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康保县税务局深入推进“银税互动” 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今年以来,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六稳”“六保”大局中,康保县税务局为帮助小微企业实现以“信”换“贷”,进一步解决了小微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帮助渡过经营难关,深入推进“银税互动”,加大宣传力度,使“银税互动”真正成为了企业的“守护神”。 一是思想上再重视、再提高,把“银税互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银税互动”工作。 二是拓展银税互动合作领域,充分利用银行服务网点和税务办税服务厅,开展自助服务、委托服务和服务体验等多领域合作,同时加强银税产品和政策宣传,不断扩大“银税互动”影响力。 三是定期向银行机构推送A、B级纳税人名单,利用对接会,促进“税银企”的深度合作。 四是健全机制。协同银行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小微企业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降低银行经营和管理成本,实现“银税互动”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县小微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安徽省宣城市林业局六个一行动扎实推进诚信建设
为切实提高林企林农的信用意识和诚信理念,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环境,深入推进我市林业诚信建设,宣城市林业局以六个一行动为载体,扎实推进了林业行业诚信建设。 今年以来,宣城市林业局结合系统实际,开展了“诚信建设,林业有我”诚信宣传活动。以“召开一次动员会、制作一条宣传标语、出版一期宣传展板、提出一句诚信口号、制作一份诚信公约、观看一次记录片”六个一行动为载体,把诚信建设宣传活动和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发动全体职工从自身做起,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并在日常工作中与服务对象开展一对一的诚信教育,普及林业法律法规知识,推广林业知识产权类法律法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和“红黑名单”管理措施。 通过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宣传,呼吁广大林农及林业干部职工从我做起,捍卫诚信,共建诚信文化。进一步提高了林企的信用意识,林业诚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发改委召开“信易贷”工作座谈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银保监会关于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应用价值,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守信主体的融资支持力度,我委于11月26日邀请平台运营方专家召开“信易贷”工作座谈会,财金科、信用管理中心相关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上,财金科科长介绍了全市“信易贷”工作的推进情况、入驻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情况。专家介绍了先进城市“信易贷”工作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并共同探讨下阶段工作安排,确保信易贷平台在呼和浩特市落地见效。下一步,将按照城市政府部门入驻、本地金融机构入驻、企业推广使用三个步骤分步推进。 目前,我市信易贷工作初见成效,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可登录“信用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网站点击网页飘窗,或通过信用呼和浩特微信号“我要融资”功能直接进入全国信易贷平台。截至目前,全国“信易贷”平台呼和浩特地区已注册企业96家,达成融资意向1.35亿元。我市将整合全市各类信用融资平台,充分发挥信用在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中的核心作用,力争“信易贷”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
黑龙江省“信易贷”成功授信额突破5亿元
自8月份我省“信易贷”服务平台开通以来,在全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银保监等部门共同努力下,我省入驻“信易贷”服务平台的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数量日趋增加,呈现出良好发展的势头。截至11月23日,我省在“信易贷”服务平台注册企业达3219户,入驻金融机构228家,发布产品316个,受理融资需求1189笔,金额230.97亿元,成功授信105笔,金额达5.38亿元,有效缓解了我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信易贷”平台是覆盖全国、兼容地方、涵盖多种融资服务模式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是以市场主体的信用为核心条件,金融机构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为立足点,减少对抵质押担保的过度依赖,提高市场主体贷款中信用贷款的占比的贷款方式。目前,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对信用良好、正常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创新续贷,切实降低企业贷款周转成本。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对龙江守信主体的融资支持力度,更好、更多、更快地引导我省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入驻“信易贷”服务平台,营造金融机构愿意贷款、敢于投资,企业能融资、守信用的和谐诚信好环境。
-
河南洛阳将重拳根治欠薪 24小时投诉举报电话公布
