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我省召开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旨在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全国进一步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会上,传达了省长信长星工作要求,安排部署了全省专项行动工作。副省长匡湧出席并讲话。 匡湧指出,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发展,全省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但非法社会组织滋生土壤依然存在,一些非法社会组织不断变换手法,以假乱真、招摇撞骗,严重扰乱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秩序,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危害企事业单位声誉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实施严厉打击。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发声、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充分依靠党的领导力量、依靠政府部门协同力量、依靠人民群众力量,扎实有效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 记者了解到,目前,青海省针对非法社会组织的新特点,将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和信息报送机制,通过设立关键字段和词条、大数据比对检索等方法,及时监测核查信息主体身份,向社会曝光一批非法社会组织。要建立本地区、本部门投诉举报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曝光非法社会组织及其信息,增强人民群众的辨识度和知晓率,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要建立健全对非法社会组织责任人的信用约束机制,实施联合惩戒,提高非法社会组织的违法成本,共同形成对非法社会组织的强大震慑。要认真履行打击非法社会组织工作职责,对违反要求为非法社会组织活动提供便利的单位和人员,及时采取惩戒措施,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防止“灯下黑”。要坚持“去邪气”与“扶正气”并举,按照培育合法、打击非法、整治违法的方针,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抵制并全面挤压非法社会组织的活动空间。 此外,青海省政府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引导,精准有力实施,完善长效机制,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专项整治任务。要以本次专项行动为契机,及时建立以联合执法检查、执法信息通报、案件调查配合、法律责任追究为重点内容的社会组织联合执法机制和社会组织资金监管机制,加强常态化管理,畅通投诉举报受理渠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常态化治理格局,坚决铲除非法社会组织滋生的土壤,坚决惩治社会组织非法行为,营造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环境。 会上,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对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作了安排部署,强调要聚焦确定的9类非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违法活动,进一步提高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的针对性和精准性。要熟练掌握相关法规政策,重点掌握国家22个部委《关于铲除非法社会组织滋生土壤净化社会组织生态空间的通知》精神,将其作为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的精准武器,深入贯彻落实。要依法确定取缔对象,做好非法社会组织的曝光工作,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打一场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的人民战争。要严格时间节点,加强工作督导和验收,推动专项行动在本地区、本单位深入开展。深入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围绕“减免一批收费、降低一批收费、规范一批收费、查处一批收费、通报一批收费”建台账、出实招、出硬招,确保抓出成效,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
4月21日,市人社局公布2020年度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结果,4家C级(失信)企业将面临联合惩戒。 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工作,主要是对市本级用人单位2020年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其中,湖南省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等13家用人单位为2020年度新增劳动保障守法诚信A级(优秀)单位,湖南卓越建设有限公司等41家用人单位续评为A级(优秀)单位。 另外,有4家用人单位均因拖欠员工或农民工工资被评价为C级(失信)单位。其中,衡阳市久众建筑装饰有限公司被立案查处,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并推送至信用信息平台发起联合惩戒。目前,该公司尚未将拖欠的工资支付到位,市人社局已依法申请法院予以强制执行。 其余用人单位均为2020年度劳动保障守法诚信B级(合格)单位。 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被评为A级的企业,除被投诉举报外,相关职能部门一般不对其进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检查;对B级企业,适当增加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视检查频次;对C级企业,列入劳动保障监察重点对象。