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全面综合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12月8日,从省教育厅传来消息,在省教育厅组织召开的深化应用全国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暨全省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业务培训会上,我省将重点关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注重与多部门的协调联动,加强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促进校外培训机构健康有序发展,切实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全省教育部门将通过健全完善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严格审批办证和日常监管。通过分类治理,重点规范学科类培训,积极规范其他类培训;抓好信息管理平台,健全黑白名单制度、联合惩戒制度。 此外,要规范机构广告宣传和收退费行为,推进应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和银行等第三方机构的资金账户监管平台。
-
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税务局架“税银互动”桥梁 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为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助力民营经济发展。12月4日,国家税务总局辽阳市白塔区税务局组织召开了“税务帮扶行动”暨“税银互动”推进会。 该活动邀请了辖区内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6家银行与民营小微企业代表座谈,由各家银行代表向民营小微企业宣传“云税贷”、“纳税e贷”、“税贷通”等10款线上线下纳税信用贷款产品。 这场推进会以企业纳税之“信”,换银行之“贷”,解企业发展之“忧”,架起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融资“桥梁”,得到了辖区内广大民营企业代表的普遍认可。 与会代表表示,此举破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助力了民营企业发展,实现了小微企业、金融单位、税务部门三方共同发展。 截至日前,6家银行已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为147户小微民营企业办理纳税信用贷款8969余万元。
-
四川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 欠薪问题不解决不销账
记者10日从四川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四川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已从自查阶段进入执法检查阶段,专项行动以实现欠薪治理“两清零”为目标,在执法检查阶段将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实时掌握欠薪企业、人数和金额,欠薪问题不解决坚决不销账。 “两清零”是指2020年发生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国企项目以及各类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在2020年底前全部清零,其他欠薪案件在2021年春节前动态清零。 为实现上述目标,专项行动将抽调骨干力量,组成联合工作组,在全省范围内以工程建设领域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以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为重点,拉网式全覆盖排查在建项目审批管理、资金监管和工程款按期足额拨付情况;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建立健全问题台账,动态掌握欠薪企业、人数和金额,坚决做到欠薪问题不解决不销账。 据介绍,四川省将进一步落实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相关要求,推行通过实名制管理服务平台对现场管理人员到岗情况进行考勤,实时掌握项目现场管理人员到岗情况,严防因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导致农民工工资拖欠。同时,还将持续深入开展建筑市场违法违规专项整治两年行动,加强建筑市场施工现场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力度,及时督导解决因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挂靠、拖欠工程款等导致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积极主动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对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企业和个人,采取暂停投标、限制市场准入、降低资质等级等惩戒措施,加大欠薪企业的违法成本。 此外,财政部门将加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资金拨付管理,防止出现以拖欠工程款为由拖欠农民工工资。财政预算安排的各项建设类资金,除必保的重大民生、安全等项目外,优先调整用于偿还欠款项目。 截至目前,今年四川未发现新增政府工程欠款,全省欠薪案件同比下降37%,降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
-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发改局举办2020年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交流会暨主题培训会