随着2021年元旦、春节临近,农民工工资支付即将进入高峰期,欠薪问题也将进入易发多发期。 洛报融媒记者29日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我市启动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排查重点:工程建设领域、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 此次行动以招用农民工较多的工程建设领域、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为重点,对根治欠薪法律法规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进行集中排查,主要包括—— ●用人单位依法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国企项目及各类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审批管理、资金监管和工程款(人工费)按期足额拨付情况; ●工程建设领域落实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施工总承包单位代发工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资保证金存储、维权信息公示等保障工资支付制度情况; ●依法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情况; ●对欠薪违法行为依法依规实施信用惩戒情况; ●对根治欠薪工作失职失责行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情况。 我市相关部门对查实的欠薪违法行为,将实现“两清零”目标:2020年发生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国企项目以及各类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在2020年底前全部清零,其他欠薪案件在2021年春节前动态清零。 多部门联手给农民工群体送上“定薪丸” 记者了解到,为了提高治欠保支工作效率,市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将联手,通过联合抽查、联合接访、联合惩戒等多种手段,排查根治欠薪隐患,给农民工群体送上“定薪丸”。 预警研判。市信访、市场监管、税务、银行、水电供应、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业务范围内的欠税、欠费、欠贷、欠息、来人来访以及企业非正常生产经营等信息,将提交市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研判。对可能发生较大数额的工资拖欠并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企业,及时发出预警,积极督促企业采取措施解决拖欠问题。 抽查在建工程项目。市人社部门牵头,抽调市发改、住建、交通、水利、城管、教育、国有资产监管等部门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在建项目进行抽查。抽查发现的问题,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各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处理本行业因拖欠工程款造成的工资拖欠案件。 联合接访。市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在市信访局组成联合接访专班,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信访问题,协调督促有关责任单位解决相关问题。 法律援助。市联合接访专班成立后,将由市司法局牵头,在信访局设立法律援助岗,为农民工讨薪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救助。 如果您遇到欠薪问题,可24小时举报投诉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目前,我市各级人社部门网站已公布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电话,确保电话24小时畅通。如果您遇到欠薪问题,还可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连线政府”、洛阳网“百姓呼声”栏目,以及“110”和“12333”等电话渠道反映问题,有专职人员负责处理、答复。 各县(市)区劳动监察举报投诉电话: 洛阳市65221615 偃师市67786033 孟津县67912235 67095572 新安县65088567 宜阳县63089551 洛宁县66231909 伊川县68363123 嵩县 66315490 栾川县66830058 汝阳县68216240 涧西区64816809 西工区63892676 老城区62322118 瀍河区63988831 洛龙区65523790 吉利区66910257 高新区64310283 伊滨区69691022 龙门园区65980965 我市还将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严厉打击各类欠薪违法行为。对查实的严重拖欠工资企业失信行为,将及时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河南)、信用洛阳等平台推送。另外,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也将依法对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企业纳入征信系统实施联合惩戒;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规划、公共资源交易、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城市管理、银行、市场监管、税务、总工会等有关部门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许可、履约担保、资质审核、融资贷款、市场准入、评优评先、资格等级评定等方面予以限制。
-
江苏省建湖县市场监管局创新监管方式推进诚信建设