人社部门将与市场监管、金融、住建、税务等部门以及工会组织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对企业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为做好当前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近日,枣庄市山亭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压实工作责任、开展排查摸底、实施分类整治,多举措、深层次、全环节推进冷链食品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山亭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统一部署冷链食品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冷链物流、加工、使用、流通等各环节开展全面风险排查,并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进行分类处理,做到应排尽排,目前,已全面完成排查和整治行动。同时,综合运用信息通报、宣传培训、督导检查等多项举措,确保各项防疫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是开展排查摸底。冷链专班各成员单位按照“严防死守、无一遗漏”的原则,对各业态冷链食品涉及的人、物、环境、设备进行全面摸排、推送、检测,确保全覆盖、无遗漏。在摸排中紧盯关键环节、重点单位,对大型商场、饭店、农贸市场、千禧牧业有限公司、餐饮外卖等重点单位建立台账,做到严格管控。截至目前,全区有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59家,458人,其中,餐饮环节53家,经营环节77家,生产加工环节29家,有餐饮外卖2家,28名送餐人员。 三是实施分类整治。山亭区冷链专班对辖区违反防疫规定的冷链食品单位实行分类处理。对于情节轻微的,当场责令整改;对于当场无法整改的,建立整改台帐,实行销号管理,确保跟踪整改到位;对于屡查屡改、屡改屡犯的冷链食品单位采取停业整顿等严厉措施,责令相关单位停业期间全面落实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进口冷链食品不提前报备、不配合集中监管、不进入集中监管专仓检测消毒、不使用“山东冷链”、不索证索票、不分区存储、不亮码销售,以及不执行全区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措施的其他行为,一律停业整改曝光,实施联合惩戒。截至目前,经摸排检查发现存在问题12条,现已全部整改,对3家未注册使用“山东冷链”系统的进口冷链食品单位停业整顿。
为深入学习传达全省交通运输信用管理工作推进会精神,落实淮安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工作部署,总结近年来全市交通运输信用管理工作建设情况,布置今年信用交通建设的目标任务,加快形成以信用为基础的交通运输新型监管体系,淮安市交通运输局于4月21日召开了全市交通运输信用管理工作推进会,市交通运输局姜卫东副局长、局法规处、建管处工作人员和市交通执法支队、各县区交通运输局分管领导、牵头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姜卫东副局长肯定了近年来全系统信用管理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及中央、省、市的工作部署和加强交通运输行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两个方面,分析了推进信用交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剖析了当前交通运输信用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就进一步推进淮安交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姜卫东副局长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是加强机制建设,形成内外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嵌入应用,促进信用业务的深度融合;三是加强创新服务,打造惠企便民的应用场景;四是加强失信惩戒,构建守法诚信的市场环境;五是加强政务诚信,培养树立守信践诺的行业形象。 局法规处吴龙铸处长传达了全省交通运输信用管理工作推进会精神,总结了近年来信用交通工作开展情况,布置了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根据省、市工作安排,淮安市交通运输局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思路,编制了《2021年淮安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和《2021年淮安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主要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了20项年度实施项目和42项细化分解任务,重点将开展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进信用示范工程建设;二是巩固信用管理工作基础;三是加强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四是依法开展联合奖惩;五是强化政务诚信建设;六是提升诚信交通内外形象。
