生。非毕业年级学生返校时间由各高校结合实际自行确定。 通告要求,各高校要在学生返校前对参与返校复学运转的教职员工(含后勤、安保人员)进行核酸及血清抗体检测。学生返校后,各高校要对省外重点地区学生实施14天单独隔离,隔离期间组织2次核酸和1次血清抗体检测,第一次核酸检测应在隔离后尽早实施,第二次核酸检测在隔离第7天后实施,检测结果合格的隔离满14天方可解除隔离。各高校要对省外非重点地区返校学生实施集中隔离,隔离期间组织1次核酸和1次血清抗体检测,检测结果合格的方可解除隔离。外省返校学生解除隔离后,省内学生返校,具体日程安排由学校自行确定。学生返校复学可采取自愿原则。 针对留学生返校复学工作,通告明确,按照教育部要求,目前仍在境内的来华留学生的返校复学工作与国内学生同步进行;在境外的来华留学生在未接到正式通知之前不得提前返校。 通告要求,各高校要严格执行《辽宁省高校返校复学工作方案》和《辽宁省高校返校复学疫情防控措施40条》,并将本校返校复学工作方案于5月6日前报省教育厅备案。
4月30日,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五一”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压实各方责任、交通运输管理、景区游览管理、餐饮住宿管理、购物消费管理、医疗服务管理等6方面提出20条要求。 《通知》指出,各地各单位要慎终如始、毫不松懈,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对境外入辽人员等重点群体,落实好相关防控要求。省内人员应减少不必要的出行,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其周边区域。如确有特殊原因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要在出行前向所在社区(村委会)登记,返回后第一时间主动报告。开展爱卫运动,游乐设备、停车场、休息区、垃圾点、公共厕所、电梯间等重点场所,每日进行清洁后消毒。引导公众就近错峰出游,做好个人防护。 在交通运输管理上,《通知》要求,加强机场、车站、码头等交通站点管控,做好进出人员体温检测、健康通行码查验。加强客流班次调控,减少等待排队时间。加强服务人员管理,严格落实工作人员和司机每日健康检测制度。加强交通工具防护,每次出行载客前应对车厢进行清洁消毒。 在景区游览管理上,《通知》要求,旅游景区只开放室外区域,室内场所暂不开放。严禁不按规定佩戴口罩、体温异常、无健康通行码或持红黄码人员入园。开放的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实行门票分时段预约,错时游览、有序排队,控制瞬时流量。加强景区周边道路疏导,减少车辆排队等候。 在餐饮住宿管理上,《通知》要求,控制餐厅就餐人数,避免人员密集。落实餐厅防控措施,推荐使用一次性餐具,工作人员要全程佩戴口罩。严格住宿实名登记,对所有住宿人员和来访人员进行测温查码。规范宾馆内设服务,加强内设健身房、游泳馆、洗浴场所、咖啡厅、茶室、棋牌室等娱乐消费场所管理,符合条件允许开放的要严格控制人员数量。 在购物消费管理上,《通知》要求,减少顾客聚集,商场、超市、书店、集贸市场等不得举办人员聚集型促销活动。各类公共场所对经常接触的公共用品和设施要做好清洁消毒,保持通风换气,空调通风系统需关闭回风系统。落实体温检测、健康通行码查验等措施。 在医疗服务管理上,《通知》要求,保持发热门诊开放,合理调整医疗资源,有序安排节日值班,提供正常医疗服务,优先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和特殊群体的就医需求。
4月30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总指挥陈求发主持召开辽宁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扩大)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传达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批示,传达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研究部署全省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省政协主席、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总指挥夏德仁出席会议。 会议强调,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要落实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加快提升核酸和抗体检测能力,着力扩大检测范围,确保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其他人群“愿检尽检”。要稳妥做好高校返校复学工作,落实高校主体责任,加强师生员工健康排查,做好防控物资储备,确保开学安全有序。要严格落实关心关爱医务人员政策,把该兑现的待遇及时兑现、该落实的政策落实到位。省疫情防控指挥部要围绕两手抓两手硬,统筹指挥调度好全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和各专项工作组要严格执行制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统分结合、闭环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会议要求,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汲取国内省内安全生产事故教训,严格落实领导责任、监管责任、主体责任和岗位责任,始终对安全生产工作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到位,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会议强调,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采取有力举措,狠抓责任落实,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会议要求,要切实加强“五一”期间疫情防控,压实各方责任,严格执行制度,抓好工作落实,维护社会稳定。 会议审议了有关文件。 省委副书记、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周波,省委常委、副省长、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陈向群作有关部署。省领导王明玉、卢柯作有关汇报。相关省领导出席会议。
经省招考委研究,省政府同意,辽宁省2020年高考相关工作安排如下: 1.高考统一考试时间安排为7月7日至9日。 2.普通高校招生外语口试时间安排为5月上旬开始,5月底前完成。 3.高考体检工作时间安排为5月上旬开始,原则上6月中旬前完成。 4.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省统一考试时间安排为5月18日至31日。 5.职业教育对口升学考试文化课统一考试时间安排为7月11日至12日,专业综合课和技能考试由相关高校安排并发布。 6.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时间安排为9月26日进行。 7.原定7月中旬举行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整为秋季开学后进行(9月份)。 8.有关特殊类型招生工作时间安排(包括:艺术类校考,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课考试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专业文化课考试等)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有关高校安排执行。 辽宁省高中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2020年4月29日