12月10日上午, 七里河区发改局组织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举办了2020年七里河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交流会暨主题培训会。 会上,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就整体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指出各成员单位取得的成绩与不足。区发改局副局长王晓玲同志在充分肯定各成员单位工作成绩的基础上, 结合全区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围绕信用数据归集 、 联合奖惩机制构建、“双公示”工作, 就做好下阶段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并要求各成员单位抓紧时间上报数据,补齐各项规章制度。市发改委、 国家一级信用管理师魏孔军同志从联合惩戒顶层设计、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现状等四个方面对我区社会各成员单位进行了培训。提出各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完善规章制度,归集数据信息,做好数据报送,促进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高质量发展。
-
内蒙古杭锦旗税务局:用好纳税信用评价 盘活企业诚信资产
为了切实推进纳税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纳税遵从度,杭锦旗税务局多措并举,扎实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价工作。 一是强化信用评价,助推企业诚信纳税。杭锦旗税务局2020年对全旗2628户纳税人进行了信用等级评价,主动深入内蒙古康恩贝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25户企业进行疫情期间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纳税辅导,积极践行A级纳税人激励政策。通过不断强化纳税信用等级应用,推行有差别的服务管理,切实提高纳税人的守信意识,促进依法纳税、诚信经营,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二是深化信用修复,助力轻微失信企业“纠错复活”。随着纳税失信惩戒力度的加大,失信主体要求建立自我纠错机制、主动修复纳税信用的需求日益强烈。杭锦旗西蒙水泥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由于纳税评估产生的102329.73元欠缴税款未在规定期限内缴清,被直接判定为D级纳税人,后经税务干部的精准辅导,该公司纳税信用修复为B级。该公司财务负责人杨飞在表示,“一旦成为D级纳税人,企业银行贷款马上受限,极大影响正常运转,纳税信用修复机制给我们留了后路,通过及时纠正自身的轻微失信行为,切实提高了我们对自身信用水平的珍视程度”。 三是优化银税互动,助力守信企业“以信换贷”。为了进一步拓宽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应用领域,杭锦旗税务局不断优化银税互动服务,充分依托办税服务厅、银行网点、内蒙古i税服务平台等对“银税互动”服务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辅导。截至2020年11月末,共计为26户A、B、M级纳税人申请银税互动贷款513笔813.3万元。在“征信互认”的基础上,充分实现了以信促信、以信授信,进一步盘活了企业的信用资产,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
江西省首款普惠金融产品“信易贷”在新余上线
12月9日,全省首款基于政府大数据开发的普惠金融产品——信易贷,在新余正式上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不需要提供任何报表扣抵押担保,即可快速办理贷款。 “信易贷”是建行新余市分行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开发的产品。该产品以政务大数据为基础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建模,针对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常常遇到的“信息少”“信用缺”“贷款难”等难题,通过建行与数投的数据直连,依托政务数据,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通过互联网渠道实现对客户主动授信,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展线上信贷服务,最高可发放1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 据介绍,企业只需要有政务平台的对应数据,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即可通过手机实现信用贷款的在线申请、实时审批、签约、支用和还款,几分钟信用贷款便顺利到账,实实在在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信易贷”有三个特点:一是纯信用贷款,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不需要提供任何报表扣抵押担保,办理快速简便;二是在建行渠道自助办理,全流程操作只需要1分钟,打破了传统银行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三是价格低,贷款年利率仅4.25%,抗疫企业低至3.85%,贷款随借随还,按实际借用天数计算利息。在短短20天试运行期间,就为160户企业授信3000余万元,受到业主好评。 近年来,建行新余分行在金融领域加快了创新步伐,2018年签发了全国首张银行业电子社保卡;今年年初,又发行了全省首张“尊老卡”;12月9日,又依托运大数据和金融科技,创新推出了全省首款、专门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易贷”普惠金融产品,成为本地第一家创新运用政务数据,同时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银行。
-
河北唐山集中开展"信易贷""双公示"等4个提升专项行动