昨天,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工作的通知》,宣布自即日起启动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机构炒作学区房、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群租房治理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将是整治重点。 据了解,本轮专项整治工作将持续到今年年底,将结合“每月一题”工作要求,综合采取集中约谈、巡检暗访、“双随机”抽查、专项检查、联合执法等方式,坚决打击治理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住房租赁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旨在推动重点民生诉求的解决。 从内容上看,本轮专项整治工作全面覆盖了新房、二手房及租赁三级市场,重点治理新房无证售房、楼盘不实宣传、商品房合同欺诈和不平等条款、预售资金违规存取、开发商捆绑销售和违规分销、违规“商改住”销售、经纪机构借学区房等炒作房价、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违法群租房和短租房、互联网平台发布虚假房源信息等十二项内容。 实际上,今年以来,不乏中介机构和自媒体大V借学区房概念炒作房价,以在购房人中间制造恐慌情绪。哪些炒作行为是被严格禁止的?记者注意到,通知从房源信息发布、经纪人“话术”、朋友圈展示等方面,作了全方位的规定。通知提出,将重点检查六方面的内容:经纪机构是否渲染烘托成交信息,引导出售方随意提高报价;是否向出售方和看房客户散布房源紧缺、房价上涨信息;是否以“学区、学区房、学区名额”等为名宣传推广房源;是否在微信朋友圈、自媒体渠道发布制造购房恐慌情绪的文章等行为;展示房源价格是否与业主书面委托价格一致;是否发布挂牌价格明显高于合理成交价格的房屋信息。 此前,北京银保监局曾通报,去年下半年,约有3.4亿元经营贷涉嫌违规流入楼市,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也是本轮专项整治重点。经纪机构是否向购房人推介或怂恿违规使用经营贷、信用贷等金融产品购房,以及在提供新房、二手房买卖经纪服务时是否要求购房人书面承诺购房资金不存在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等,都将被关注。 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治理,对违法违规中介机构则将从严惩处直至“三停”,即门店停业整改、暂停房源信息发布和网签、取消从业资格纳入“黑名单”。同时,北京市住建委还将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探索建立联合惩戒机制,确保北京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近年来,诸城市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围绕实施“信易+”守信联合激励工程建设,对信用良好的市民实施联合激励,为市民带来了诸多的实惠。 2020年,该市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又创新推出了“信易油”“信易讯”“信易安”“信易居”等信用惠民场景。开展了城乡信用就医惠民工程——信用好住院就可以免交押金,实现了全市城乡49家一级及以上医疗服务机构城乡信用就医全覆盖。年底,该市又发布国内首个“信易+”年货节,16家诚信企业共发布64项年货节期间的信用激励措施,涉及服装年货购置、食品年货购置、家具百货购置、健康查体医药等7个领域。 今年,该市将继续深入推进“信易+”守信联合激励工程建设,继续落实原有的激励政策,围绕信用惠民便企进一步创新开发更多“信易+”应用场景。通过深化信用信息应用,真正体现出信用的价值,让守信模范市民在生活中处处受益,激励引领带动更多市民诚实守信,在全市构建营造好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信用氛围。
近日,我市10部门联动开展集中整治二手房市场专项行动。记者从厦门银保监局了解到,自2020年三季度以来,该局积极落实“房住不炒”政策,持续开展经营贷款等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市滚动排查工作。目前,已累计排查疑点贷款5016笔,金额41.99亿元,查实违规贷款697笔,涉及金额5.84亿元。 据厦门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排查中发现的主要违规行为包括贷款资金流入开发商或卖方账户用于购房、普惠性贷款用于归还按揭贷款套利、贷款用于归还小贷公司等搭桥资金“置换”按揭贷款等。 厦门银保监局已督促相关银行采取提前收回、列入拒绝往来名单等整改措施。下阶段,厦门银保监局将加强与市住房局、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协同配合,重点针对经营性“房抵贷”、房产中介机构诱导客户进行不当套利等违规行为开展核查,对查实违规的相关责任人及机构采取行政处罚、纳入“黑名单”、纳入征信系统等方式实施联合惩戒,共同维护良好房地产金融环境,确保信贷资源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广大市民如有发现经营用途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相关违规行为,可拨打12378热线举报反映。
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非法集资风险隐患,根河市市场监管局采取四项举措开展涉嫌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工作,扎实防控非法集资风险。 一是开展专项整治。结合“衣食住行市场领域整治”,开展专项执法,加强市场巡查,大力整治非法集资违法行为,重点对保健品、直销企业服务网点进行清理,对登记注册主体的经营资质、广告宣传、产品包装标识等进行甄别;对酒店、茶楼、旅游景区、养老机构等公共场所采取不定期随机检查,防控聚众从事非法集资讲座、集会等活动。 二是梳理登记主体。结合“双随机”,梳理全市投资理财注册登记主体,比对查看经营范围中含有“理财”“金融”、“投资”“理财”“资金管理”“基金”等字样企业;严格排查未按规定进行企业注册、备案、许可,无办公场所、无办公人员或与注册登记不符,以及注册地与经营地不一致等问题。 三是清理虚假广告。结合“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对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手机短信、微信、传单、户外广告对涉嫌发布非法集资广告的企业进行广告经营活动监测,及时发现、处置涉及“金融创新” “金融科技”“消费返利” “金融互动” “虚拟货币”“爱心慈善” “金融创新”“养老扶贫”“炒期货外汇” “一带一路” “共享经济” “物联网”等内容的广告,将问题广告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是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对失信主体的联合惩戒,积极与其他部门共享企业登记情况和年报情况等市场监管数据,配合相关部门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有关要求,主动向主管部门推送企业经营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等企业信息,为情报研判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