为打造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县市场监管局通过抓企业年报、抓信息归集、抓监管方式,倒逼企业自觉、行业自律,持续加快推进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切实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抓好企业年报信息公示工作。全方位加强企业年报宣传和催报力度,采取张贴宣传海报、电视流动字幕、电子屏幕播放宣传片、发送短信、电话通知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指导企业从两种方式、七种路径中选择利用最优年报公示办法,增强企业主动报、尽早报、规范报的年报意识。2019年度企业年报公示率达92.9%。将未年报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同时,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对连续两个年度未依法报送年报且未进行纳税申报的企业依法进行清理。今年以来,共清理长期不经营企业3033户,其中吊销425户。 抓实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共享。进一步强化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的运用,加强市场监管部门内部的数据整合,促进食品、药品、知识产权、价格、质量等各领域的涉企信息“应归尽归”。结合同级政府各部门涉企信息产生、公示、应用等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全口径归集其他政府部门履职过程中形成的涉企信息。严格落实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制度,加强部门协同,持续深化失信企业、重大税收违法、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被执行人、食品药品生产等领域的失信信息互联共享、失信联合惩戒和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抓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科学制定2020年度全县市场监管部门双随机抽查计划,完善“一单两库”动态管理机制和内部工作协同机制,真正实现系统内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今年已完成省市场监管局“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461户,自主使用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按20%比例随机抽取682户食品经营企业进行检查。促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出台《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通知》,建立健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制度,今年以来推进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5个。对抽查结果及时归集信息并进行依法公示,切实提高监管执法的透明性和公正性,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谁管辖、谁负责”的原则实施后续监管,防止监管脱节。 “作为牵头部门,下一步,我局将深入推进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工作,科学确定抽查事项和发起参与部门,提高监管效能,真正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并加大对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力度,构建常态化的联合信用惩戒机制,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县市场监管局市场主体监管科负责人表示。
-
辽宁铁岭构建多维共治新型信用监管体系
夯实“放管服”改革基础,铁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着眼提升市场监管治理能力,重点构建了以社会监督为前提、市场主体自律为重点、行业自治为补充、政府监管为保障、智慧监管为支撑的多维共治信用监管体系。 抓好市场主体自主公示信息管理。年报制度是信用监管的基石,事关商事制度改革成效。去年,铁岭市企业年报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四。今年以来,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铁岭坚持“公示即监管”,全面推行重点指导下的自主年报制度,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开展不见面服务,落实联系全覆盖要求。采用普遍宣传与重点告知相结合,指导企业依法履行信息公示义务,引导市场主体接受社会监督。 加快实现“智慧监管”。为进一步做好与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的常态化数据对接、功能联通等工作,市市场监管局以市商改办名义牵头组织各县(市)区和37家市(中、省)直部门开展辽宁省“互联网+监管”平台应用工作,及时向社会公示政府部门行政许可(备案)等监管执法信息,目前已归集公示涉企信息52999条。 强化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公示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等信用信息,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在登记事项变更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对失信企业不授予相关荣誉,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推动跨部门协同监管、联合惩戒,建立违法失信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形成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联防联治局面。目前,全市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1133户、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企业245户。 开展企业信用修复工作,加强登记主体责任监管。充分发挥信用修复对激发企业信用主体意识作用,依申请对符合要求的失信企业及时予以信用修复,全市信用修复严重违法失信企业17户、经营异常名录企业537户。依公司法相关规定,本着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理念,注重强化企业法定责任,积极开展休眠企业服务管理,建立休眠企业名录并实时动态更新,精准告知年报或引导注销,依法注销休眠企业19户、吊销159户、引导年报423户。
-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举办纳税信用“3连A”企业授牌仪式暨服务中小企业“银税互动”推介会