为了进一步深化提升全市信用工作成效,加速推动实现“诚信唐山”建设工作“争第一、创唯一”的目标,唐山市近日起至2020年底前集中开展“信易贷”、“双公示”、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4个提升专项行动。 集中开展“信易贷”工作提升行动。积极推进唐山市地方平台与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信易贷”平台)对接,积极组织本地金融机构全部入驻国家“信易贷”平台,积极引导发动辖区内企业注册入驻国家“信易贷”平台,让更多中小微企业关注、入驻平台,获得融资服务。 集中开展“双公示”工作提升行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市各级各部门“双公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要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自生效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在本部门门户网站或本级信用网站公示,并及时共享到信用信息平台,杜绝迟报、瞒报、漏报情况,同时确保信息归集共享的完整性。 集中开展信用承诺工作提升行动。梳理进驻各级市民服务中心(政务大厅)政务服务事项中实行承诺的事项,广泛组织开展主动信用承诺,通过日常监管、办理各类行政管理和服务事项及开展各类宣传活动,主动对市场主体进行诚信教育并引导其作出书面信用承诺。不断建立完善审批替代型、行业自律型、信用修复型信用承诺制,信用承诺书及时归集发布到信用信息平台。 集中开展信用修复工作提升行动。开展不少于8次的全市信用修复专题培训,集中开展信用修复工作。根据“信用中国”网站信用修复规定,按照“谁处罚、谁认定、谁负责”的原则,指导帮助行政处罚已履行、失信行为已整改,且行政处罚失信信息在信用门户网站已满最短公示期的企业修复失信记录,确保全市可修复的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率达到90%以上。
-
工行衡水分行积极推动信用贷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今年以来,工行衡水分行积极践行“六稳六保”政策,秉承“数字普惠”理念,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加快线上化融资产品创新,运用好“经营快贷”和“税务贷”等一系列小微信用类产品贷款,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获贷便捷性,精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成为后疫情时代银行扶持实体经济重要抓手,为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 疫情期间的“及时雨”。该行结合今年疫情影响,为小微客户选择适合衡水地域特点的金融产品,依据总行白名单企业,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经营快贷产品。经营快贷之所以成为近两年以来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抓手,主要以其“客户覆盖广,业务流程简单,融资成本低”等三大优势,成功解决过去“流程长,价格高,担保难”等客户融资痛点,融资额度最高500万元、期限最长3年,极大满足了小微客户在疫情期线上融资需求,也是应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创新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磅成果,截至10月末,该行经营快贷法人端总共累计投放607笔4.56亿元,现有171户余额2.41亿元。 银企互联的“金纽带”。在后疫情时代,该行积极发挥“银税互动”桥梁纽带作用,利用银税平台做好“银企对接”,税务贷具有业务门槛低、申请程序简、融资成本小等优势,是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有力抓手。该行依据省内企业纳税数据,纳税满两年的客户就利用手机办理税务贷,程序简单方便,纯信用贷款、无需抵押、全线上操作、一触即贷,最高300万元,贷款申请及税务数据授权均通过手机银行发起,由系统自动审批,实现贷款全流程不落地。努力发挥工行税务贷优势,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也解决了疫情期频繁往返银企和人员聚堆现象,也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压力,缓解了企业复工、复产、复销带来的多重压力。截至目前,该行的税务贷产品共有90户余额6264万元。 小微发展的“助推器”。面临今年冬季第二波疫情的到来,信用类贷款不仅解决了对小微企业在融资时所关心的,诸如贷款利率、授信额度、放款速度、申请条件、申请流程及是否抵押担保等敏感问题,而求线上融资带来了方便快捷,一是利率上优惠,在疫情期间,总行白名单企业,按照融资办理模式、风险状况、借款人综合贡献度在人民银行同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合理确定,该行全部按照优惠利率发放,对比同业,该行的利率掌握在3.85%以下,算是较低水平。二是线上操作简单易行,“全线上操作、一触即贷”,充分体现互联网优势,线上融资满足了小微企业“小额、高频”的灵活融资需求。三是该行根据一户一策原则,给客户量身定制融资产品。信用贷款在简化贷款流程、优惠利率、减费让利为客户节约融资成本,对于扶持小微企业走出融资困境、保障其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下一步,该行将持续加大产品创新,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厘清产品竞争优势,学他行之长,同时借力大行品牌优势,加强营销,挖掘客户融资需求,积极探索服务小微企业新思路、新模式,推动该行普惠金融业务长足发展,提供“广覆盖、多层次、高效率”的普惠金融服务。
-
西藏扎实推进“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活动