4月27日,一批抗疫物资连同辽宁省政府外办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信函,运抵25个国家驻中国大使馆及我省重点友城驻中国代表处,并将由使馆安排启运回国。此次捐赠涵盖中东欧17国驻华大使馆,并实现了五大洲驻华大使馆或代表处的全覆盖。 各使馆收到我省捐赠物资后纷纷来函致谢。塞尔维亚驻华大使米兰·巴切维奇表示,感谢辽宁省对塞尔维亚共和国及其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声援与帮助,并对两国人民之间的“钢铁友谊”作出宝贵贡献。斯洛伐克驻华大使杜尚·贝拉对于辽宁省的慷慨捐赠深表感谢,这印证了那句全世界都能理解的俗语——患难见真情。立陶宛驻华大使馆在感谢信中说,在疫情防控的紧要时期,各国抗疫物资都很短缺,辽宁赠送的防疫物资非常及时,使馆将把这批物资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3月以来,全省各级人社部门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开展“百日服务攻坚 千万岗位推送”大型公益性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40场次,用人单位参会1.3万家,提供招聘岗位5.3万个,有效缓解了重点企业用工压力。 省人社厅以“职等你来 就业同行”为主题,构建起全省统一、多方联动的网络招聘平台,实现国家、省、市三级招聘平台无缝对接。瞄准复工复产急需领域,举办“山河无恙‘辽’望复工”主题招聘会,精选辽宁本源制药、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等50家重点企业参加;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和失业群体举办“城企联动 牵手致富”等主题招聘会,参会企业145家;主动服务退役军人,联合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总工会举办“助力振兴发展 退役再立新功”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976个。
4月26日,省政协主席、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总指挥夏德仁率部分省政协委员到沈阳市部分学校,调研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 夏德仁来到沈阳市第120中学,实地考察学校入校测温点、室外洗手池,查看物资储备室、隔离教室、备用教室以及学生教室等区域防控情况,详细询问了解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在高三年级教室门口,察看学生复习情况。在沈阳市第43中学,夏德仁详细询问了解学校错时错峰早入校、晚退校情况,毕业年级拆分班教学情况及午餐用餐情况,仔细查看卫生保健室、隔离室、物资储备室及疫情防控相关记录。 夏德仁指出,校园疫情防控关系到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要切实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本着对学生、家长、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压实防控责任,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安全网。 夏德仁强调,要严格按照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春季开学疫情防控措施40条》要求,落实教职员工“十必须”、学生“六做到”、家长“四做好”、校园防控“二十到位”,形成校园家庭联防联控合力。紧盯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加强健康排查;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急预案,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要坚持“两手抓”,做到“两手硬”,引导广大师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开展教学活动,科学有效安排教学时间,增强毕业年级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实效性,认真细致做好备考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切实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 省政协副主席李晓安参加调研。
我省把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工作作为当前乃至较长一段时间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建立了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常态化工作机制,进一步筑牢应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的防线。截至4月25日24时,在我省累计入境的55967人次中,排查发现确诊病例21例、无症状感染者33例,已经全部治愈出院。 为做好疫情防控,我省出台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工作实施常态化防控指导意见。4月14日,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向社会发布通告,从加强口岸卫生检疫、严格入境人员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明确防控要求,实施常态化防控。 我省统一口岸入境卫生检疫措施,所有入境口岸实行无差别管控,对所有入境人员实行闭环管理,对从辽宁空港、海港、陆路口岸入境的全部人员,一律严格落实健康申报、体温测量、医学巡查、流行病学调查、海关核酸检测,一律在口岸所在市就地集中隔离14天,隔离期间进行两次核酸检测和1次血清抗体检测,从而有效筛查出入境人员中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有效阻断境外疫情在我省传播。 4月9日起,我省要求入境人员在入境口岸所在市就地集中隔离,12个市把在沈阳机场、大连机场设置的转运专班全部撤回,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减少了长途转运入境人员产生疾病传播的风险。到4月25日,全省实际使用集中隔离点共71个,入境人员尚处在集中隔离期间的有2735人,鞍山、抚顺、本溪、锦州、阜新、铁岭、朝阳7个市入境集中隔离人员已经全部清零。目前,每周入境我省乘客约1100人,均在沈阳、大连两市集中隔离管控。 各集中隔离点严格执行省里统一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管理指导意见,配齐防护装备,配强医护、公安等人员,严格安全检查,制定应对各类突发情况预案,确保隔离检疫到位、人员管控到位、安全管理到位。 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工作常态化后,我省建立了分析研判、要情专报、工作日报、信息推送、物资保障、应急处置、督导督查、工作调度、跟踪落实、宣传报道等10项工作机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防控重点,确保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
“抗击疫情,我们青年人责无旁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援襄临时团支部书记、青年突击队队长宋喆辉的抗疫经历,让他深刻地理解了责任与担当。 疫情发生后,我省广大青年医务工作者无畏逆行,勇敢地投入防疫救治工作中。2月初,我省各地就在医疗、交通、物流等领域成立了青年突击队。这些以共青团为主导、以共青团员为骨干的青年突击队,在抗疫中当先锋、挑重担。截至目前,我省共有2497支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5万名团员青年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 我省复工复产,青年企业家走在前列。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辽宁卫华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宏宇组织员工大年初一紧急复工,初二就为医院送去了消毒液等物资,每天生产近2.5吨消毒物资发往抗疫一线。 在沈阳市沈河区老旧小区的楼道、垃圾点,居民们经常看见一支背着消毒桶忙碌不停的队伍。这支平均年龄26岁由农民工组成的“景亚栋农民工青年突击队”,从疫情开始就义务承担了该区所有小区的消杀任务。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年团员的身影。爱心捐赠、志愿帮扶、卡点值勤……在我省,共有2.1万余名青年志愿者、400多个青年社会组织提供心理疏导、医疗援助、便民服务志愿服务超过30万小时。各级团组织、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团员青年、基金会、青年公益组织等组织和个人,为抗疫筹集资金2000余万元,医疗物资价值257.5万元,累计捐赠各类口罩36.8万个,以及防护服、救援车等各类防疫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