青秀区税务局联合青秀区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和经信局等政府职能部门联合举办纳税信用“3连A”企业授牌仪式暨服务中小微企业“银税互动”推介会,向该辖区获得纳税信用“3连A”、“4连A”的249家企业颁发牌匾,其中“4连A”企业91家,“3连A”企业158家。会上,青秀区税务局向企业宣传了减税降费及信用激励措施,青秀区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和经信局也向企业解读了青秀区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多项服务措施,企业纷纷表示这些扶持政策非常受用,有了政策的支持,对于企业的发展更有信心了。 在现场,受邀的“银税互动”合作银行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银税互贷”的相关情况,并现场解答了企业问题。据了解,青秀区税务局在了解“3连A”、“4连A”企业资金需求情况后,向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银税互动”合作银行推介了16家企业,其中3家企业现场与银行签订了贷款意向书。截止到今年8月份,通过“银税互动”平台获得贷款有251户,大大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此外,青秀区税务局推行“税务服务专员”制度,为诚信重点税务企业提供“一企一人”服务专员,为诚信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网格”服务专员,让纳税服务更高效便利。 会上,青秀区税务局为首批诚信重点税务企业、诚信中小微企业发放税收服务专员卡共计249张,由该局分局长担任税收服务专员,提供“一对一”服务。同时,组建专业团队为企业提供个性化需求,解决企业的涉税难题。
-
安徽歙县倾力打造“诚信歙县”品牌
信用是人的“第二身份证”,也是市场经济的“硬通货”。歙县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倾力打造“诚信歙县”品牌。 歙县深入推进“3+2”清单制度建设,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执行和依法监督。今年1—10月,歙县涉及政府部门的行政复议案件共有19件,已结案19件。同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进“减证便民”工作,实现全县政务服务领域事项告知承诺制全覆盖。今年以来,已在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开办及注销、工程项目审批许可、不动产登记、公共资源交易等33个领域使用了信用承诺并实施容缺受理。 歙县在企业劳动保障审查、粮食诚信经营、药品生产经营等22个领域开展分级分类行业信用评价,对不同级别监管对象实施分类监管,并强化结果应用。同时,依托“信用中国”等平台和全市信用联合奖惩系统,将信用核查及联合奖惩工作嵌入劳动保障、市场监管和税务等55个工作领域。今年以来,歙县已常态化完成对457家失信企业的信用修复工作。针对无主观故意的轻微或一般失信行为,在纠正失信行为并满足修复条件前提下,及时依法依规退出“异常名录”及“黑名单”,保障市场主体信息安全及合法权益。 为使守信主体在各类服务中获得更多优惠便利,让无形的信用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有形价值,歙县全力推广信用惠民便企措施。2014年,歙县率先在全省推出“银税互动”业务,为信用良好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截至目前,歙县已累计向434户次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1.77亿元。在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上,歙县因村定策、因户施策,形成一条党组织“牵线”、金融“搭台”、信用“串联”、群众“唱戏”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据统计,已完成4600户授信户授信金额5.02亿元,累计用信1.7亿元。今年以来,歙县其他“信易贷”已发放经营性信用贷款25亿元,小微企业信用贷款19.42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充分发挥了信用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推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
宁夏石嘴山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加速推进
今年以来,石嘴山市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决策部署,以打造信用信息共享交换“总枢纽”和公共信用信息公开“总窗口”为目标,立足石嘴山实际,加快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依托平台广泛开展合同履约、信用承诺、双公示、联合奖惩、专项治理、信用监管、“信易+”等应用,筑牢信用工作“大平台”,为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激发城市发展活力、优化城市营商环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石嘴山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总体框架为“一表、两库、多应用”。“一表”即制定统一数据标准体系,制定“市场监管、发改”一张表,实现一次报送,多部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两库”即建成法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和自然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上联国家、自治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平接市级“政务服务系统”“审管系统”及42个部门单位,下通各县(区)信息子系统。平台累计归集法人数据96万条,自然人数据617.1万条,实现全市法人和自然人主体全覆盖、国家信用信息共享指导目录全覆盖。“多应用”即建设合同履约、信用承诺、双公示、信用查询、信用核查、联合奖惩、绩效考核、数据分析等多个支撑各部门、各县区信用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子系统。 石嘴山市信用门户网站在保持规范的同时具有鲜明石嘴山城市特色。以信用动态、政策法规、专项治理、联合奖惩、行业信用、信息公示、信用服务、“信易+”、“诚信建设万里行”等栏目和功能为基础,实现查询、报告、异议、修复、承诺等公众信用场景式服务。累计公示行政许可信息5.25万条、处罚信息0.47万条,信用承诺书6.5万份;发布信用动态4205条、风险提示920条;接口调用服务148.79万次,提供信用查询报告26.9万次。