“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工作,是落实国家有关做好小微金融服务、推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体现,是落实“六稳”特别是稳就业的重要举措,也是银行机构实现业务转型、拓宽获客渠道、提升精准服务能力的有力手段。 对此,西藏银保监局积极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着力缓解区内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问题,以开展“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活动为抓手,从监管督导、创新驱动、协调推进等方面综合施策,推动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10月末,全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111.74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为11611户,较年初增加4465户。区内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达60.29%,提前完成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的工作目标。 扎实开展融资对接活动 我区银保监部门将“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活动作为解决企业融资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筛选2018年度纳税信用评级B级以上的小微企业,并要求各银行机构积极对接,提供信贷支持。“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活动包括为企业信息确认、在线意向调查、上门走访对接、持续跟进服务四个阶段,历时一年多。 活动期间,银行业机构对企业进行“两问”和“四送”,即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送政策、送知识、送资金、送服务,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和困难。根据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和偏好,“量体裁衣”研发和提供金融产品,建立改进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更好地服务我区民营和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10月末,我区各银行机构已对804户纳税信用评级B级以上的小微企业完成信贷投放,融资总额11.29亿元,其中374户为首贷户,贷款金额4.35亿元,首贷户占比46.52%。 扩大小微企业融资能力 “特别是最近推出的‘普惠金融企税银综合智能服务平台’,进一步促进了我们民营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有价值的‘融资资本’,同时更能用‘纳税贡献’撬动融资便利,切实帮助我们破解融资难题,纾解资金困难,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动力办好企业。”昌都市芒康县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副经理曲措欣喜地说。 “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活动以 “银税互动”合作机制为基础,银行机构通过与税务部门共享、互通企业纳税信用评级信息,帮助小微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 目前,我区银行机构正逐步将申请“银税互动”贷款的受惠企业范围由纳税信用A 级和B 级企业扩大至M 级企业,扩大了银企对接范围。同时, “普惠金融企税银综合智能服务平台”正式启用,有力地将中小微企业的“纳税信用”转化为有价值的“融资资本”,为小微企业发展破解融资难题。 1至10月,全区“银税互动”受惠企业609户,发放信用贷款5.51亿元,带动就业1800余人。银税合作贷款余额76010.51万元,较年初增长了40397.51万元,授信较年初增加405户。 切实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我区银行业机构将金融网点、服务和产品更多向基层、向社区和小微企业延伸,设立“百行进万企”绿色通道,提供快捷审批放款流程,优先审批、限时服务。 结合疫情防控需要,我区各大银行积极拓展线上服务渠道和方式,部分银行充分运用纯线上产品,创新线下产品,通过“互联网+信贷”模式,实现小微企业便捷、快速融资,实现有条件线上办理的业务环节,尽量在线上完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进一步加大了融资便利度。 据西藏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行西藏分行的“云税贷”产品,过去企业通过“银税互动”贷款需线下申请,税务部门人工调取纳税信息,银行人工审核,走完流程一般需要2个月左右。而在线上平台,系统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信息传递、智能评估等流程,实现了快速放贷。 与此同时,为扎实推进“百行进万企”活动,各大银行用好用足各项配套政策,对于疫情前经营正常、受疫情冲击后经营困难的企业,贷款期限能延尽延,对于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到期的普惠小微贷款本金和应付利息,还本日期、付息日期最长可延至2021年3月31日,并免收罚息。 截至10月末,我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对738户小微企业执行了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贷款余额共19.23亿元。
-
辽宁太和税务:硬核举措落实“六稳”“六保”
今年以来,锦州市太和区税务局立足党建引领,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大力推进“银税互动”,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切实落实“六稳”“六保”保驾护航。 该局聘请11名“纳税服务体验官”,依托他们的多元视角和创新思维,通过场景还原和真实交互收集办税体验,为纳税服务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通过优服务,聚合营商环境“新动能”。 深化“银税互动”,打通银企信贷“堵点”,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将纳入“银税互动”范围的企业数量扩大,在纳税信用A级、B级企业基础上扩大至M级企业。截至10月底,太和区工商银行已为7户企业发放纳税信用贷款845万元。通过稳资金,整合复产稳产“新资源”。 借助企业微信,以行业、规模、类别、信用等级等多维度对企业进行标签式分类,快速响应企业的涉税诉求,“一对一”推送申报期延长、疫情期间如何办税等信息。连续推出15期《抗击“新冠肺炎”系列税务网课》,全面讲解防疫期间税收优惠政策和线上办理涉税业务操作流程,截至目前,共计1.3万人次在线观看了直播,1892人次观看了课程回放。通过送政策,释放减税降费“新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